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画像】
近日笔者有幸为吴高林先生的《资治通鉴》英译本第三卷做校对,看到《资治通鉴》汉纪十一汉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有这样的记载:
(丞相)公孙弘曾经上奏汉武帝说:“十个强盗拉满了弓,能使上百名官吏不敢向前。请下令禁止老百姓携带弓箭,以利于地方治安。”汉武帝将此建议交朝臣讨论。侍中吾丘寿王表示反对,言道:“我听说古代人制造出五种兵器,并不是为了相互攻杀,而是用来制止暴力、诛讨邪恶。秦朝兼并天下,销毁兵甲,折断刀锋,后来老百姓用农具、棍棒等相互攻击,犯法之人日益增多,盗贼防不胜防,终因大乱而亡。因此,圣明的君主对百姓以教育感化为主,而减少防范和禁令,知道那是靠不住的……况且禁止使用弓箭的原因,是为了防止盗贼用弓箭攻杀和劫掠。攻杀、劫掠是死罪,却不能禁绝,说明那些大奸大恶之徒对重刑并不退避。我恐怕坏人持弓箭害人而地方官吏不能禁止,平民百姓却会因用弓箭自卫而触犯法律,这是助长坏人气焰而剥夺百姓的自救手段。我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奏章呈递上去,汉武帝以此诘问公孙弘,公孙弘无言答对。
从公孙弘看来,老百姓携带弓箭对官吏是一种威胁,对地方治安也构成隐患,所以一旦禁止,就可以消除威胁,去除隐患。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但吾丘寿王认为:第一,如果弓箭作为一种武器,那是用于制止暴力、诛讨邪恶的;第二,下达禁令禁不住坏人,反而让好人丧失自卫的手段;第三,以秦朝为例,“销毁兵甲,折断刀锋”又怎么样?还不是短短的14年秦朝便灰飞烟灭了!第四,禁令“是靠不住的”,必须重视教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看到这段史记,不由得让笔者想到前些时候网上疯传的一个搞笑段子,话说一位大领导到一菜市场视察,走到一肉摊前问:“肉不错,生意怎么样?”答:“平时挺好,今天一斤没卖。”“为什么?”“因为您来了,顾客不让进。”“那我买2斤。”“不卖。”“为什么?”“因为您来了,刀不让带。”“刀没带也行,就买这一整块儿。”“那也不能卖。”“又为什么?”“因为您没来时每斤35元,您来了一斤20元,卖一斤亏15元。”“那就按每斤35元来一块儿。”“那也不卖。”“这又为啥?”“因为我不是卖肉的,我其实是个武警。”“把你政委叫来!”“政委在那边卖海鲜。”……
虽然这只是作为一个搞笑段子,但确实是真实写照。我们对于大领导的安保工作是何等重视,又是何等精细缜密,所经沿途需要清场,两边楼房不能开窗,视察点的群众由公务员假扮,买菜刀也要实名登记,雨伞也过不了安检……这些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笔者感叹:如今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咋就落到如此地步?真是悲哀!
过去历朝历代,是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是帝王将相一家之天下,统治者与老百姓是对立的关系,统治者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各级官吏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怀恨在心,所以他们要提防着老百姓,于是“禁止携带弓箭”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但是,我们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是平等关系,是“鱼水关系”,是“血肉联系”,怎么会发展到提防老百姓的状况呢?
无可否认,执政党的地位,使得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正确对待群众,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对每个干部来说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有些干部利用自己掌握的一部分权力和社会资源,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侵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有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甚至利用职权欺压群众。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脱离群众,甚至使干群关系处于对立状态。
笔者注意到,当前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仇官、仇富、仇医、仇师等问题,很多老百姓心中窝着一把火,一点就着。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而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才能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我们最高领导人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他说:“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需要持续用力、协同发力、坚决纠治。”他还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