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由中国主办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非常成功,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由于众所周知原因,必须高度警惕与防范美西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破坏和捣乱,其中也包括应警惕美西方舆论别有用心的把“一带一路”倡议篡改成“战略”。
“一带一路”早就成了国内媒体与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无论是国内媒体相关报道,还是专家学者相关研究,中方必须牢牢把控“一带一路”的核心话语,决不能受美西方媒体(以下简称西媒)的蛊惑与误导。
2016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强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加强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舆论支持、文化条件。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包括话语体系建设在内的“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笔者以为在“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中,“一带一路”的核心话语或者说话语关键词就是“倡议”一词。
从习主席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提“一带一路”倡议到现在,习主席在与国外政要会谈和多次在国内外的讲话演讲中,一直是用“倡议”一词,从不把“战略”一词与“一带一路”挂钩,从未釆用“一带一路”战略提法。但一些居心叵测的西方媒体却对此视而不见,对习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法加以篡改和曲解,利用其所掌握的话语权优势硬将“一带一路”倡议改为“一带一路”战略而大肆宣扬。表面看来某些西媒把“一带一路”由倡议“升格”为战略,似乎更显得高大上,似乎是对“一带一路”的肯定与支持,其实是却是包藏祸心,误导世界舆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不少曾是西方国家殖民地,现在仍被西方国家与西媒视之为自己的“后院”与传统势力范围。尽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合作共赢,但西方国家与部份西媒却顽固认定中国提出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必然使西方在前殖民地国家根深蒂固的既有利益受到损害。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得人心,受到“一带一路”众多国家积极响应,西方国家发现硬顶是顶不下去,于是某些西媒就利用其所掌握的话语权优势来个“软抗”,“软抗”重要手法之一是偷梁换柱,硬将“战略”一词取代“倡议”一词,强行与“一带一路”挂钩,大肆宣传“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制造麻烦,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其一,把“一带一路”与战略一词挂钩,就很可能误导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有些国外政府与外企就会误以为中国推进这项战略肯定有重大的战略图谋,中方肯定会从中获取巨大战略利益,外方就会大幅提高合作要价,或对落实倡议持消及态度,这就给落实倡议带来一定的障碍。
其二是会误导一些国家把“一带一路”视为当年马歇尔计划的翻版。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二战后推动西欧经济复兴的援助计划,其目的是强化美国在经济、政治上对西欧控制,确立美国的“盟主”地位,拉拢西欧各国共同对抗苏联。其实马歇尔计划也并不是完全白给援助,受援国必须拿出美国援助中的相当比例用于购买美国的产品,这实际上是间接帮助美国制造开拓欧洲市场,增强其竞争优势。特别是美国媒体与部分美国学者在报道或谈到“一带一路”时,总会流露出担心与顾虑,他们猜测中国的战略意图,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一个地缘战略工具,中国企图通过“一带一路”打造自己的势力范围,逐鹿欧亚大陆。
马歇尔计划是一项典型的战略计划,美国也中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奠定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基础。西媒特别是美媒大概觉得把“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挂钩有些牵强,于是硬把“一带一路”称为战略,既然“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均是重大战略计划,两者挂钩自然是顺理成章,西媒就可以大肆宣称“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年马歇尔计划的翻版,中国就会像当年美国一样,从中捞取不少战略利益。于是,在部份西媒盅惑下,有些国外政府与外企把“一带一路”视为当年带有经济援助性质的马歇尔计划的翻板,向中方要这要那,或大幅提高合作要价乃至漫天要价,使中方陷于被动之中。
其三,部份西媒用战略一词为中国戴“高帽子”,让中方承担与自身能力不相符的责任,让部份国家忽视了落实倡议主要是靠合作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演讲时指出:中国人民深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想发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实干,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世界上也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其实习主席这段话也适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它们急于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中方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援助。但中国作为有发展中大国,对外援助能力是有限的,连美国搞马歇尔计划也并不都是白给。
所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对外援助虽不可或缺,但比例不大,主要是靠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即让参与合作的中外双方都有利可图、都有钱可赚,使双方都有积极性,这才能以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与理念来推进中外双方合作。如果外方在经济合作中要价过高,使中方无利可图乃至亏本,那么双方合作就无法有效推进下去。但部份西媒却有意忽视落实倡议主要是靠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大肆用战略一词进行蛊惑,让“一带一路”部份国家提出超出中方承受能力的援助要求与合作要价,以离间中国与这些的国家的关系,为落实倡议制造障碍。中方要利用多种渠道向外媒与外国政要解释清楚,“一带一路”是倡议,落实倡议主要是靠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模式,而不是中方硬推的不计成本、不讲代价的所谓战略。由于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并不是中方的援助或馈赠,那么双方就必须遵守相关国际规则,赔本或无利可图的项目中方不会参与。这类似于由中方牵头组建的亚投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这两家银行不同于世界银行,是追求合理利润的商业性质银行。
此外,战略一词也可能引起国内某些人误解,即认为为实现这个战略可以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可以牺牲自己本应得到的一些利益,在所谓战略利益驱使下头脑发热,头脑一旦发热就可能丧失清醒与理智,未经严格论证就到“一带一路”乱上项目,甚至搞赔本项目,以实现虚幻战略利益,最终导致项目亏损或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中。
所以,无论是国内媒体报道,还是国人在对外交往中,必须严格按中央领导的话语口径即“一带一路”的核心话语是倡议而不是战略,我们只提倡议,不提战略。国内某些媒体和某些人时常有意无意进行附合西媒的战略提法(如北京某知名出版社推出《“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丛书就是一例),那就被西方话语牵着鼻子走,那就难免授人以柄,自找麻烦,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对外,则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揭穿部份西媒偷梁换柱,误导“一带一路”国家与民众的卑劣行为,让倡议而不是所谓战略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话语。
(作者刘云电子信箱:liuyun767@163.com)
【文/刘云,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