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微信公众号读到了一篇文章:《公有制为什么实现不了?》(香喷喷的热干面 独孤思考)。
作者在文章中用哈耶克的观点来论证了题目提出的观点。
“公有制常常画饼道:‘生产出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追求利润’,就搞得好像利润是通过生产人们不能使用或不想使用的产品赚钱来的一样。
市场分工和交易体系是一个自生、自发且不断自我扩展的社会秩序。
人类社会的经济秩序并不是由人类理性构设或‘集体设计’的产物,而是人类行动的结果。
没有一个把保护私有财产作为自己主要目标的公权机构,不太可能发展出先进的文明。
在《自由宪章》一书中,哈耶克指出人类社会的制度(institution)既不是出于人的设计,也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大凡认为一切有效率的制度都产生于深思熟虑设计的人,大凡认为任何不是有意识设计的东西都无助于人的目的的人,几乎必定是自由之敌。
当公权机构的控制暂时被削弱的时候,向文明和复杂工业技术踏步迈进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但是,这些反叛行为,或者说这些脱离常规之举,总是被执迷于刻板保守传统秩序的国家的威能所绞杀。
在历史上市场经济和先进文明的扩展,一再被‘强大的’公权机构所中断。在谈到罗马的衰落时,哈耶克就深刻地指出,为了让人相信自己更为聪明、更有智慧,为了不让社会秩序任意发展,公权机构迟早要滥用自己的权力,压制它们原先曾尽力保护的自由和个人的创造力。”
最后作者认为:“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都同样面临着资源的稀缺性,都同样要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下做出选择。
真正的区别在于,个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选择,或是一小撮人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确定其他所有个体‘真正’需要什么,并为他们做出选择。”。
对此,我想说的是,之所以人们认为“公有制实现不了”,是因为产权学者并不懂得公有制。
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要看待公有制,就要从传统的产权观念中解放出来,就要认识公有制区别于私有制的生产主体、权利要求及其相适应的制度特点,一句话,就要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传统的主观观念、权利观念和制度观念中解放出来。
而作者的思考依然局限于为利润生产的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已经是一种消费价值的生产,完全没有意识到在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的条件下,在消除了人们在产权所有方面的差别的条件下,社会生产的主体已经是劳动所有者,已经是“劳动人”,实现按劳分配,建立劳动者当家做主的制度,恰恰是体现了“劳动人”的特点及其利益要求,即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
为什么在改革中,我们那么多的公有制企业都被“改掉了”?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工商业改造,国营企业的建立和产生不过用了七年时间,而国有企业改革改了四十多年还不能成功、还不能完成?
因为产权学者不懂公有制,不懂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一种消灭产权的形式,不懂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体现劳权的所有制形式。虽然不懂,但占着专家学者的位置,总要拿出个方案来啊,怎么办?做不了作业,抄作业总可以吧?于是我们看到了经济学家们不断地背诵着斯密、复读哈耶克的陈词滥调,我们看到的不是量体裁衣的改革方案,而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这就好比病医给病人看病,其结果只是把病人的病越看越严重,甚至把病人看得丢了性命。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符合条件下,在消灭了资产所有者,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的条件下,不建立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又怎么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呢?因此,对社会主义而言,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目的,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手段,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手段;公有制本身就是消灭产权,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形式。如果我们能够全面且完整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就不难了解公有制的基本特点和性质,可惜的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许多人是只说前半段,对后半段是视而不见。如果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能够懂得邓小平理论,他们还会形成产权改革的国企改革思路吗?如果我们的专家学者对邓小平理论有所理解的话,你们还会坚持改制方向吗?事实证明,许多经济学家,别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他们也没有搞懂。
在历史上,每一个社会形态都可以存在公有制,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可以存在公有制。我们所面对的公有制,既不是别的任何一种公有制,更不是一般的公有制,因此,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应该是“公有的牧地”或“公共过道”,而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形成的公有制,即广大劳动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或合作化道路形成的公有制。如果从这一特定的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出发,我们发现,这种公有制的实现明显包含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消灭了产权主体,消灭了雇拥劳动方式,消除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经营机制,乃至消灭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产权学派看来的,公有制的一系列缺点或不足,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点所在。也就是说,产权学派是不懂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懂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而且也不仅仅限于产权学派的经济学家,也包括其它学派的经济学人或相关研究人员或干部。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懂社会主义所有制或社会主义公有制呢?
第一,是不能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包含了两个方面—生产资料与生产劳动。但人们常常只是注意了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是经济学界在所有制问题上存在重大偏缺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不能历史地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或公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产生,特别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包含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与目的。如果不能历史地考察,就不能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与特征。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三人成虎”这个成语,我们如果不知道它的由来,只是从字面上来理解,就不能正确知道其含义是什么呢。
第三,是不能站在劳动阶级的立场上,用劳动阶级的观点看问题。产权学派的经济学家,包括一些大家或名家,不能懂得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与特征,主要的不是认识方法上错误,而是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的问题。站在资产所有者的基本立场上,用资产所有的基本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公有制,当然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而用适合产权企业的理论来看待实质上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劳权企业或公有制企业,其结果必然是把劳权企业的优点看作缺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需要创新思维的,是需要求异思维的。但看一下我们的专家学者,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却是求同思维;这求同思维能建立出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吗?
改革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但是,我们的国企改革从产权模式的传统公有制体制中解放出来了吗?
我们的国企改革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人格化资产者,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的实际出发了吗?我们从公有制企业只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而不能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的客观实际出发吗?
个人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