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空经济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生活在深圳、成都、合肥等地的居民,现在不时能看到天空中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直升机忙忙碌碌:送餐送血、观光游览、短距通勤…
至于将无人机用于空中摄影摄像和旅游观光,已成为各地特别是旅游景区的普遍现象。
什么是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
从应用场景来看,低空经济可应用于空中交通运输、警务安防、医疗救援、抢险救灾、飞机播种、喷撒农药、森林灭火、空中建筑作业、资源调查、矿物勘察、环境监测、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旅游观光、文化体育等活动。低空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1.5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一、低空经济的主要特征
低空经济主要有四个特征:
一是活动空间上的立体性。应用于真高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将经济活动由地面向空中延伸、由“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变,表现为一种三维空间的立体经济形态。
二是作用范围上的区域性。与航空运输经济不同,基于小飞机、小航线、小企业的低空经济具有小规模、小范围、分散性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区域性特征。
三是运行模式上的融合性。与航空运输不同,低空经济的主要作用除了交通运输,更多的是行业服务,体现为“行业+航空”的模式,为该行业提供空中解决途径或辅助手段,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获得感等。例如“农林+航空”“电力+航空”“公安+航空”“救护+航空”“旅游+航空”“体育+航空”等。
四是服务对象上的广泛性。服务领域包括通用航空、警用、海关、部分军用航空等领域;运行主体既包括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政府部门、个人等;使用的航空器包括固定翼、旋翼机、动力伞、三角翼、气球、飞艇以及各种无人机等;应用行业包括农林牧渔、制造、矿业、电力、交通、物流、环境、卫生、体育、旅游文化、公共服务和管理等。
二、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
虽然低空经济的前景一片大好,但低空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风险。
一是技术要求较高。对航空器的功能、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
二是空域使用受到限制。低空经济涉及非管制空域和部分管制空域,航空器使用的空域受到地面建筑的高度与密度,保护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以及保障军用民用航空飞行等因素的限制,民用低空航空器在许多地区不能飞行。
三是基础设施空白。低空基础设施是各类低空经济活动的关键载体,是降低低空经济运营成本的关键,以物理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硬件设施和以信息系统为代表的软件设施共同构筑了低空基础设施的生态系统。当前我国低空支撑网络尚未健全,共享低空基础设施缺乏统一标准规范,存在“飞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
四是飞行人才紧缺。目前我国在飞行运营、生产制造、运行保障等方面专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根据国家民航局编制的《全国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30年,我国通用机场总量约2058座,如果每个通用机场配置10架低空飞行器,平均每架低空飞行器配置1.4名飞行员,总共需要的飞行员总量预估在2.9万人左右,人才缺口巨大。
五是商业化周期长。目前我国低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商业化方向仍在探索中。要解决飞行器的适航取证和低空经济市场化等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发展低空经济可能带来的问题
发展低空经济虽然对于拉动经济、便利民众生活等具有不少好处,但也会带来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一是民用航空器的飞行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较大。在大风大雨大雾和空气上下对流厉害等天气和地面高层建筑密度大的地区,民用航空器均不能飞行,否则就会发生事故,不仅会机毁人亡,还会伤及地面人员和物体。因此,加强飞行管理和气象保障非常重要。
二是民用航空器可能被人用于破坏和犯罪。例如用无人机等航空器窃密和窃取他人隐私,对重要的目标、场所和人员进行恐怖袭击,干扰无线通信,进行欺骗宣传和经济诈骗活动等,破坏社会治安和稳定。有的破坏和犯罪活动(如恐怖袭击和大规模的欺骗宣传等)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三是监管难度大。由于民用航空器的种类、用途、技术性能、飞行空域和落地条件等各不相同,差别很大,对其实施监管非常复杂,一旦监管出现漏洞,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是可能取代一部分工作岗位。例如,用无人航空器运输和送快递、外卖等普及后,部分汽车司机和快递、外卖员就会失业。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有关方面应加强合作,积极解决和攻克面临的风险及难关,同时加强对发展低空经济可能带来的问题深入进行研究,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
【文/阿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