关于格局和眼界有一句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播的金句:
“格局决定你的结局,眼界决定你的世界。”
这句话无疑是至理名言。
但是人们在展开讨论的时候却往往都只是以其短视的眼光来讨论眼界,在一个小的格局中讨论格局。这就有点南辕北辙的意思了。
比如说,有胆量才能抓住机会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态度决定高度啊,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啊等等,等等。听着都似乎很有道理,其实都不得要领。
那么,要领究竟在哪儿呢?
要领就在——
格局并不是指个人奋斗的“志气”有多高,而是指你心中的利益半径有多大!
无论是项羽面对始皇仪仗脱口而出的“彼可取而代也” ,还是拿破仑那句鼓舞了无数人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名言,都不是真正的“大眼光和大格局”的标志。
因为,这两句“豪言壮语”都仅仅囿于“个人利益”的小圈子。口气再大,志向再高,也还同样属于“鼠目寸光”的小智慧,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野心”而已,最终都很难善终。
那什么是真正的“大眼光和大格局”呢?
请听我说几个世人皆知的例子: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进入低潮,毛泽东率部在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那是“落草为寇”,形势异常险峻,很多人对前途发生了怀疑。毛泽东却乐观地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预言“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1934年,毛泽东已经失去军事权3年之久了,处于政治的低谷,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在沙洲坝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而且字字铿锵地预言我们定能“夺取全中国!”
当时红军的出路在哪连红军自己都还不知道,谁能活下来更是未知数,在这个时候能说出“夺取全中国”这样的“大话”,是吹牛放炮还是眼光和境界?历史早已做出了回答。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千疮百孔,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抗美援朝战事结束之后,我们却提出了用15年左右的时间钢铁产量超过英国,甚至还提出了用15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全面赶超美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当时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无异于天方夜谭。而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人只要说到就能做到。
在我们自己还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们还拿出力量支援“亚非拉”。
这就是中国人民领袖令世界不得不折服的大眼光、大格局。
之所以能够具有如此的大眼光、大格局,完全是因为领袖胸怀全国老百姓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以及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我们当年有一句口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就是这种大眼光、大格局的生动写照。
大格局决定大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新中国能行”的原因所在。
2022年12月13日星期二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