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教育暴力”之前,首先得明确“教育暴力”的定义:
教育暴力,一般是指老师、家长和社会舆论以“教育的名义”对未成年实施心灵伤害和肉体伤害的行为。教育暴力包括硬暴力和软暴力两个方面。
教育的名义,主要指 “为你好”、“传授知识”、“真理”等冠冕堂皇的理由。
硬暴力,主要指以殴打形式伤害未成年人肉体的行为。
软暴力又称冷暴力,主要是指通过暴力语言或其它行为方式对未成年进行心灵伤害。
心灵伤害的具体内容包括挖苦、讽刺、辱骂其本人或其家长的言语以及不理不睬、专门针对特定对象放弃教育的长期冷淡行为,用排座位、佩戴特殊标志等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歧视行为。
社会舆论暴力,主要指利用网络等媒体或其它公共舆论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身攻击、道德贬低、名誉侵害等行为。
比如,“抢话筒”事件发生以后,网络上除了点赞以外,还出现了来势汹汹地“声讨”学生的言论,主要包括:
1、应当把学生开除,以免将来祸害社会。
2、没礼貌、缺家教。
3、该同学很有心机,知道这样可以得到表扬,可以被名牌大学保送,未来走仕途也会有加分。这就是个心机婊,这种人一定要远离。
4、预言该同学将来一定是个贪官或者也会成为“陈教授”。
5、“抢话筒”学生是当代黄帅,是“反时代”,可能改变文明走向。
社会舆论把未成年人当作“反面典型”加以“声讨”是一种令人发指的舆论暴力行为。
这些在“伸张正义”名义下的赤裸裸的网暴行为能够大行其道,除了说明社会文明有待提高之外,同时还显示出了我们国家在“儿童保护”方面的立法依然滞后,全国人大应当对此认真加以调研,根据新时代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使之真正成为硬法,对未成年人实施有效保护。
陈教授的演讲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教育软暴力”。以“为孩子好”的名义,以教育专家的身份诲淫诲盗,摧残了未成年人心中的纯洁品质,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及美好理想的破灭,导致他们对社会及成年人的失望、敌意等负面情绪。其危害性是巨大的。
对此,本系列将继续深入讨论。
【待续】
2023年2月23日星期四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