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清哲木:基层矛盾,应警惕熟人社会里的裙带腐败乱作为的现象

2024-03-11 16:06:2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清哲木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离群众最近的一环,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治理的好不好,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也直接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国家治理的满意度,所以对于基层治理中不担当,不作为、乱做为、假作为等不良乱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只会沦为隐形的“绊脚石”。

  笔者从事媒体工作近20年时间。长期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以前在《中国网》社区做《鹰眼求实》栏目和《凤凰网》记者论坛的时候,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的众多网友反映的民生话题和社会现象。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和深入群众中也发现很多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社会上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为官不为,乱作为始终影响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群众事无小事”,但恰恰有些干部不把群众事当回事,很多群众反映的问题都是事关三农发展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大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极度蔑视,甚至是反映很多次还不知道具体反映的是什么情况,什么问题,直接给反映问题的老百姓按个喜欢上访的帽子。

  问题都没有理清楚,先把反映问题的人收拾一下,这哪里是解决矛盾分明是制造矛盾,叠加问题,把一个完全可以消化的矛盾“盘”成一件大事。但在基层特别是县域圈子文化的氛围中,有些基层干部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中,在处理解决群众的矛盾的时候屁股坐歪,甚至成为相关方的“保护伞”把解决矛盾和解决问题,变成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导致无辜群众成为徇私枉法的受害者。

  当今社会基层矛盾来源于地方基层政府内部有个别官员不作为,乱作为,还有少部分政府官员已经脱化变质成为黑恶势力保护伞,这些政府官员所做所为严重性败坏了政府形象。而上级单位和领导如果不能开展实地调研和认真梳理问题极容易在“看资料”和“听汇报”中被这些乱作为的官员带偏,也会在工作中被误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天大的事,其实就是简单明了的小事,但在有些官员的操弄下,一点小事几年都无法处理,你说这是群众问题,还是官员不作为问题?

  笔者深有感触,在基层老百姓对一些官员的行为,确实无能为力。而个别官员善用手中的权力,善用权力徇私枉法,而且有些还做到看似合理合法的假现象,这种乱作为和假作为迷惑性很大,伤害性也最强。对地方的法治建设打击也最深,像一个看不见的黑洞,吞噬着地方百姓对社会正义和法治的信仰,当然,也破坏地方的营商环境。

  让人民十分痛恨的是中央扫黑除恶反腐倡廉这么多年,有些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不但没有改变工作作风,反而是越来越坏,越来越黑。手段越来越恶劣,不知道有些地方党委领导是看不见、还是听不到?基层治理,干部不能像池塘里的萍,浮在表面,要扎下身子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做到群众心坎里,想百姓之所想,念百姓之所念。不能老把自己当成一个官。基层社会矛盾,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官员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和老百姓沟通是低声下气,屈尊了自己的官威,官僚味太重一直个别地方一些官员的通病。对老百姓喜欢教训,而不是“好好说话”对老百姓都不能好好说话,还能解决基层矛盾吗?害怕和老百姓好好说话,这种风气为什么在中西部个别地方官僚主义风气咋这么重呢?这是我一直不明白地方!

  有权任性,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给整个社会都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我们天天喊要搞好营商环境,但是营商环境关键看地方干部作风。一边要营商环境,一边有人乱作为以“法律”的名义搞乱营商环境,让群众和企业寒心,让见者寒心。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群众的诉求久拖不决、不理不睬把生产经营拖跨,拖黄。人为给民营企业制造灾难,任性用权乱作为,让人感到地方的口号和官员的做风是冰火两重天。

  好的干部作风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老百姓和营商环境而言须臾不可缺少。但是“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这个现象各地确实要引以为戒。在县域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谨防那些为非作歹的官员把权力异化为自己徇私枉法的工具和“化解矛盾”的利器,基层治理防范廉政风险,更要盯紧那些熟人社会里的裙带腐败乱作为的现象。

     【文/清哲木,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