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当我站在上海外滩看夜景时,虽然人山人海,可心情却依然复杂。黄浦江西岸的外滩是带有鲜明殖民地色彩的各种欧式建筑,曾经是上海的金融和外贸枢纽。对面的陆家嘴则是当今以金融为主的现代商务区。一开始我也曾激动过——我们用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殖民色彩的欧式建筑。但转瞬之间,我就清醒过来了——且不说陆家嘴的运行等内在的东西,就是这些建筑的外观也不能说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象征。最多只能说我们在“现代化”这个方面追赶的很快,但距离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其实还很远。更不用说有些城市还有被群众称作“大裤衩”那样的建筑了。
当然,我知道,就在黄浦江和苏州河汇合处有“人民英雄纪念塔”、人民广场。这是令人欣慰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工人文化宫、工人体育场曾经是我们国家很多城市有名的大型建筑,但现在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无产阶级只有创造出比资产阶级更先进、更有生命力的文化才能真正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胜利才是比较巩固的。谁都想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但“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除了欧美日极少数国家外,即使你再西方化、资本主义化也只能殖民地化承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转嫁的代价和苦果而不可能享受到现代化的好处。“中国式现代化已经为全世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是任重道远。至少我站在黄浦江边上时,面对汹涌的人群既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伟大牺牲,更感受到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当然,上海本身就是伴随着中国作为半殖民地而成为经济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必然不需要一个畸形的经济或者金融中心——无论是上海还是香港——需要的是均衡、协调的发展。这种发展必然跳出资本主义以城乡对立、中心对边缘的掠夺这种模式,而是向着消灭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工农差别现在倒是不那么突出了。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经急速的无产阶级化。)的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绝不能是对西方的模仿,而必须是扬弃——重要的是切实消灭阶级差别!正如列宁说的那样——“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
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沿海和内地这种因为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地域差别仍然会存在。但是,这种差别却不会成为畸形的、把人们奴隶般的束缚起来的先天锁链,反而会成为自由联合起来的人全面发展的天然条件。共产主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的向着共产主义前进,而不能忘记初心、迷失方向,甚至背道而行。——毕竟一大会址距离外滩并不远。
2024年2月18日上午:
上述几行字写了以后,一直没有发出去。昨天(2月17日)有个朋友给我发来张维迎2017年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视频。张维迎等新自由主义吹鼓手当然要批判。但是,我意识到自己16日的几句话也可能被歪曲(尽管我在文中表达的很清楚),所以我在简略地批判张维迎的同时,又强调了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现在把这段聊天附在下面,以为备忘。
关于张维迎2017年在北大毕业典礼致辞的一段微信聊天
2024年2月18日
朋友(昨天)给我发来一段张维迎2017年在北大毕业典礼致辞的视频,核心就是在最近的500年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体制、制度不自由。当然,这是我的概括,网上有文字版,大家可以看看。下面是我的回复,当时也是“秒回”,并没有字斟句酌。
经济学家却要对历史尤其是科技史发表议论。所有议论又都是建立在西方某一学派的“成果”之上。这些最终都是铺垫,只为了“自由”两个字。也算是煞费苦心了。可惜,没用,至少用处不大。
就按照他的逻辑,那应该问问1500年代欧洲是站在谁的肩膀上?1500年以后的欧洲为什么能做到这些?
割断历史、片面的看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用主义地“论证”,典型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自由”很好啊,问题是谁的“自由”?“企业家精神”?垄断资本时代的企业家精神难道不是不劳而获——以阻碍社会进步满足自己一己之私吗?美国的新能源研究成果不是大量被石油集团锁在保险柜里了吗?
无产阶级必须创造更高、更进步的文化,这是无疑的。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必须首先坚决反对的。
张维迎等人不过是肩负国际垄断资本搞垮中国使命的“芝加哥男孩”罢了。在南斯拉夫、苏联、拉美都有这样的人,干的也不错。可惜,张维迎等人在中国注定只能成为笑料。其实他们已经被抛弃了。
【文/宋新滨,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