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什么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本意?与石兴国同志商榷

2023-08-30 15:25:0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很高兴,今日在乌有之乡网上看到了石兴国同志《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才是误区》一文,文章就我《讲讲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与按劳分配》一文中“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当作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只是一个误区”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才恰恰是误区,是对马克思关于所有制问题的那段话本意的曲解”。本人欢迎网友一切有见地的批判和不同意见。

  在这里,我们就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意,与石兴国同志作一探讨。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特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呢?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曾经提到:“围绕用立法手段限制工时问题而展开的斗争所以更加激烈,撇开利润贪求者的惊慌不谈,是因为这里的问题涉及一个大的争论,即构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质的供求规律的盲目统治和构成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实质的由社会预见指导社会生产之间的争论。因此,十小时工作法案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际的成功,而且是一个原则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面前公开投降了。但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对资产的政治经济学还取得了一个更大的胜利。我们说的是合作运动,特别是少数勇敢的‘手’独立创办起来的合作工厂。对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是不算过分的。……”注意这里马克思两次提到的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前一次提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供求规律盲目统治与社会预见指导社会生产的区别。后一次提到的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与资产的政治经济学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合作工厂。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两个本质区别:

  第一是工人阶级的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属于劳动阶级的经济学范围,而西方经济学属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范围。

  第二是劳动的经济学与财产的经济学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劳动为对象的经济学,是以活劳动、劳动能力价值化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是以财产为对象的经济学,是以生产资料、资产增殖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由前面两个区别,我们自然会由劳动的经济学必然会过渡到劳动所有权的经济学,由财产的经济学必然过渡到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学。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第三个区别是劳权经济学与产权经济学的区别。

  在这里,我们得到三组关键词:

  第一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组关键词表明了两种经济学在阶级性的区别;

  第二是劳动和财产:这两组关键词表明了两种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

  第三是劳权所有权和资产所有权:这两组关键词表明了两种经济学需要关注的权利性质的区别。

  为什么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质是研究劳动者的权利要求及其实现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学为我们探讨了劳动者为什么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走向贫困;为什么无产阶级要通过斗争争取解放;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则是探讨为什么劳动者的权利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正因为如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著作的《资本论》不仅全面地、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同时《资本论》也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分析框架,为认识和体现劳动所有权,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大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商品生产经济学部分,主要内容是劳动价值理论;第二是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主要内容是剩余价值理论;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主要理论是消费价值理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它的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但是,《资本论》作为经济学理论事实上它是分为两个部分的:第一篇,即商品和货币这两章,事实上所研究的内容属于商品经济学的内容;而从第二篇开始到结束,其内容是资本主义经济学。而《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所研究的内容则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商品生产经济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一般原理;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理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劳动价值论是基础性的一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只是劳动价值论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的具体存在方式;消费价值理论只是劳动价值论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的具体存在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价值是最核心的经济学范畴,它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以货币形式存在,是决定商品生产活动的主要范畴;它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则以资本运动的方式存在,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条件下,则以工本运动的方式存在。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就是由价值为主导的货币、资本和工本,分别对应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不仅要学习以《资本论》为代表的商品生产经济学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同时还应该学习《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相关著作及论述。一句话,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相关著作和论述当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学习和理解。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论述了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宣言》的第一部分在阶级矛盾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而在第二部分则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在《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告诉我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对《宣言》中的共产主义,我们把它当作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词来理解)。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告诉了我们。他们把两种社会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活的劳动)只是为生产资料的增殖服务的,是资产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是生产劳动(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性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得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力产生根本转变:即由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到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主体由资产所有者到劳动所有者的转变;

  三,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由体现资产所有者权利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制度向体现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制度的转变;

  四,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有制到社会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很显然,这四种转变是相互关联的。随着生产资料由资产阶级私有制转变为社会公有制,自然也消灭了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自然了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劳动所有权成为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生产也必须产生了生产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的支配地位,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这些转变相适应,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产权制度向劳权制度转变。

  在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革命需要做到两个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什么是传统的观念:那就就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观念:包括生产力观念;生产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文化观念等等。

  这“两个决裂”是告诉了我们要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和“两个决裂”,从而最终形成以劳动者利益要求的满足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及相应的意识形态。

  四,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思想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当作主要的探讨对象。而在事实上这是违背马克思的原意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所有制?

  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是这样说明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

  在这里,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三种不同的社会所有制:封建社会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

  “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封建社会的私有制。

  “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即为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一个否定,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以各个劳动者与生产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而否定的否定,即第二个否定,则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

  对于第二个否定形成的所有制,马克思明确地给我们指明了它的基本特征: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第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第三,是重建立个人所有制。

  在这里告诉我们,1,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复封建社会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一种个人所有制;3,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社会主义这种个人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那这里的个人所有制,就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

  在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分析了作为社会主义生产主体的劳动者的特点:

  “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实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

  当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人格化的资产者被消灭了,因而劳动者成为了唯一的生产主体。同时也由于公有制的实现,人们一方面成为了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另一方面在资产所有方面又是无差别的。但是,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在劳动所有方面却是有差别的。因此,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且他们之间的差别表现在劳动所有方面。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点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而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呢?

  原因就在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就是为了确立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地位,就是为了实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

  劳动者的生活消费是个体性的,这种个体性决定了劳动投入的个体性,从而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所要体现的是什么呢?从所有制上来说,就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而所谓按劳分配,正是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的要求。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恩格斯对公有制、按劳分配、劳动者特点的分析等论述孤立地看,这“重建个人所有制”似乎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自相矛盾的。但如果把这相关的多个方面的论述结合起来看,那么就很容易弄明白了,为什么马克思把社会主义所有制称为“重建个人所有制”了。

  同样在《资本论》(第95-96页)中,马克思更具体地谈到了社会主义的个人所有制与按劳分配:“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仍然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有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仅仅为了同商品生产进行对比,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着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需要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

  在这里,马克思把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个人劳动所有制及按劳分配是讲得清清楚楚的。

  五,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从资产所有到劳动所有的根本转变。

  事实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实现“资产所有”到“劳动所有”的转变。

  资本主义实现按资分配,那体现的是资产个人所有制。这个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最后是大家为老板打工,因为资本的生产方式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大多数人注定是要成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员的。

  正是因为要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结果,即所谓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所以社会主义才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产生两个结果,一是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这就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一是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劳动者的劳动所有的权利得到体现。这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意义所在一一社会主义实现公有制不是为了体现产权,而是为了消除产权存在的依据!

  因此,社会主义实质就是用劳权主体取代产权主体,即让劳动者当家做主,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的权利;

  因此,社会主义实质就是用体现劳权的制度取代产权的制度,从而实现按劳分配,满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要求;

  因此,社会主义就是用消费价值(劳动者对消费需要的满足)的生产方式取代剩余价值(资产者对资产增殖的需要的满足)的生产方式。

  在这里的核心问题,就是从“谁投资谁受益”的资产所有经营方式转变为“谁劳动谁受益”的劳动所有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是基本制度的转变,也包括主体观念、权利观念、企业观念、制度观念的转变!

  当我们说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它就是实现从资产所有到劳动所有的根本转变;

  当我们说到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它就是探讨劳动者实现其劳动所有权的学说;

  当我们说到社会主义时,它是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体现劳动者消费需要的生产方式!

  所谓的按劳分配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分配上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的权利要求!离开了劳动所有者这个社会主义的主体,离开了劳动所有权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核心要求,谈所有制的变革和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毫无意义的。

  六,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探索是不成功的。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已经有了100多年的时间,从1954年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苏联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到2003年9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以吴树青为顾问、由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教材。),也有了50年左右的历史。但是,政治经济学依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的大门。

  第一本政治经济学著作,即有苏联人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共有四十二章,用了二十章来讨论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我们虽然看到了书中讨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讨论了按劳分配,讨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然而,从书中我们却不曾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主体是谁?我们却没有明确社会主义生产中的基本权利要求是什么?我们没有弄清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同的工资范畴,利润范畴,却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生产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范畴是什么?如果没有特别的范畴,作为体现按劳分配特征的分配规律又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呢?在书中,公有制的论述是一个重点。但是,从人类历史产生以来,几乎每个时期都可以存在有公有制。很显然,要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仅仅论述公有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探索。这种探索显然是不成功的。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特点谈起,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大特征,得到了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工人阶级的经济学,劳动的经济学和劳权经济学;然后,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构成部分,并认识了三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并进而对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进行了理解和认识。最后我们把苏联的教科书关于社会主义的探讨与上面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所有制理论做了比较,从而看出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上,即是本人经过四十多年的学习、理解和认识,所形成的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是不是符合马克思的本意,还请石兴国同志指正。

  2023-8-28

  /钟建民,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本文作者微信公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