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是一个常用词语,我们老百姓也应该粗略的懂得一些。关于“资本”,我们社会主义的鼻祖马克思著有《资本论》,近年来网上也有不少讨论“资本”的文章。《资本论》本是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的圣书,我们百姓人人都应该认真读。但苦于《资本论》是皇皇巨著,我们百姓大多数人往往是有心无力。网上文章又大多是教授专家们所写,也往往是长篇大论且专业术语多多,一般人也难于啃懂。然而对于“资本”,大家又却是需要懂一点。于是,我就作为一个曾多年教书的,对教授专家们的专业论述作一点“翻译”与归纳,对“资本”及其相关知识来一点通俗易懂的阐释。
·马克思定义的“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体一点讲,它是资本家占有、并用作剥削手段的生产资料和货币。资本家通过资本来剥削工人,取得剩余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了资本的双重作用。马克思说,资本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不到一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更主要的是,马克思揭露了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本质,还告诉人们,资本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使资本主义社会走上了一条充满冲突和对抗的不归之路。
关于“资本”,马克思还有十分经典而精彩的论述:资本是“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
了解了马克思对于“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定义,我们应该明确几点:
①“资本”不是一般的“物”,而是一种物化了的生产关系;自然,其中的钱(货币)也不是一般的钱。
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拿其中的货币——钱来说,这“钱”就不是一般的钱。钱不就是钱吗?怎么又是不一般的钱?我们说,资本家手中作为资本的钱,它明面上是钱,如果取出来摆在那里,让你去数,它也的确是一张一张的钱;但是,它又不是一般的钱,因为它是要赚取剩余价值的钱,如果不想赚钱,掌握资本的人是不会把它拿出来给谁的。而且资本还能掌控一切。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是一种支配权。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② 所谓“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按我们粗俗不慎密的说法就是,工人劳动创造了许多价值,资本家从中拿出一部分给工人发工资,剩下的被资本家塞进了腰包,这剩下的被资本家塞进腰包的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③ 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为资本家创造了大量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并不是工人的劳动价值,而是能维持本人基本生活和生产养育新的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家给我们工人发了工资,我们工人无需感谢。说感谢的应该是资本家,因为是我们工人给他们创造了大量剩余价值,他们才拥有亿万身价。自然,感谢是没有的,资产者还总爱说是他们养活了工人。
④ 我们要来一点区分。“资本”的又一个字面含义是做事的“本钱”。比如你将自己挣来的钱拿来开个小餐馆,这开小餐馆的本钱,人们也习惯的说它是“资本”。但此“资本”非彼“资本”。因为第一你不是资本家,第二你也不是拿它来赚取剩余价值,而是挣钱养家过日子。这里说的“资本”,不过是一种借用说法,不要形成误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
马克思生活的1818-1883年代,还没有社会主义国家,所阐述的“资本”,主要是针对的资本主义社会。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也就是毛泽东时代,1956年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属于全社会劳动者共有的全民所有制,和属于部分劳动者共有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只剩下少数个体劳动者。没有了资本家,因而很少说到“资本”。国家投入、集体投入称“资金”,不叫资本。
后来,变化大了——引进了国外资本,叫外资;国内先富起来的人积累了第一桶、第二桶金,拿来投资办企业,这钱包括一些生产资料,也是资本;国家投入资金、集体投入资金,人们也习惯的把它称为“资本”。后来不少企业家拥资亿万,国内国外投资,所投之资,无疑是资本。
后来的“资本”,复杂了。“外资”不用说属于马克思所定义的“资本”范畴;国家“资本”、集体“资本”当属另外;至于国内企业家的“资本”,如何界定,我们老百姓就说不好了。说不好,也还是说一点看法。
我们觉得,要判断我国企业家手中的“资本”性质,主要应该要看并重的两点,一看企业广大职工的待遇,以及普通职工(工人)的收入与管理者收入的差距(即两极分化状况);二看“剩余价值”的走向与归属。(在我国如今还称“剩余价值”,不很妥帖,姑且称之。)
如果一个企业,合法经营,职工工作环境较好,收入合理,普通职工收入与管理者收入差距适度,那么,职工们和老百姓可能就对这个企业认可了,对掌管这个企业的企业家认可了。那么,我们也就感觉这企业家手中的“资本”,与资本家手中的“资本”有大不同。
一个企业,只要管理得好,总会有“剩余价值”。改善工作环境,发合理工资与较好福利,企业的剩余价值自然也就相对要少。如果是能像任正非那样提倡人人有股,那企业家手中的剩余价值,就更是相对要少多了。如果再拿出可观的一部分来捐助灾区,或是救助贫困带后富,那就不需多说,对于这样的企业家,我们只能点赞。这样的企业家手中的“资本”,于国于民是大有益,其资本性质与资本家手中的资本就有了更进一步的大区别。
如果上述企业家,由于长期奋斗,经营有方,虽该支出的就支出,但仍手握大量“资本”;然而他就是有觉悟,就是不建豪宅不纳灰不铺张,反而守住节约良习显本色;其手中资本则是拿来加大研发投资,特别是投资研发美西方“卡脖子”核心科技,要将企业做成有科技含量的真正强大的企业,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光。这样的企业家,是真正有抱负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其手中的资本,当是与资本家手中的资本有了本质的区别。
本来,“先富带后富”是改革的本愿,然而事实却正应了一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某些人富了、发达了,就忘了原本,忘了社会对他们的滋养,就蜕变了。蜕变了,就立刻彰显富豪颜色,修别墅、建豪宅,花天酒地起来。所投之资,完全以赚钱为目的,对如同早年间自我一般的大众,已视如草芥。职工(工人)工作环境不改善,工作时间能拉多长就拉多长,工作强度能加多大就加多大,工资能压就压能拖就拖,特别是对待农民工则更是糟糕。而管理者的收入则是节节增高,至于高管,那是上千万、上亿天价数额入手。尤为恶劣的是,一些所谓的企业家,竟打着“改革”的招牌,或千方百计的侵吞国有资产,或使阴招把国有企业一步步啃光,最后化为私有,还让人看起来“合理合法”。譬如联想集团某头头,心里盘算着挤占国有股份,化公为私,嘴上却说是给职工谋求股份,结果是国有股份一次次减少,直至几乎没有,而许多普通职工一股也没有,却让管理层、特别是高管们更上一层楼。
大家说说,这样的企业的少数“上”与多数“下”(普通职工或工人)收入差距如何,亦即两极分化状况如何?这样的企业的“剩余价值”走向如何、归属如何?这样的企业尽管玩的很大很“成功”,但于国于民关系怎样?这样的所谓“企业家”与早年的资本家有什么两样?他们手中的资本又与马克思所定义的“资本”有什么两样?
· 资本需要约束、监控。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资本,也要约束、监控资本。
私有资本要约束、监控,要让它合法、有序、有益运行,不能让其无序扩张,更不能让其野蛮横行、垄断一切。私人资本不宜进入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要严格把关,已经进入的要慢慢让其退出。其实,新时代以来,对于这些,党和国家已有安排部署或正在安排部署,无需我们老百姓多言。
不过要提出的是,前些年私人资本无序扩张,甚至野蛮扩张的情况确实很严重。譬如教育,资本强势进入,恨不得把高考、中考以及各类成人考试搞成机器人应试,把各类考试培训机构搞成厂房流水线作业,当然目的还是要把这些搞成自己的提款机。再譬如资本投资金融乱象,譬如资本投入医疗卫生乱象,譬如文化产业化乱象,等等,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要根治也并不那么简单;老百姓多提醒一些,也总有好处。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也需约束、监管。社会复杂了,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金融部门的某些头头脑脑们,思想上沾染上资产阶级的那一套,行动上也学资本家的赚钱方式,有些年他们对美国华尔街的那一套还特别欣赏,08、09年还主张去挖“人才”。一段时期,需投入的实体生产企业,他们不愿投入贷款,扣得紧紧的,而对房地产却大投入,对搞高杠杆的私家金融企业却大投入。嘴上说是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心思里却是盘算着如何搞多收入,以给单位高福利,给高管们发高薪。多年来,某些行业国有资产增值不多,甚至亏损,倒是行业平均工资高高在上。更有甚者,是有腐败者把国库搞成自己的权力寻租平台,弄得让人感觉国有资本不姓国。新时代来了,是有大变化,但变得并不彻底。譬如电网、天然气、供水等部门,自行调整收费标准、改变收费时间,或始终不改变对自己有利的收费标准。
但愿我们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并非马克思所定义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手中的资本,不能忘了初心而变质、变味!
同时要特别提出的是,媒体舆论也应监督“资本”,监督各类资本,主流媒体生怕得罪了资本乱象的状况不好。这里要注意的是,一些文化人,网上百姓对资本乱象稍加批评,他就站出来替人喊冤叫屈,还污蔑网民要“走回头路”,且带有威胁国家的意味。这恐怕更不好!
对于“资本”,笔者一个外行冒昧的说了这么多,欢迎讨论,欢迎网友多多指教。
2022.11.2
【文/覃万成,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