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上交流时,【立禅】说:“致钟建民: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缅甸等国家,都说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你信吗?!美国、英国、法国、北欧等国家,生产力那么强大,生活福利那么优厚,都还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些几乎是铁器生产力的国家穷的叮当响的国家竞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你的意思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比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你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这里,立禅提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国家反而是社会主义,而生产力强大的美国、英国等国家反而是资本主义?这是不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里的社会主义,当然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
在谈及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时,我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消费价值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这与理论界的普遍性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有网友问我,这消费价值生产的出处在哪里?又是谁讲的呢?
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949版本)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告诉我们: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对于这里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作过说明:“我们今天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很显然,这里的共产主义是指那个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形态,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与资产阶级社会相对应的劳动阶级社会。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明确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资产所有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受益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生产模式,即资产增殖的模式,或者叫做剩余价值的生产模式。现在在西方国家最典型的剩余价值生产模式,即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采用股份制企业制度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我们用一个简化的公式来表示,就是:
生产资料私有制+产权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股东大会、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受益的要求,表现为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即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生产模式,即劳动价值化模式,或者叫做消费价值的生产模式。生产队模式,采用工分制的生产队公有制经济模式,就是典型的消费价值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公式来表示,就是:
生产资料公有制+劳权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按劳分配制度。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现在,社会主义实践已经有了100多年历史了。除了苏联人建立的产权公有制模式之外,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了劳权公有制模式。这后一种模式,即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即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因此,社会主义是消费价值(计划经济条件下为消费品)生产方式,既有其理论根据,即《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理论根据,也有社会主义实践的依据:我国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模式的实践(指1962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调整之后的人民公社模式)。
二,社会主义革命的涵义及纲领。
当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涵义了。
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角度看,《共产党宣言》就是一个共产党组织领导劳动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纲领。而作为一个行动纲领,它本质上是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及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一,在《宣言》的第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叙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相互矛盾和斗争所形成的必然趋势,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产生的客观规律。由此,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在《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说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告诉我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同上书第39页)。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告诉了我们。他们把两种社会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特征是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活的劳动)只是为生产资料的增殖服务的,是资产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特征是生产劳动(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2),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3),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性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
(4),基于以上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a,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力产生根本转变:即由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到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转变;
b,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主体由资产所有者到劳动所有者的转变;
C,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由体现资产所有者权利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制度向体现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制度的转变;
d,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有到社会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很显然,这四种转变是相互关联的。随着生产资料由资产阶级私有制转变为社会公有制,自然也消灭了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自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劳动所有权成为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生产也必须产生了生产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的支配地位,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这些转变相适应,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产权制度向劳权制度转变。
第三,在《宣言》的第二部分,说明了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在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革命需要做到两个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什么是传统的观念:那就就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观念:包括生产力观念;生产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文化观念等等。
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者当家做主,也就是谁有钱谁做主;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者当家做主。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实现从“谁有钱谁作主”转变为“谁劳动谁作主”的观念转变。
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即生产成果按照投资者的资产量的多少进行收入分配,而社会主义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即生产成果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量差别进行分配。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实现从“资产所有”到“劳权所有”的观念转变。
“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主要是要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关系,即资产者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占有自己劳动力,从而劳动者不得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实现。因此,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既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雇佣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在实践上正是要与这种所有制及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同传统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观念、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及制度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在提出了“两个决裂”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了一些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并阐明了共产党人与其它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处理策略等。
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纲领?
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和“两个决裂”,从而最终形成以劳动者利益要求的满足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及相应的意识形态。
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中最重要的东西,即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抓住这一根本转变,才算是抓住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总纲,抓住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总纲,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的成败得失。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发展的、开放的。但是,它的根本目的和贯穿始终的基本宗旨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要实体由体现资产增殖为核心要求的生产方式到体现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核心要求的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从十月革命开始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进程的特殊性。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之后,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国有国营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所以会产生,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落后的苏联、中国等国家产生,而这些国家多为农业大国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因而在建立了劳动阶级当家做主的政治体制后,还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必须首先进行资金积累、快速实现工业化。也就是说,这些落后的国家在形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体制之后,还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既要应对战争和灾难,又要通过工业化的实现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生产力基础。因此,苏联模式的公有制经济,只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暴力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间的过渡时期的经济模式。正因为是过渡经济模式,因而它是具有暂时性特点的。也就是说,当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之后,这种模式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了。而在事实上,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这种过渡时期的经济模式,大多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成就非凡。这种过渡经济模式的目的是在保证人民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快速实现工业化。这个时期还谈不上富裕的目标。因此,就过渡经济体制建立和存在的目的而言,苏联模式的实践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在我们称作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等国家,实际都是处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劳动阶级专政的国家。这些国家虽然形成了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要求的政治体制。但在经济上实际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只是形成了过渡经济模式。
四,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由十月革命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进程的特点,由这种特点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了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形成,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劳动者当家做主的政治体制和相适应的文化思想体系。但是,由十月革命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由于都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因而劳动阶级在取得了暴力革命胜利之后,还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必须要首先实现工业化,首先要通过快速的资金积累来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基础。因此,十月革命之后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都只是在政治上形成了由劳动阶级当家做主的体制,而在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上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的革命进程。
五,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各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状况。
苏联这个由十月革命产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1989年解体了。这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按照正常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进程,处于过渡阶段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之后,应该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把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苏联模式推进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劳权公有制模式,从而形成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模式,从而完成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任务。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变革和建设。
但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处于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并没有继续向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而是在完成了过渡阶段的任务之后,反而是从过渡阶段后退到了产权私有制模式,后退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公有制的放弃和共产党政权的灭亡(或执政地位丧失),这些国家或先或后地倒退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真的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六,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穷困而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福利优厚?
现在我们回到【立禅】提出的问题来。他说:“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缅甸等国家,都说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你信吗?!美国、英国、法国、北欧等国家,生产力那么强大,生活福利那么优厚,都还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些几乎是铁器生产力的国家穷的叮当响的国家竞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你的意思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比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你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即关于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家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不是正确?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我们认定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只是指处于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某个阶段的、即是指正在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国家。对于那些经过了社会主义的暴力革命,由劳动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并且广泛建立了公有制经济体制(过渡阶段经济模式)的国家,一般我们都称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并不一样,但共同点是都处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进程中。有的处于过渡经济阶段,而有的处于在过渡阶段结束后进行改革的阶段。这些国家由于还没有全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因而还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关于那些生产力发达、福利优厚西方国家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之前,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因此,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达也在常理之中。另一方面,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的诞生,不只是影响了东欧、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同时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制度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劳动者福利的增加。在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发展表现出了突出的优越性,而西方国家在1930年的经济危机中遭到了重创。这一现实使资本主义国家感受到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危险,因而在苏联的示范效应下这些国家局部地改善了工人的待遇,形成了一些福利制度。
而当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像苏联一样,在改革中没有把过渡经济模式推进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反而是从苏联模式倒退到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私有化道路,而新生的资产阶级表现出的剥削欲望和贪得无厌,远远胜过当今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发展的、已经成熟的资产阶级。因此,在这些发生演变的国家出现了工人阶级生活状况从过去的福利丰富向雇佣劳动者的贫困转变。
目前的世界,新生的资产阶级国家表现出资本主义世界初期特征,形成的是普遍的血汗工厂制度,这些国家不是走向2050年,而是在倒车,回到了19世纪、18世纪;而没有倒退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未能走出过渡经济模式,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因而经济发展缺乏竞争力。
一方面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已经是成熟的资本主义,并在苏联的示范作用下局部改善了工人待遇,从而形成了发达生产力基础上高福利的制度,而另一方面则是保持社会主义的国家由于走不出过渡经济模式的困境而使经济发展处于低效状态,再加上那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国家向初始资本主义制度状态倒车,客观现实反而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状态的相对优越。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原载个人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