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三说“勤劳”

2024-06-29 17:12:4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范洪利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通常情况下,作为主观能动行为,勤劳是立身之本,成功之道。撇开“天时地利人和”,在相同条件下,各个人能不能“勤”出业绩,“劳”出效益,收获预期的“幸福指数”,或者为社会进步作出点贡献,还需要把“勤”与“体”、“智”、“能”、“识”等自身因素结合起来,勤学,勤思,勤奋,勤勉,勤俭,以勤为径,以勤补拙,以勤聚财,以勤养德。

  首先,勤劳得有足够的“本钱”,就是强健的体魄和使不完的力气,无论在什么领域就业,在什么单位谋职,在什么岗位效力,病歪歪、病怏怏、“林妹妹”那样的“半条命”,都是难以称职和胜任的。至于装病称病逃避劳动,那就另当别论了,在不劳不得、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发生这种行为的概率几乎为“0”。

  其次,勤劳要有聪敏的头脑,就是能在忙碌中挤出“空隙”,在繁重中悟出“巧劲”,实际上是一种既能保证效率、又能节约出时间来进行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的“智慧”。通俗而言,就是处于高度紧张之时的“伸个懒腰”“舒口气”,别小看了这极为简易的“举手之招”,假如你在集体的地里割稻子,一行对一行,前者遥遥领先,后者紧追不舍,你敢有丝毫的松懈吗,额上汗水趟下进入口中,你也根本不敢顾及生怕后者瞬间就“钻”了你的“弄堂”(意为超过你了)。老家曾经流行过一句俗话:狗不偷食要饿煞,人不偷力要做煞。意思就是勤劳不是拼命,必须学会“熟能生巧”,据说,就是寻根带子自缢的吊死鬼,也会“偷”着咽了口“大气”才走的。所以,当年务农时,老农们最不以为然的是那几位“只卖根扁担”的,调侃他们是“看不来天气不懂得三四”的笨牛。

  三者,是勤劳要有本领,不说“懂三会两精一”,至少得有“一技之长”吧,像南郭先生那样的“滥竽充数”者,迟早是混不下去的。在老家务农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干活,抢种抢收一阵阵忙碌过后,一旦有了休整歇息的空挡,“人各有志”,有的人拜师学艺,挥舞瓦刀铁板、斧头锯子练习泥水木匠基本功,有的人做起了小买卖,或去冷饮站批发点冷饮,骑着自行车吆喝“棒冰吃沷”,或赶早挑着担子出售自种的蔬菜,也有的乘着月色在河滩张网“守蟹捕鱼”,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日积月累,“行行出状元”,好多适龄人具备了“一招鲜,吃遍天”的技能和专长,乡镇企业崛起了,其中的佼佼者便如鱼得水,小日子比“死做黄豆腐”的红火多了。

  老百姓过日子,既不能跟着大话空话假话被忽悠,也不能指望一夜醒来老天爷施舍的白面大米堆满了庭院。“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白天干集体活,早晚忙自留地,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都是干,人民公社那时是这样,分田单干了也就这样。“艺不压身”,勤劳加上技艺,财发不了,但温饱自然大可不愁。

  第四、勤劳必须有“能”,就是集思、学、技、智于一体,所练就的厚实底蕴和丰富内涵。参与群体领受任务也好,接受分工单打独斗也罢,“该出手时”都“出得手”,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耗费中游刃有余,作用、影响和绩效明显地高于他人,优于他人。有人说,办法是懒人想出来的,捷径是懒人踩出来的,此言大缪。懒人会为偷懒而投机取巧,耍奸使滑,但所有的发明创造和社会进步,都是勤劳之人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与无德无能、不思进取的懒人,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还有第五,就是”勤“必须与“俭“结合。历史告诉今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破由奢”;坐吃山空,这道理老百姓都懂。所以,寻常人家,勤劳之外,多为节俭,既勤勤恳恳会挣多挣,也省吃俭用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是为了能够细水长流。略有结余,是要应酬礼尚往来,应对红白喜事,还要防病防灾防风险,所谓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集体化时期,一年有两次分配,七月初实际上是“预支”,社员们叫”小熟分红”,辞旧迎新还有一次是“年终结算”,此外还有一笔较大的,就是出售肉猪后的现金收入。多数人家会把百元整数存入信用社而只留点零花钱,但也有人家手大脚大,上午领了款下午就去镇上背回大鱼大肉,大年自然过得潇洒自在。数年后,村里一户一户翻造新房,先是一层平顶,过两年再加上一层,打围墙,砌花坛,陆陆续续住上了小楼,扮靓了庭院,可也就“大年过得潇洒”的那零碎几户,直到世纪之交家园面貌还是依旧。改开搞活以来,老家的长辈经常告诫后生们“钱要会赚,花要节制”,不能透支消费,不能”寅吃卯粮“,这些观念虽然显得不这么合时宜,但总比鼓吹“能挣会花”、“超前消费”要实在得多。

  撇开外在因素,在同等社会条件下,尚未达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每个人”,是存在区别和差异的。要是联系各个人所处的“环境”“气候”“背景”、“时段”和“格局”,有人不是不“勤”而穷,有人不是由“勤”而富,个中奥秘,探之无穷。

  同 一个企业里,“经营者”们的公开年收入可以是“在册在编”员工的五倍以上(还是职代会通过的),请教一下:员工人均年收入是十万,“经营者”那就至少是五十万吧;何况,员工十万收入中包括着自己及家人的吃用开销,而“经营者”“吃公”“用公”(还有许多隐性收入呢)个人消费水平几乎低到极限,几年下来,经营者与员工之间还能用同一支笔书写“勤劳”二字吗——而这,又仅仅只是“分配不公”所能言尽?

  鲜活实例不必多举,大道理毋须赘述,笼统讲“勤劳致富”,那可是张金发(浩然同志作品《金光大道》中人物)“谁发家谁光荣”的逻辑,而并不会是全体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保障。风云变幻,天翻地覆,适用于共同富裕唯一的真理,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点,老百姓可是心知肚明,感受得最为透彻了。

  【文/范洪利,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