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朱亚夫:从劳动节谈到“勤劳致富”

2024-05-06 15:55:28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朱亚夫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我想起了一个与勤劳、劳动有关的事情。那天,我走访一位著名画家,闲聊中谈起成名之路,他指着墙壁上的一块字体遵劲的“天道酬勤”匾说道:“我没有什么秘诀,也别相信外面的乱吹,还是这个靠谱!”

  “天道酬勤”典出《周易》,原指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凡是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

  细细品味“天道酬勤”,此四字贵在一个“勤”字。勤者,勤奋、勤劳、勤快、勤俭也。勤劳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生的美德。朱德就说过:“勤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固有的美德“。勤奋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是飞向智慧殿堂的翅膀,是攀登知识天宫的云梯。勤快有趣、有乐、有光彩,勤奋可以生爱心、建功业、强心身。“创业维艰勤为本”,勤奋是创造多彩世界、开辟人生道路的的基石,拥有勤俭的人生才是辉煌灿烂的。

  勤奋其实是一种实践,是一种践行,实践出真知,因此勤奋出智慧,出人才,出成果。马克思指出:“生命的灯因思维而点燃,但劳动可以把油加进去。”勤奋是事业成功的动力。人们往往将荣耀归结为成功者聪明,甚至说他是天才,只看到他成功后的光彩,而忽略了其背后的辛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鲁迅说得更直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吹尽狂沙始得金,没有辛劳地千淘万漉,那里能“始得金”?可以说,勤奋不一定会成为名人,但名人必定与勤奋为伴。

  常言道;“懒会失聪,勤以补拙。”勤奋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弥补手足之不及,增知补拙。它就像一坛烈酒,能点燃智慧的火焰,就像戴上了聚焦镜,帮助看清事物的真相。著名学者方国瑜自幼体弱多病,学习艰难,自云:“我自知天资落人,‘笨鸟先飞’,常常孤身一人,促居小屋,终日伏案咿唔并自署书室曰:‘困而好学’,期以自励。”遂名书斋为“困学斋”。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民族史博士导师。晚年视力甚差,仍不忘初心,奋笔完成《困学斋杂著五种》。可见勤以补拙,天道酬勤,上天不会忘记勤奋之人。

  现在有人借着普及正确“财富观”的名义,批判起“勤劳致富论”,说什么:“勤劳致富,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为公理了,但却经不起推敲。绝大多数苦守这个理念的普通老百姓,鸡鸣即起,日落方归,却极少有挣出体面家业的。”什么原因呢?他告诉人们;“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劳动创造出来的也很有可能是垃圾,比如一个不懂做饭的人,会把很多好食材弄得无法下咽。”“创造财富靠的是人的智慧”等等,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

  一是他偷换概念,什么叫富?什么是“体面家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解放前,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是人们普遍响往的富裕生活;解放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人们憧憬的小康蓝图。1984年邓小平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明确,主要是两个指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二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现在我们已达到了这个标准,怎么是“极少有挣出体面家业的”?!如果说,要有比尔•盖次的“家业”,才算“休面”,那这在美国也是极少数。其实这是用抽象的概念来否定我们小康生活。二是以偏概全。他说“一个不懂做饭的人,会把很多好食材弄得无法下咽。”不会做饭当然弄不出好饭,但谁天生会做饭的?大厨是从小厨开始的。没有经过辛勤的劳动,就要求人一上手便烧出一桌好菜来,那不是无知,就是胡说八道。三是本末倒置。智慧有利于创造财富,但智慧不会恁空而来,它也是实践中炼就,是在辛勤的劳动中磨炼出来的。劳动才是本。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劳动光荣,勤劳改变生活,勤奋铸就人生。人世间的美好理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让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明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