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张雪峰高考填报志愿事件背后的三点思考

2023-07-26 11:27:5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李良宇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近日,考研名师张雪峰在一次直播连麦中“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的言论引发热议。6月15日,重庆大学教授张小强发文炮轰,称千万别被张雪峰这样的网红忽悠。985教授和千万粉丝名师的battle再次把此事推上了风口浪尖。前不久,全国高考志愿填报落下帷幕,以两财一贸为首的财经类大学爆冷,工科类院校分数线直线飙升,北大小语种进入征集志愿,考公友好的汉语言文学和法学再次成为文科的超级大热门……似乎张雪峰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高考志愿填报的格局。针对以上一连串的事件,本文重点就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在当代,大学、专业和个人的工作、前途之间的“文凭绑定”越来越弱。从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一个工作干一辈子,到现如今大学生创业、跳槽频繁,再到后疫情时代似乎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铁饭碗”……就业环境变化最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毕业生的束缚变少,主观能动性增强,高等教育提供的一纸毕业证书早就无法全部代表一个人在就业市场上的价值。就业和文凭的逐步“解绑”既是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体现,对毕业生而言也是更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更大的自由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们要尽早地探索社会和自我,找到人生方向;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合理评估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早规划、懂谋算;要有牢牢把握国家和时代的需求的能力,做时代洪流中有思考的生命体,融入洪流、成为洪流。

  二、张雪峰事件的热议是普通高等教育(本文特指本科教育)中专业技能培养长期和市场应用脱节问题的又一个警示。2021年发布的《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中显示:高校“千校一面”,跟风开办热门专业造成学科、专业雷同;教材、课件和考试题严重滞后,许多教学内容甚至十几年原封未动;重科研轻教学倾向明显,人才引进途径单一;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和探索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在现实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毕业生在面对市场选择时核心竞争力较弱,就业压力大。

  一方面,高等教育之所以区别于小学、中学教育就在于其直接面向就业市场,专业选择开放多样、实习实践活动丰富,是青年由学生身份到社会人身份的过渡关口。但同时高校也是开展国家科研任务的主阵地,如何平衡“既要做研究,又要培养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对高校的严峻考验,同样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的考验,如在人才引进机制上,高校可以从就业市场引进既有高水平的实际操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士;或是由相关部门牵头,选派有水平的老师到社会上合适的部门担任相关的职位,在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返回大学教职岗位,打破壁垒,加强高校人才和社会市场人才的流动。另一方面,大学专业培养与市场应用脱节本不是新鲜事,根本属性的差异使得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和市场需求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但是却反过来证明了高校给予学生的非专业教育在当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自我探索的平台,朝着“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方向迈进,方可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培养真正有本领的人才。

  三、志愿选择要考虑现实,但过于功利反而模糊了现实。对于张雪峰本人,长期以来他在直播和各类课程中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可能就是“直白、一针见血、揭露现实的残酷,为普通人家的孩子消灭信息差”。但也有诸多网友诟病其过于功利。在张雪峰的直播间,理想似乎总是被现实碾压得体无完肤,但二者并非不可平衡,相反,功利带来的另一面是短视,只有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踏实长远的道路。

  诚然,张雪峰原意是帮助眼界不足的学生避掉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之“坑”,但是仅靠几个身份标签,一直强调所谓“普通”人家的孩子必须要考虑吃饭和出路,也有剥夺了普通人追求兴趣和理想的权利之嫌。

  那么,不“普通”的孩子又有多少呢?必须要承认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但他们也正是推动这个社会前进的主力军和最有生机的力量。完整全面地把握现实是决策的第一步,认识自己、结合自身禀赋是决策的第二步。也许避免盲目从众和摒弃对事物的极端态度政是高考生们迈入大学前的第一课。

  文/李良宇(团江岸区委)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