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的毛星火”起诉莫言的小说“涉嫌污蔑英烈”、“涉嫌美化日本侵略者”。
同时,他还提出四项诉讼请求,其中的第三项就是,请求判令莫言向毛主席道歉。
为什么提出这项请求呢?难道莫言也污蔑过毛主席?
随着这几天媒体的发酵,有不少网友进行了深扒,也有不少网友给我发来有关这方面的材料。
不看不知道,果然还发现莫言的文章和言行中涉及到毛主席。
第一份材料,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曾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
2006年12月27日,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播出了《“毛泽东热”经久不衰的秘密》的视频,这期视频请到的嘉宾是作家马未都和王斌。
王斌在节目中谈到了某作家的一段往事:
作家王斌在节目中说:"记得有一天早上,我们去参观主席曾经住过的地方,那个房子里面有放了一张床。看完之后出来,其中有一位作家当时就跟我说了一句话,恶狠狠地说了一句话,脸上没什么表情,他说,“我恨不得在床上撒泡尿”。这位著名作家曾经在他的小说里用那泡尿酿出了高粱酒。当然了,他这句话说的是咬牙切齿……"
王斌所说的这张床现在就摆在井冈山八角楼的“茅坪毛主席旧居”。
王斌在这里用的词是“恶狠狠的说了一句话”、“恨不得在床上撒泡尿,这些描述,将某作家对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切齿痛恨,生动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是对开国领袖有多大的仇恨,才会说出这种丧失起码的做人底线的话啊?
即使王斌在讲这段话时虽然并没有点名这位作家是谁,但根据王斌的讲述,该作家“曾经在他的小说里用那泡尿酿出了高粱酒”,观众很容易推断出这位作家究竟是何许人也。
有网友考证:凤凰卫视的节目是2006年录制的,而王斌回忆说是“20多年前有一次和一帮作家到井冈山去,就去重新凭吊当年的革命先烈在那如何战斗的”。笔者查了一下相关人士回忆,著名作家去井冈山的具体时间应该是“1987年秋天”。
也可能有人会怀疑,王斌讲的是真事吗?
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实事,要么是捏造。我想,王斌作为一名著名的作家,一个公众人物,一个思维正常的人,他不会在凤凰电视上公开撒谎吧,这可是面向全世界播出,就算是莫言看不到,他的朋友、熟人也会看到转告他的,莫言说出这种话这可是对开国领袖的极不尊重,甚至是侮辱。这要在封建社会,是要杀头的,可能还要株连九族。这事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怎么没有看见莫言对此否定啊?在我看来,保持不作声,就是一种承认。
从莫言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不应该对毛主席有那么大的仇恨。虽然他曾说过,自己在十五岁之前没有穿过衣服,显然是对新中国不满。那是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但是,这个谎言已经被他在七岁时和他堂姐的一张合影照片被击穿了。
而作家的两个哥哥,一个上了大学当了教师,一个读完高中成了正式职工,这是解放前的农家子弟不可能有的境遇。
在那个年代,虽然,他没有上中学,但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学校,后来又在部队上了军队的一所艺术高校,部队将其培养成为作家,实在看不出毛泽东时代怎么亏待了他这样的农家子弟;
第二份材料,莫言曾写过一篇《毛主席老那天》的文章,这是一篇回忆文章
本文摘自莫言著作《会唱歌的墙》,作家出版社2005年,作者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就是说,莫言写这篇文章时,他还没有获诺奖。
在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这里的“老”是山东人对“死”一种习惯的说法,死者为大,为了忌讳“死”这个字,才有意将“死了”说成“老了”,这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但是,在莫言的这篇文章中,只是他的文章标题使用了山东人的习俗,而全篇都是将“毛主席的去世”说成是“毛主席死了”。
可见,在莫言的内心里,根本就不存在山东人的那种忌讳、那份对逝者的尊重,也没有用“毛主席去世”等词汇,而是直呼“毛主席死了”。
这篇文章很长,在这里也只能原文择几段话。
为了防止别人说是故意的断章取义,完全是原文照录:
原来我想,自己不过是个草民,谁当官我也是为民,毛主席死了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不这样想了。现在我想,毛主席的死与我大有关系。不但与我有关系,甚至与我家的牛有关系。毛主席不死,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就不大可能改变,阶级斗.争不可能取消,如果有文学,也不会是现在这样子的文学,而那样子的文学我是不会写的,如果毛主席活到现在,我肯定不会当上所谓的“作家”。毛主席不.死,人民公.社决不会解散,人民公.社不解散,社员家就不会自己养牛。所以说,如果毛主席活.着,就不可能有我家那头牛。
用心良苦,又是何其歹毒!
莫言竟然将毛主席的去世,与他家的牛联系起来,并说:如果毛主席活着,就不可能有我家那头牛。
在他的文章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毛主席死了!这句话、这个事实,像巨雷一样惊得我们目瞪口呆,连我这样的草民百姓,都为国家的命运担忧,都认为中国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但后来的事情发展变化得有点天翻地覆的意思,毛主席死了,天并没有塌下来,老百姓也并没有因为他死了而活不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活得不赖。
文章写得很直白,不用我解释大家都能明白莫言的用意。
文章的全篇充满了嘲笑、讽刺、挖苦和不屑与轻视,这就是莫言对毛主席的去世,发自他内心的感受。
第三个材料,莫言在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后,写下的留言:“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
有网友考证,大概是2005年9月,国内文学界的一些大咖,包括莫言一干人在组织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后,有人请莫言留下墨宝,莫言挥笔写下这句留言:“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
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决定胜负的大决战。
这三大战役都是毛主席亲自领导和指挥的。
在西柏坡纪念馆,有一条56米长的汉白玉长廊,汉白玉墙上镌刻着毛泽东在西柏坡起草的197封电报手稿。这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历史见证。
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张桌子,就是在中央军委作战室这间不足70平方米的土砖房里,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进行了大决战。当时,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席,周恩来任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五大书记在这里研究敌我战况,做出战略部署,通过电报指挥全国战场。重大的带战略性的指示电报都是由毛泽东亲自动手起草,这些电报指挥了24场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222万余人。
这里不乏一些记录解放战争历史转折点的重要电报,其中有20多封4A电报是毛泽东指示和督促林彪攻打锦州的,4A电报的含义是十万火急。
1948年10月2日深夜,中央军委收到东北野战军的加急电报,因为敌情变化没有必胜的把握,林彪提出了继续攻锦州或回师打长春两个方案。东北战局关系重大,10月3日17时、19时,毛泽东连复两电,明确表示不同意回师打长春的方案,并批评了对攻锦打援既定方针产生动摇的想法。他要求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应集中精力,力争十天内外攻取锦州”。
当接到东北野战军决心仍攻锦州的电报后,
毛泽东回电: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的部署,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强攻锦州。经过31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了锦州守敌十余万人。至此,东北大门被彻底关闭,完成了“关门打狗”的战略部署。历史证明,锦州之战成为辽沈战役的关键一战,为实现中央军委关于解放全中国作战方针奠定了基础。
从辽沈战役运筹到战役结束,毛泽东就起草了77封电报发往前线。
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就是靠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期间,共有408封电报从这里发出。
这三大战役也是中国是走向黑暗还是走向光明的大决战。
但是,在莫言的眼里却成了“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
在我看来:
第一,“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这上一句反映了在莫言的心目中,没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没有国民党与共产党之分,没有国民党政府与人民政府之分。就些公知就是故意地将伟大的解放战争说成是“国内战争”,表面上好像用了一个中义词,而实际上是故意抹杀了解放战争的伟大意义。
第二,“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这一下句反映了莫言对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先烈们的侮辱和亵渎。
如果没有这些先辈的流血牺牲,能有新中国的今天?能你莫言的今天?
第三,莫言的留言,同时也是对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这三大战役巨大功绩的否定。
昨天,我看到一位网友的视频,对莫言的留言很愤怒,将其改成:炮火连天,只为人民幸福;流血牺牲,都是革命先烈。
我想,看完以上三份材料,是不是应该要求判令莫言向毛主席道歉,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心里都有数了。
【文/晨风细雨,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