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士心: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讨论

2023-03-21 15:30:4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士心
点击: 1689    评论: 9 (查看) 字体: / /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唯一论》),这句话成为脍炙人口的教条。时空历经45年,人们陆续醒悟,这话似乎有问题。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造成了内需不旺,这也成为中国经济焦灼关键。当年思想解放的惊雷,如何变为今日的枷锁,是否需要再次思想解放?哲学是反思,是冲击边界的思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跋写于1873年1月24日于伦敦)。中国要继续发展,就必然需要思想进一步解放,破除思维的禁锢,既往的教条。

  马克思哲学以现实为对象,以革命为己任。他的哲学一经建立,就脱离了抽象的谈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初步建立,实践是解释现实的个人-工人劳动的词语,而后指出与之对立的资本家也是实践者。只不过他们对工人实践的行为,绝不对自己实施,仅仅呈现理论状态。这表明对同一实践行为,主体不同真理判断不同,真伪不同。马克思《手稿》建立了这样的准则,拒绝抽象的谈论世界观、人之初等问题。打破了古典哲学的一维本质追索,建立了人化自然观、劳动创造人类、历史的观点。同时指明以前哲学术语的实践,是个感性物质活动和思维意识活动的泛指。由此总结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费尔巴哈提纲第八条】没有《手稿》的具体解析过程,就不会有《提纲》。与科学不同,哲学上没有灵光一闪的飞跃。以马克思为例,哲学上前进半步都经过三五年的艰苦过程。对提纲不恰当的赞美,遮掩了马克思艰苦卓绝的学习,对照现实的批判,剥茧抽丝般祛除糟粕,汲取精华。

  我不赞同对《提纲》的引用,因为这不符合马克思哲学原则。提纲是对《手稿》的抽象概括,以提示马克思自己将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下简称《形态》)费尔巴哈章中具体化。《形态》结束了提纲的使命,但他人把《提纲》做成教条,反复引用,不求马克思初衷,造成了对现实和关键问题解析的表面肤浅的解释。《唯一论》引用提纲,除了违反马克思哲学的原则,更在于没有实践主体,实践目的。真理只是实践的思维结果,实践的物质结果呢?这个实践是否对劳动者有利,是否对劳动者思维与物质合一有利,是否能进一步解放劳动者?《唯一论》没有回答这些关键问题。

  不是用人民做主体了吗?毛伟人所说的人民,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和个人,而社会主义的主体有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地主,流氓无产阶级吗?与无产阶级劳动者对立的资产阶级,在西欧封建时代是第三等公民。人民随时代变化,马克思主义者谈论实践必须亮明主体。含糊其辞的代价,就是制造了少数人先富裕起来,大多数人相对贫困,公民撕裂对立,阶级阶层形成和固化趋势。

  科学虽然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但是其研究对象是物质自然,以自然轨迹为标准,有着客体客观标准。而社会是人与人的链接,文明社会的异化进程,构成了不同的阶级,发展到当代显露出最后的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劳动者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客体之客观不存在,强求只能做对立阶级的真理和意志表述。这正是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弊端:把自然研究及其规律强加于社会。恩格斯的历史意志博弈论是对历史的错判,对《形态》宗旨的误解和背叛。

  《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三节首段】:“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从原始社会解体到今日,证实着: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统治阶级掌握公权力,绝不是分散相互竞争的劳动者可以博弈的。劳动者创造了生活物质,奠定了社会存在的基础,但历史的主导者不是劳动者而是统治阶级。

  恩格斯《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最后一节,有关社会与自然行使同一规律的结论是错误的,因而那个唯物主义辩证法在社会力不成立。旧的哲学教科书继承苏联哲学,斯大林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路数,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当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推广,这种颠倒历史,不顾哲学产生的前后顺序,成为中国人的教条、圣经。

  《唯一论》论述真理产生的过程,几乎与《终结》一致,从来不读马克思本人论述,只读二传手文章,而且从不质疑、反思,不具有冲击边界思维。为了反毛泽东,寻章摘句,赞鸡毛凑掸(胆)子在破除教条的号召下,维护了曲解马克思哲学的教条。甚至造就了新的谬论,比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那么请问,自然的客体之客观成立,社会客观以那个阶级为客体,其运行轨迹可以作为所有阶级和个人的标准吗?这不是没有马克思哲学素质的胡说八道吗?还有:‘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前两句是恩格斯教条的延续,后一句纯属这些哲学二把刀的臆造。那怕自然科学的天才,都不敢说自己的初步实验就可以直通真理。【因为客观实际是客观真理的另一个说法。】

  中国不缺乏实践,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徘徊不前。从世界看社会主义实践历史也有60年,我们缺乏理性思维传统。不能辨别那些理论合乎逻辑,对应现实。比如意志博弈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推广论。这些不合规范的结论、不正确指导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扭曲了实践。回归马克思,目的是针对中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实践,寻找出不合真理的结论,不能与现实和历史对应的叙述,重新挖掘马克思哲学的正确出发点,闪光处。以今日说,中国社会主义搞了七十多年,世界搞了105年,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实践,减少盲目,避免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回归马克思初衷之劳动创造,回归劳动者解放问题,不能当第二个安泰。

  有关《唯一论》批判很多,我就不重复他人观点了,只叙述一点冲击边界的狂言。咒骂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哲人必须面对的。最后要辨白一句,毛伟人论实践,那都是针对中国革命具体问题,不是抽象的论述检验问题。相关的论述,去年写过四篇。不敢说毛伟人所有的结论和实践都对,但是他一生都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标准。

  【文/士心,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题目略有修改】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人的意识具有无限性,并不像科学规范里,寻找一一对应关系。人的阶级性,个体成长差异性,对于利益分配,劳动分工差生千差万别的认知。这些是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以物质自然为主体和本体运动是科学研究对象,不应该是社会学、哲学研究对象。
0条回复
马克思的主体和本体论变化,颠覆了主客体辩证法及其认识论。人们能创造历史和自身,就在于人类具有劳动创造生活物质的特殊功能,从原发的特殊活动,扩展为意识和物质的交织运动。人相对于动物的发展,推动力在于其物质与意识的矛盾和统一,而不在于物质自然客体。自然科学展现了人类对客观征服的一致愿望和意志,这是与人类几百万年历史一致的趋势。我们需要辨别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特征,知道二者不能应用同一规则。当然理性逻辑有共性:立论自洽,事实它洽和续冾。自然科学实践一般来说不涉及阶级立场和利益对峙问题,社会实践则是必然涉及的。二者研究规则不能互相调用,比如应用力学原理解释社会矛盾是不行的。唯一论则是混淆科学与社会界限,乱造规律。
0条回复
自从进入文明社会,社会学无法回避人类的撕裂,私有制对人的物质和思维本质撕裂。马克思:“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阶级、阶层对立社会里,不存在一致性的客观,也就没有无主体的真理可言,这与自然科学存在不可弥补填平的鸿沟,把自然科学规范推展到社会毫无道理可言。在社会里,无主体的实践如同客观真理只能是梦呓。
0条回复
科学代替哲学的本质是物质本体论的演绎,以致人的主体地位就丢失了。典型推演过程可以参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一论就这么从自然科学推过来的。形式就是抽象的实践,没有明确的主体,社会似乎存在唯一的客体客观真理,一如自然科学。对《唯一论》批判解析的程度,彰显个人的哲学水准,彰显这个民族的哲学水准,彰显中国人反思、批判、继承的水准。不但需要哲学,还需要科学认知,需要综合素质。本文乃抛砖引玉,希望《唯一论》发表45周年之际,爱好哲学者彰显自己的哲学能力,继承马克思哲学的能力和水平。
0条回复
本文最初题目《唯一论之批判》。感谢编辑出于善意修改之。当你多次研读马克思哲学著作,对照历史解析时,就会对这些哲学二把刀的‘杰作’深恶痛绝。以我的哲学态度而言,对《唯一论》势不两立。
0条回复
客观、实践、真理飞满天,却没有真实的载体,谁人都可用。他们忘记了与劳动和劳动者的初衷联系,这种抽象的谈论客观、实践与真理意味着背叛。背叛马克思,背叛劳动者解放事业。
0条回复
从自然辩证法产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恩格斯自己意图对马克思哲学补充。现在看来,没补漏倒破坏了马克思哲学的完整性。没有从人的基本存在活动入手,而是从一般物质运动入手,并且把先置的所谓客观规律推广成社会规律。症结就在于意志博弈论,把所有的个人和阶级都说成是思维不自觉者。这与马克思哲学和他们共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宗旨背离。哲学界基本对这个误解达成一致观点,但是教材中还未改观,还为世俗左右。一句话没人借这个疮疤。但是不揭开,很多理论问题就说不清楚,谬论就能一直误导人们的思维。
0条回复
社会学里不存在客体客观的唯一标尺。人类社会只有面对外部自然时才有客体客观。这客体就是物质自然,客观是人们假借自然的立场之人类主观。社会是人与人组成阶级阶层关系,对主体而言的客体是他阶级甚至是对立的阶级,对立阶级的观感能叫客观吗?哪怕第三阶级的观感能有其它阶级一致认同吗?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存在于物质自然研究,但绝不存在于社会里。只有同一阶级同一目标的实践者,才有客体客观可言。但是《唯一论》拒绝主体清晰化,拒绝谈劳动者的目标。这既不是马克思哲学,也非共产主义实践者。马克思从来都拒绝抽象的谈论现实,也没有抽象的谈论过实践,其哲学和理论目的永远与劳动、劳动者紧密相关。只有龙蛋生出的跳蚤才这般抽象的胡说八道。
0条回复
马云与打工人都是人民范畴,这个论断是真理吗?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