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和平时期,人人都可以成为军事家、战略家;在评论过去历史的时候,人人都可以是经济学家,人人都可以是经天纬地之才;而在现实中,却会出现一大批盲人瞎马的南郭先生登堂入室。《卖柑者言》所说的“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的现象就会普遍出现了!
一段时间以来,似乎只要谁会耍嘴皮子,谁会提口号、理念,谁会卖弄洋名词谁就是“理论家”,习惯于用口号代替理论,结果就把理论搞得混乱不堪了。
理论固然不能代替实践,但正确的实践是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的。
改革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固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对于经历过的实践则必须及时加以总结,进行纠错、纠偏、矫正的工作,抽象实践上升为理论。
假如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就会出现偏差、失误。因此,对于实践来说,科学的理论就是灯塔,就是指南针。
举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科学技术”,从理论上说其实并不是同一概念。
科学主要是人基于合乎客观规律认识之上的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解释。关键词是“合乎规律”和“正确解释”。
不合乎客观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因此就得不出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解释,也就谈不上科学了。
而技术则主要是指人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或者说是锻炼出来一种高超、娴熟的生产能力。主要是指人改造客观的能力。
因此,科学属于上层建筑;技术属于经济基础,是生产力的基本元素。从狭义上说,技术就是生产力。
技术的水平凝固为工具时,就是固化的生产力。技术体现在具体人身上时,就是人所表现出的生产能力。
工具最终还是要由人来操作和管理,技术需要由人来掌握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意义的要素。
换言之,劳动者及其素质才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抬杠吗?
不是,这就是科学的理论——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
一旦偏离了这个正确的理论,无论提出什么动听的、似是而非的口号,都会给实践带来偏差,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请容下一篇接着讨论。
【待续】
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