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机会成本引出的问题:从效用到边际效用

2024-08-31 13:41:5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叶风尘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例题:两场演唱会同时举办,时长一样。A的门票免费;B的门票40元,你愿意支付B的最大门票价格为50元。问:A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你选择哪一场演唱会?

  机会成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本,它的本质是利润。你选择A的项目,必须舍弃B的预期利润。设立机会成本的目的,是比较A和B的预期利润。作为思考题,我们可以把演唱会的效用价值当成自己的收入,扣除成本(门票价格)后,再比较A和B的利润(机会成本)。

  效用价值论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不能比。该题虽有标准答案,但是大家围绕示例的意见并不统一。在现实中,如果出现了示例中的这种情况,到底怎么选可能比较复杂。怎么比较机会成本,下面就做个方法的演示。

  方法1、对比机会成本其实就是对比两者的利润。演唱会没有真实收入,但是我们可以把演唱会在自己心中的价值当成收入,利润(机会成本)=收入(效用价值)-成本(门票)。比较两者的利润,将利润高的演唱会视为最佳选择。

  方法2、对于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项目,你不会给出它的实际效用价值,你只会给出你可以承受的最大效用价值。这样A或B的利润=可承受最大效用价值-成本。比较两者的利润,得到最佳的选择。原题主给出的答案,应该属于这种。

  方法3、可承受最大效用价值是我们在独立情况下做出的,而现实中的可承受最大效用价值是不能独立做出的。比如说,B演唱会确实在你原来的心目中,它就值40元,但是当你看到A演唱会是免费的时候,你需要对B演唱会的可承受最大效用价值进行修正。修正建立在你对A演唱会的可承受最大效用价值和成本(门票)双重影响之下的。成本是不变的,我们需要反复权衡A和B的可承受最大效用价值。

  方法4、通过A和B之间的相互比较确定的可承受最大效用价值是极其不靠谱的,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现实中,所谓的A或B的可承受最大效用价值,其实就是社会平均效用。我们根据A或B的同类演唱会的价格,确定A或B的效用价值。如果A或B的同类演唱会的价格,就是A或B的门票价格,这个时候就很简单了,你去谁家的都行!原题中,A演唱会是免费的,肯定低于同类演唱会的价格,所以最佳选择是A。

  方法5、通常情况下,A或B的门票价格,不会恰巧等于A或B的平均价格。我们把平均价格作为收入,把门票价格作为成本,再比较它们的利润。谁的利润高,我们就选谁的。这个方法才是家庭主妇日常买菜的基本逻辑,也是我们整个社会价格形成的基本逻辑。套用一句广告: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你看看,我们绕了一个大圈,结果却发现,我们的这些经济学家败在了家庭主妇的手里。不过,这一系列的答案也揭示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以独立形态存在的效用价值。所谓的效用价值,其实只是商品的平均价格而已。

  任何商品,无论每个人对它的评价有多高或者有多低,能发挥实际作用的效用价值只是该商品的平均价格。你觉得一件商品的效用价值很高,但是你并不愿意支付高于平均价格的价格去购买这件商品,等于说高于平均价格的效用价值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后不久,效用价值论就灭亡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变种-边际效用价值论,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费者在消费价格的形成过程中,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部分。该理论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门格尔,他的学生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首先提出: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产品所具有的效用才是“边际效用”。

  也就是说,边际效用既不是最大效用,也不是平均效用,而是最后一个的效用。只有最后的这个“边际效用”才能决定产品的价格。我们在示例的计算中,提出了愿意支付的最大门票价格,这在边际效用价值论中是不成立的。你可以把它当成产品的效用,但是它不是最后一个产品的效用,不能形成价格。既然它不能形成价格,你就不能真的把它拿来进行经济核算。

  效用价值论的最大漏洞,就是对这种不能独立存在的效用价值进行评价。只有一场演唱会的效用价值或门票价格和有多场演唱会的效用价值或门票价格,肯定不一样。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者,想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才提出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不管前面的那些效用有多大,能形成边际效用的,只有最后一个。

  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最后一个的效用是怎么来的。到了19世纪末期,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发展成均衡价格理论。借助于供需平衡的分析手段,确定出最后一个产品的“边际效用”。供需平衡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影响重大。

  我们今天的西方经济学,从来不提价值,这是因为边际效用价值论诞生之后,“边际效用”和价格就是一回事了,它的价值就是它的价格。不管你有多少的效用,得到承认的唯一效用,就是它的价格。价格之外还存在多少效用不重要,重要的是边际效用。要找到这个边际效用,必须使用均衡分析的手段。

  需求是消费,供给是生产。站在劳动价值论的角度:需求是产品,供给是劳动力。既然在该产品的价格之外还存在无数个该产品的效用,难道在该劳动力的价格之外就不能存在无数个该劳动力的效用吗?当然可以!有产品的“边际效用”,就一定有劳动力的“边际效用”。在硬币的一面,你看到的是产品的价格;在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的是劳动力的价格。

  你看看,这个世界是不是就像马克思说的:商品就是价值(指劳动力价格)和使用价值(指边际效用)的高度统一?也许有朋友说,马克思的价值是指劳动的价值,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那是因为轻重工业的分工,导致原本的劳动力价值分裂成了新的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这属于价值转形理论,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机会成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它就是用来比较的利润。效用价值只能以边际效用(产品价格)的形式存在,劳动力价值也只能以边际效用(劳动力价格)的形式存在。虽然两个价值都不是自身的唯一的价值,但是有了边际效应,它们就成为了彼此的唯一,共同决定价格。均衡价格理论说到底,不过是劳动价值论的另类解读而已。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