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士心:刘光晨哲学文稿评价

2023-02-23 15:49:5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士心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主体

  哲学是人对于自身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思索。其出发点是人的思维,脱离思维主体‘人’,则湮灭了哲学原点和载体,这是一般唯物论和机械的历史唯物论的缺陷。马克思从来没有标定自己的哲学是‘历史唯物论’,而是继承了黑格尔以人为主体,是思维载体的正确主张;吸收了唯物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解析出人是经过劳动创造出的特殊动物,具有自由思维意识的物质体。马克思继承了笛卡尔到费尔巴哈的哲学主脉络和科学成果,在批判资本社会状况和经济学的深入中创立了自己的哲学—真正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确立了人是哲学主体的概念与地位。

  经由苏联和日本转口进来的历史唯物论,遮蔽了马克思的主体论,倒退向机械唯物论与资产阶级理论同流合污。就此说来,刘光晨的主体论有积极意义。黑格尔的哲学主体也是人,进一步说他把思维作为人的本质,思维者就是主体。黑格尔部分说明思维的升华来自劳动,这是其《精神现象》的最大成就和光辉,照亮了马克思前进的道路。马克思从劳动主体和其物质对象成果和思维成果,阐述出思维的来源是物质劳动,是人‘类’这个特殊的主体在劳动对象上产生的成果。主体不是思维,而是劳动者。有了劳动创造——生活物质的生产才有了思维的发展。

  我认为生产和劳动作为人类初始—原始社会意义类同,在这方面网友‘鸿建’恐怕有误解。与刘光晨争辩了五六年,对于各自与对方的表述了解较多,我们争论的焦点不在一般概念上,而在人本质的确立和发展途径上。

  ——哲学与世界观

  马克思哲学与世界观有相同的部分,区别是其哲学范畴更大,还包括人生观。哲学和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对人的存在一种反思,把他们完全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恰恰是对哲学的误解。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不完全是科学,是思维对人类存在的反思,思维对外界和自身的反思,这就是哲学,用可数量化的科学代替哲学是当今主流思维的最大缺陷。

  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寄希望于科学能代替以往的哲学,但现实中科学没有达到这个预期,科学还不能以数量化来表达人的进化与发展,科学不能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社会诸多矛盾的焦点。消灭哲学只是一个愿望,除非人类获得解放—从社会制约中获得自由和从自然制约中获得自由,否则消灭哲学只是个幻想。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表达的消灭哲学,类马克思的期望。同时这部著作有许多错误观点,影响了共产主义运动,把人类存在活动当成了一般物质运动,没有考虑劳动生产是人类的特殊运动,对思维的促进又反馈到劳动生产。创造来源与人类的劳动生产,与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

  可以说马克思哲学就是劳动创造学说。脱离了创造人类自己的物质生活,就去掉了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和基石,所谓的马克思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与资产阶级唯物论旧没有了显著差异,就会变成愤世嫉俗的学说,被资产阶级一攻击就夸。苏联哲学就是如此变调的思维,物质刺激贯穿政治和经济,造就了一个腐败的统治阶级。科学—精确数量化的科学绝不能代替马克思哲学,那怕辩证唯物论也不能代替马克思的劳动创造学说。

  ‘论’和‘观’都是思维对存在的表达,绝不能以‘唯物’‘唯心’来表述思维正确与否。而要看是否从人出发,研究人类与动物的分歧路线焦点,判别人与动物的本质不同。从人类形成历史看,有进化选择论和劳动创造论两大历史观。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人口历史观演变成进化选择论,即以哈约克为代表,福山是其传承者。他们都与共产主义运动为敌,与马克思哲学为敌。不管机械唯物主义还是辩证唯物主义,他们不把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而是当做一般物质运动的派生物,与动物区别不大。这就无法区分人与动物存在活动的绝然不同,造成区别的就是劳动创造,思维与物质生产的自由结合。所以马克思说,思维与劳动从分离是人类最根本的分工,也是人类异化成动物和奴隶的根本。雇佣劳动就是这种异化的显著特征。

  ——客观与主观

  既然观都是人的思维表达,‘客观’也是人的思维表达,主要表现形式为科学。客观是人模拟自然立场,阐述物质自然运动轨迹。这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表示尊重自然,以自然物质运动轨迹为标准,修正人类错误的差异研究结果。科学只是这样一种研究方式和范畴,并不表明从事者发表的观点就正确,也就是说科学和科学家研究成果有联系,但不表明他们的观点就是真理。判断科学真理必须依照科学规范评价,立论和谐,事实它洽和续冾不矛盾,即立论不能被证伪。

  就社会研究而论,缺乏这样一个唯一的标准。由于出身经历不同,难得有一个所有阶级共同认同的真理,即便同一个历史事实,也会有不同的多种解读方式。‘客观’只能在志同道合者之间运用,其社会范围狭窄。把客观与主观完全对立,显示了哲学上的无知和浅薄。原始社会历史是所有人民创造的,短暂的4000年左右的阶级历史,是统治阶级及其思维主导的,是劳动者被奴役的历史。只有劳动者成为自主自觉的阶级,他们才能改变历史的惯性。

  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学说不正确的方面,是没有透彻思维与生产劳动的分离——根本分工问题。不解决雇佣劳动的社会约束和自然约束,就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资本私有制复辟。这是制度、文化、生产力三者的立体革命,不是文化革命单独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必须是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共同进行才能解决思维与劳动生产的分离,才能使得劳动者解放,从而所有人都获得解放,每个人都是思维与劳动的健全者,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观

  人类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有着绝然的不同,那就是人类有思维意识,自然和动物没有。人类思维意识来源于劳动创造,又反馈促进劳动创造。生产力来自劳动创造力,来自人类在原始社会上百万年的积累,与人类思维意识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一】:“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马克思这段话是其历史观的一个简洁的表述,说明历史和思维是人类物质生产和交往的产物。意识决定生活是黑格尔的观点,生活决定意识是马克思的观点。但不止如此,马克思还说到人们在劳动生产还创造了思维,改变者思维。在文明社会里还生产了社会制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不同:人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和思维,创造自己的社会制度并且不断的改变之。而动物一直以来没有多大变更,不能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只能利用自然,意识发展缓慢,基本处于条件反射阶段,个别类有简单的思维。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二】“他(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者,但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观上却是个唯心主义者。

  为何如此?自然唯物主义者没有意识到,主义和观都是人的思维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看法,即思维对世界和存在的反映。唯心和唯物的看法,都有正确的部分也有错误的部分。自然唯物主义观以科学为代表,而费尔巴哈对此研究浅薄,把自己对外界的思维意识当成了绝对的‘客观’反映,由自然转换到社会,这种主观的思维意识就成了其社会真理。历史唯物主义协会副会长杨耕先生总结为‘翻板’,即没有深刻的自然观和人类历史发展观,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里,必然变成历史唯心主义,斯大林就是如此。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物质是其本质之一,而劳动又创造发展了思维意识,反馈发展了劳动创造,思维意识也是人的本质,而且是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本质。马克思是人本质二元论者,这是确切无疑的。人类与自然是主客两分,但不是绝然分开,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能分开辨别自己与自然不同,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有思维意识,能辨别自己的社会性与动物的社会性迥然不同:人二重本质结合能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

  这个世界由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变化,除了自然轨迹运动还有人类劳动创造轨迹。刘光晨清晰的应用马克思的话:环境改变人,人也在改变环境。这是按时空秩序,历史时序的正确表达。网友鸿剑“前一种考察方式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式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马恩选集》1卷,73页)“前一种考察方式”是哲学,代表作是《1844手稿》,后一种考察方式是世界观,代表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提纲》就是这两者之间的转折点。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就是讲述马克思从哲学考察到世界观考察的提升和转变;“唯物史观”是对“哲学”的“驱逐”和“消灭”。”这个评价显然把马克思哲学代表作《1844年手稿》与费尔巴哈的人本质观混同了,与黑格尔人本质观混同。

  《1844年手稿》里马克思并不是从意识出发,而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用理性考察感性活动的个人。第一笔记本【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让我们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吧: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马克思考察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工人—个人感性的对象性存在活动即劳动,得出了上述结论。这与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是绝然不同的,并且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方法一致。手稿不读他三五遍,不花个两三年时间,一般人读不懂,哲学教授也同样不能透彻。我曾与刘光晨议论过:恩格斯从来没有提及过这部手稿,作为马克思后的著作遗产继承人,是读不懂还是没读过?这恐怕是个历史迷思。刘光晨这个评价中肯,马克思论述了人类自发社会的规律,而没有论述自觉社会的规律。因为有自觉的个人,他们是社会里的极少数人,不能使得劳动创造者整体成为自觉的阶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却论述了文明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是自觉的阶级,劳动创造者的生活为统治阶级制约,连同劳动者的思维意识。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的历史观,既没有阐述劳动创造历史观,也没有揭示文明社会里统治阶级在物质生产和思维意识生产的主导观。恩格斯阐述的一般物质自然运动主导观,在人类社会里是多方博弈观,所有人都是不自觉的参与者,因而与自然运动类同,受物质利益及其活动驱使。相比较马克思的自然观和人类历史观,二者差异明显,恩格斯主要是把人类思维意识对物质生活的反馈和发展改变作用抹杀了,人就成了一般物质运动物,即使加入黑格尔的辩证法,也不足以说明人与动物的不同,人类劳动创造的特质,人类能改变自然和社会的的能力。

  刘光晨说:“人努力的使自己能驾驭自然,挣脱自然约束。”正是人类与动物不同的特征,而且在社会制度、生产秩序、思维意识形态上的改变也是人类主观努力的趋势。原始社会如此,文明社会是统治阶级成为自觉自为的阶级。当代特征是劳动创造者正在使得自己成为自觉自为的阶级。苏联哲学的最大缺陷是继承了恩格斯哲学,把自然科学观的唯物主义当然人类社会的真理和规律,没有考虑到人本质与自然的不同,人的思维意识—主观能动性是地球上独特唯一的存在,辩证唯物主义成就了历史唯心主义。由于我的观点更激进,与主流意识截然不同,相应的观点无法发表。也就是四年前发出过一篇马克思的人本质二元论的文章。而刘光晨从主体论出发,阐述主客两分的途径,看来还能发出来,但一般人并没有意识到重大意义:对既有的正统哲学之批判。

  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号角,是时代的先锋思维意识。革命是物质运动,是劳动创造者的自觉自为行动,但是没有哲学的启蒙就不会形成。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实践。

  ——主体论与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的主体与黑格尔哲学主体重合,与笛卡尔哲学主体重合。怎样辨别他们之间的差异?从主体上做不到这种差异分析,因此必须借助本体论,即人的存在活动与动物差异,各种哲学表述的本体运动。黑格尔哲学本体是人的思维意识运动,马克思哲学本体是人的劳动创造,这种创造活动由人的肉体物质力和思维意识自由结合形成。

  马克思哲学与旧唯物论的区别:旧唯物论的主体和本体都是物质自然,这是以人的思维看待对象,却否定思维载体—人是特殊二元体的怪论。马克思新唯物论以人为主体,以劳动创造为本体存在运动。也就是说马克思哲学的主体和本体与旧唯物论完全不同,与之相同的连接是‘物质’的生产和交换。这种生产和交换不是物质自然能形成的,也不是其它动物类可以进行的。因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那句:“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是其新唯物论的简洁表述。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客观唯心论和旧唯物论的正确和精华,也超越了二者,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而是最全面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在劳动创造的对象活动中,人类表现出自己本质的力量,这就是物质生产交往、思维的改变和成果。马克思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他承认只有人的存在活动是改变思维与物质的关键,是人类的辩证法。辩证法存在于人之内,而不是在外,人类的存在活动本身体现着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的补充,是人对自然的思维意识,并不等同于物质运动。也就是说思维不等同于物质。说二者同一,只是说物质运动可认识,而不是说思维与物质是同一物。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最大弊端和荒谬,就是把思维与自然物质混淆,然后混淆自然物质与社会物质的区别。这样的思维路线造就了他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唯心解读。把思维归结为物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不能正确解读人类社会历史。把物质运动看做人的唯一本质,同样是唯心方式的猜测,这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解读社会历史走向唯心论的根源。

  马克思说思维意识是经过特殊加工或改造过的物质。而这个加工和改造历程经历了上百万年,绝不是一两代人能加工改造完成的。思维意识绝不是一般物质运动直接变化造就的,是人们的劳动创造特殊历程造就的。物质自然在前,思维在后,如果截取人类上百万年的存在活动时空,物质直变思维,那就变成自然物质本体论,把人归化到自然物质或动物类的运动,抹杀了人的特殊性运动。这是唯物论解读人类社会历史,变成唯心论的根源,与费尔巴哈殊途同归。

  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回归:思维活动与人的物质活动自由结合,二者统一。这是人道,人的发展趋势。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人的本质定位,说马克思是人道主义也未尝不可,而且这是最大的、包含全人类的人道主义。一些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才是彻底的人道主义,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肤浅虚伪,并不涉及人的全面本质,解决不了思维与劳动分离---根本分工问题。

  马克思哲学对现实有什么意义?首先说国际交往问题。国际贸易是互通有无,但美国对于高科技产品封锁,不卖给你。你就是哭着喊叫都没用,指望换个总统也不会有多大改变,除非五体投地做奴隶。当奴隶绝不是中华民族的选择。那么从人的双重本质考虑,吸取思维,科学成果,转化成为我们的制造,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虽然自行制造周期较长,总比没有好。

  所以我们要搞清开放的目的和本质,而不能本末倒置。GDP是社会物质增加是衡量人民生活改善的标准之一。如果两极分化严重,形成跟随美国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恐怕连老二都不能保持,也许做三孙子。GDP的意义何在?《手稿》中一个观点:依附的物质生活,绝不可能有独立的意识和人格,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马克思哲学对于中国历史研究、民族传承优劣方面研究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中国秦时期,尤其以三秦为代表,生产力突飞猛进,为什么没有传承下去?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近200年历史,比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到秦消亡(公元前207年),要长近50年,为什么在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方面没有超越?两宋经济飞速发展,航海和商业发达,为什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明初一百年也有这样的际遇,但是依然无法突破历史窠臼,为什么?

  单用生产力,生产工具无法解释。只有把生产力不但看做是对自然的认知和劳动创造的结合,同时看做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物质生产力相互影响的结果,才能有合理的解释。中国先秦是思想蓬勃发展时期,感性直观哲学不但有唯物论、唯心论,还有理性哲学萌芽的墨家哲学。封建一统政治,消灭了理性,这就阻挡了科学的产生,只有技术的描述,没有原理研究。外国人说我们有术无学,这个评价有道理。只不过流泛表面,没有看到中国政治经济的深刻问题。秦汉之后的‘理学’,本质上是感性直观的唯心论,与西欧的哲学‘理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制度问题,阻碍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不是中国人脑子、智力问题。中国先秦时期,在思维和物质生产能力全方面领先,哲学并不落后,为什么19世纪被弹丸的西方和邻国欺辱,这历史只翻到满清不行,上逆到明也不能说明问题。过分推崇儒家,说明我们缺乏深刻解剖。有什么历史观就会有什么现代观,这二者是相互影响的。新中国建立70年,还没有一部观点合理的中国通史,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哲学界的遗憾。民族复兴,需要知道我们缺少什么,需要如何补充。只从物质生产力上追赶,就会形成追随和依附。

  只有从人类双重本质上追索政治经济历史,才会提纲挈领,抓住历史变迁的关键问题。回到马克思,要从其哲学奠基之作读起,读第一手文本--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将获得启迪。第一笔记本【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进行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造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它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

  ——人本质

  主义世界观,论与主客观等概念都与人的思维紧密相关。这些看法是绝对真理还是相对的,或者说是错误的,必须对思维有个透彻解析。也就是说主体‘人’的思维看法是否正确,需要对人的感性与理性关系有所了解,知道人类感性意识和理性思维的局限。客观和科学、真理都是主体人的思维,与观察到的外界自然轨迹是否相符合?一方面是观察者的能力,还与手段、所得到的的时代传承关联。就人类不断的人质自然,修正自己认知,自然科学不存在绝对真理。客观科学都是人类模拟自然角色的立场,以感性观测和理性推导的自然轨迹,由于人类是不断切近自然过程,不能完全掌控自然,客观和科学都存在局限性。

  而人类社会是根据外部世界和人类认知组织而成的秩序,对外界认知和自身认知的加深,势必调整自身的社会秩序和结构。因此人类社会觉不存在自然界的一成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已有的任何社会规律一旦为社会主导阶级认知,必然加以利用和改变现实。对于自然社会是人容易掌控的,秩序和关系基本是人造的,统治阶级主导的。这个统治阶级在文明社会里一直在变,奴隶主、封建地主、资产阶级都不是稳固一成不变的,主导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在变,说社会存在一成不变的规律那是完全可可笑的,大约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套路影响,把社会理解为自然一样的一般物质运动,冥冥之中存在客观的规律和真理。

  与其这样理解,不如解析一下人类劳动创造的本质特征,为何与动物不同。如果说不变的是人的二重本质:物质与思维。人体是自然的一部分,永远都受一般物质运动总体约束。而思维是人的独特本质,超越物质自然性,在劳动创造中不断发展,与其载体的自由结合,必将不断的超越物质运动的局部约束,也必将不断反思自己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秩序,然后变革之。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一】结尾段落:“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指出历史资料的各个层次的顺序。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相反,只是在人们着手考察和整理资料——不管是有关过去时代的还是有关当代的资料——的时候,在实际阐述资料的时候,困难才开始出现。这些困难的排除受到种种前提的制约,这些前提在这里是根本不可能提供出来的,而只能从对每个时代的个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和活动的研究中产生。”,

  关于社会规律,是我与刘光晨争论的一个焦点。至少我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规律不适合社会主义,可以拿来借鉴,但不必要仿照。造成社会历史存在一成不变规律之观点,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哲学错读错解造成的。马克思所有的在哲学著作和笔记,都是把人的感性物质活动作为理性的对象解析,而不是把自然与社会作为先置规律的产物。把自然做对立统一物质运动的产物,就是这样的先置思维,把劳动创造这个特殊运动视作一般物质运动,泯灭了人的特征和思维意识,社会就成为了一般物质运动的衍生物。唯生产力论,物质决定论,理论根源都来自辩证唯物主义。如果通读马克思哲学著作和经济学著作,对比恩格斯主要论述,可以看到马克思从来没有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式:把自然物质做主体来统一人,社会运动如同自然运动一样。这样的思维路线是违背马克思哲学的,也不符合科学研究的成果—今日量子学。而社会学方面,不管是历史考古还是人体科学,都证了实人类的思维、精神造成了与动物不同的运行和环境。新冠疫情和防疫也揭示了部分事实。

  人的劳动,创造了思维意识,使得人类走上了与动物和物质不同的特殊道路。人绝不是一般物质运动衍生物,而是特殊物质运动的独特物。哲学、世界观都是以人为主体、原点阐述的观感和反思,摒除人这个主体就没有哲学、世界观,同样摒除人的思维本质,也就没有哲学、世界观,唯生产力论物质决定论等等,更不会有创造和今日的现代物质生活。

  马克思《1844年手稿》第三笔记本【共产主义】

  “〔VI〕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决不仅仅存在于直接共同的活动和直接共同的享受这种形式中,虽然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享受,即直接通过同别人的实际交往表现出来和得到确证的那种活动和享受,在社会性的上述直接表现以这种活动或这种享受的内容的本质为根据并且符合其本性的地方都会出现。

  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进行直接联系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存在物。

  我的普遍意识不过是以现实共同体、社会存在物为生动形式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形式,而在今天,普遍意识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并且作为这样的抽象是与现实生活相敌对的。因此,我的普遍意识的活动本身也是我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

  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它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尽管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是——必然是——类生活的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方式,而类生活必然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人生活。

  作为类意识,人确证自己的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且只是在思维中复现自己的现实存在;反之,类存在则在类意识中确证自己,并且在自己的普遍性中作为思维着的存在物自为地存在着。

  因此,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感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可见,思维和存在虽有区别,但同时彼此又处于统一中。

  死似乎是类对特定的个体的冷酷无情的胜利,并且似乎是同它们的统一相矛盾的;但是特定的个体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类存在物,’。”

  作为唯物主义者,物质存在是一般常识。对于人来说,思维同样是类存在,而且是独特的类存在。在感性物质生活中,人们对此反思应用来确证自己的劳动创造活动,现实生活是人类自己把思维与物质结合创造的。只有结合人的这种双重本质,才有可能解析自己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否认思维的特殊存在,如同否认人类的一般物质存在一样,是虚无主义的表现,不承认事实的怪癖,为教条禁锢。社会属性是个人属性的再现,受感性和思维认知约束。社会是联合的个人,二者,不能完全对立。人之为人,正是接受思维传承的结果,而不是只像动物那样是肉体物质的传承和哺养。而印度狼人没有接受过人类的思维意识传承,其行为无法类同其他人,因此印度狼人只具有人的形体,不具有人的思维意识,所以才称为‘狼’人,本质上不是人。

  我认为马克思对人本质的解析很清晰,这是《1844年手稿》的伟大贡献。这部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发源地,也是此后各种解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的原发地。此后其它专著由此发端,详细完善。刘光晨对‘经典论述’的评价中肯。‘经典论述’是这对文明社会里资本私有制度的专注,而不是所以人类历史规律的总结,是对人类特殊阶段的解剖。离开人的特殊功能‘创造’,离开与创造相关的社会传承思维谈物质力和生产力,那就把人的存在活动变成一般物质运动。这就是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弊端。辩证唯物主义比旧唯物主义强的方面,是从物质主体到人主体的变幻,但本质上没有确立人作为哲学或者观的主体,还是把物质一般运动作为主体和本体,不能完全脱离旧哲学的窠臼。也可以说一元唯物论不能透彻人的本质,也就无法透彻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

  俞吾金先生在这方面开了好头,使得回归马克思哲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上和历史意义。马克思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存在差异,这是不能否认的现实和历史,苏联倒塌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主导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实践遭受重大挫折,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深层次的哲学问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