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的第一部交响曲:“公知”们上圣台。他们作人们的思想“导师”,导得人们糊涂得有些道道又没道道。
有首歌,大家应该还记得——“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哎嗨哎嗨呀,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那个更大,那个更高?哎嗨哎嗨呀,下雪啦,天晴啦,下雪别忘穿棉袄。下雪啦,天晴啦-----”
这一电视剧主题曲,把当年人们,头脑一塌糊涂、一片混乱、无所适从的状况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可叹状况,拜谁所赐?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基础,而“公知”们的鼓噪是根本。
想当年,我国的“公知”们,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风光!为什么荣耀?为什么风光?因为改开以来,社会思潮一片混沌,人们渴望有人引导。于是中国的“公知”应运而生。
人们不知什么是“解放思想”,他们似乎知道,因为他们从教科书里学过“14到16世纪的西欧思想解放文化运动”,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的“人文主义”、“个性解放”等,不管是皮是毛,总能讲得头头是道;人们希望知道西方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公知”多去过西方学习,对此他们自然也能给你说个一二三四,子丑寅卯,也不管是皮还是毛。而他们又往往身居在高高的文化殿堂,且站在知识的高地、思想的“高地”,还打着“改开”先行者的旗号,于是,人们就误以为他们是“导师”,就崇拜上他们了。
“公知”们也不少,他们不仅想教导百姓,还渴望出成果、成专家、成大师,于是,你一套我一套,七十嘴八十舌,演义得天花乱坠。他们做演讲、出文章、出书本,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有的是讲坛,有的是平台,几乎所有媒体都能成为他们的话筒,因而他们一扫文人相轻之习,不仅内讧不多,反而是你吹我捧,互相推荐、互相搭台,形成罕见的文化人“大团结”盛况。
人们也大多捧着他们。虽有少数智者、不忘初心者,顽强抗击着,但乌云密布,阴霾笼罩,偶尔一道闪电只是表示还有个念头。
第二部曲:“公知”们大转折。他们觉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不够,干脆来个“红色”大围剿;简说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还不够,干脆来个成系统的西化殖民传播。
上一部曲里,“公知”们,对西方的垃圾,是见什么拿什么,拿什么鼓吹什么。渐渐的,“公知”也似乎“成熟”起来。他们很多去西方留学、交流镀过金,受过“真传”,“对美西方体制、价值观、政治经济学理论等等的条条道道,已烂熟于心,开河于口;渐渐的,他们也就膨胀起来,嚣张起来,为所欲为起来,有的干脆与国内敌对分子沆瀣一气,组成恨国党,有的配合甚而加入美西方的什么“纵队”。
于是,对内,他们把新社会骂了个遍,把人民英雄糟蹋得不成样子,还对人民领袖进一步泼脏水,且进行深耕性的诋毁;对外,把美西方粉饰的美轮美奂,把“西方价值观”吹成“普世价值”、人间“灯塔”;他们还把“金钱至上”、“物欲第一”、“自我中心”这些西方杂碎,同 “皇上”、“格格”、“老爷”、“少爷”等封建糟粕和尊卑贵贱腐朽理念等,一起打包兜售给国人,搞得思想界一片乌烟瘴气。
至此,“公知”们自然在人面前逐步露出真面目。但因为讲台在他们手里,媒体仍多为他们所用,不少百姓早看不惯了,早怒了,但无可奈何,写大字报是不行的,那就只能是“敢怒”而已。
第三部曲:“公知”遭遇“滑铁卢”。面对愤怒的广大网民暴风骤雨般的打击,“公知”们纷纷丢盔弃甲,偃旗息鼓。继而,或暂时缩手退却,等待时机;或转变进攻方式,进行冷战。策略上大跃升。
新时代来临,人们终于彻底明白:这些“公知”吶,是假公知,他们是站在美帝的立场上,站在西方价值的立场上,站在有钱人的立场上,替被新中国推翻了东西翻案,以忽悠为能事来为剥削阶级代言。于是人民愤怒了。
人们心中积存按压的最大愤怒之源,是“公知”及恨国党,对人民最为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无耻诋毁、丑化、污化,对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人民英雄的无耻诋毁、丑化、污化。人们早已怒火中烧,忍无可忍。
人们纷纷站起来进行全面反击的导火线,是《炎黄春秋》及其主编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诋毁。
其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现的人民英雄,多被“公知”、恨国党诋毁、践踏、泼脏水,很少得以幸免。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江姐、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榜样,更是他们诋毁的主要目标。其间,还演出了不少闹剧。这类闹剧,以诋毁狼牙山五壮士最为闹眼。
最为露出臭脸也最为丢脸的则是2013的《炎黄春秋》及其主编。这位主编在《炎黄春秋》杂志和网站上发文几篇,通过传播网络谣言,通过异想天开的揣测、想象——五壮士在何处跳崖、是跳崖还是溜崖、是否拔了群众萝卜等所谓“细节”——来质疑、诋毁、污蔑我们的英雄壮士。《炎黄春秋》一个堂堂杂志,洪XX一个堂堂杂志的主编,竟堕落到到如此卑鄙鸡小的地步,真让天下文化人唏嘘,更让天下人们直吐口水。
不忘初心的人们,更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人们英雄的形象,
又特别是世界出现了信息革命——网络大大发达了,自媒体平台大大发达了。这时。人民愤怒了,就不得了了。于是,就有了愤怒的广大网民对“公知”们暴风骤雨般的打击;也就有了“公知”们纷纷丢盔弃甲,偃旗息鼓。
“公知”们的荣耀、风光彻底散去,“公知”们的为“人权呼号”的假面具被被彻底撕下,剩下的是赤裸裸的为己、为外、为权势、为资本的骷髅形象。为此,“公知”们也就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一时间,“公知”们似乎成了空白页。
好心的人们,可能以为“公知”多投降了、自悔了。“公知”们投降了吗?自悔了吗?这是幻想。“公知”们暂时缩手退却是事实,因为他们不蠢,知识分子“精英”,能蠢?可真自悔、投降者,那只是极少极少。所谓“知识精英”,一旦被洗脑,想要他们下贼船,的确很难,这是常识。
当然,“公知”们已经转换了表演的舞台、攻击的形式。赤膊上阵不行,就转入地下,就躲在角落里放冷枪;明明白白的不行就来暗的,来阴损的;正面冲锋不行,就来迂回出击。但要他们立地成佛,没那么好的庙,他们也没那个善心。
其实,“公知”们所谓“丢盔弃甲”、“偃旗息鼓”,也只是明面的;他们人依然在、阵地依然在,只是偃了惹眼的旗,息了招打的鼓,丢了一些已不再实用的“盔甲”。大家看看,他们有几个离开了原有单位,他们往往教授还是教授、“专家”还是“专家”、主任还是主任、主席付主席还是主席副主席。有人还以为,国家核心笔杆子里就还潜藏着“公知”。
可以说,他们的阵地还是相当坚固,力量还是十分强大;又特别是,他们的地位优势、媒体优势、资源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因此其作用绝对不可小觑,而且,弄不好,他们仍然可以左右局势。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就摆在这里。就近年来看,他们使出的有一招还相当厉害。
要知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公知”们使的是什么招,请看我的下篇文章《小心体制内外潜藏的“公知”选择性强调权威话题而带偏节奏》。
2023.4.16
【文/东边四号,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