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劳权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述要

2024-09-19 16:53:3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今日在红歌会网上读到了《陈亮:“个人所有制”指的是什么所有制》一文。文章就我关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看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我提出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点是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与马克思的愿意不符合。认为“具有抽象性的、法权观念性的劳动个人所有制的提法是不妥当的。”

  陈亮同志主要是对我的社会主义所有制重点是个人所有制等看法进行了评价,很可能对我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并没有全面的了解。其实“钟之说”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不仅仅是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方面的认识,而且还包括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系统认识。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全面介绍“钟之说”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内容。

  因为我在头条上的全称为“钟建民理论之说”,为方便起见,有网友把此名称简化为“钟之说”。因而,“钟之说”便成为我的劳权社会主义理论的简称。劳权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了基础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三个部分。基础理论包括: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发展要求及生产方式,关于按劳分配,关于劳动者及其利益要求,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关于社会主义等;二是基本理论:即在基础理论之上形成的经济实体理论;在经济实体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经济实体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等等;三是基本理论的应用:例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关于苏联模式的分析,关于生产队模式及农村改革的理论等等。

  现在我就择要说明劳权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一,关于社会所有制分析的逻辑框架。

  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内容解说之前,我们首先说明一下劳权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所有制分析的基本框架。

  1,社会所有制的四个要点:

  11,当我们说到社会所有制时,并不仅仅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同时包括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投入方面的所有制。仅仅把所有制理解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重大误区。

  12,当我们考察一种社会所有制时,它首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这种所有制确立的生产主体是谁?这种生产主体的特点是什么?

  13,明确了所有制所确立的生产主体之后,则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利益要求是什么?这种利益要求在管理上和分配上又具体表现为什么要求?

  14,社会所有制,又称为所有制关系,除了所有制本身之外,还包括与这种所有制特点相适应的权利制度。

  根据以上四个要点,我们可以明确一种社会所有制的内容和形式:即某种社会所有制所确立的生产主体及利益要求,即为所有制的内容;与这种主体特点和利益要求相适应的权利制度,即为这种所有制的形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区别。

  根据社会所有制的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区别:

  21,资本主义所有制或私有制的特点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掌握在非生产者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只能通过劳动力的商品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所有制或公有制的特点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从而使劳动者具有了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的身份;同时也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生产唯一的生产主体。由于在同一公有制面前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因此,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产权,而是劳动所有权或劳权。因此,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是通过体现劳动所有权一一按劳分配、或者说是报酬劳动来实现的。

  22,资本主义所有制或私有制所确立的生产主体是资产所有者。社会主义所有制或公有制所确立的生产主体是劳动所有者。这里的资产所有者是指那些雇佣了许多工人进行生产的资产主体;而这里的劳动所有者是指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基础上的劳动主体。劳动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区别是,劳动所有者按照劳动投入量的多少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而劳动力所有者只是按市场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其劳动收入是作为工资,作为成本形式出现的。它与企业生产成果无关。甚至与生产成果在变化上呈反比关系。

  23,资产所有者的权利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的要求。这种要求包括资产管理权和资产分配权。通俗地说,资产所有权或产权也就是资产者当家做主和按资分配的要求。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这种要求包括劳动管理权和劳动分配权两个方面。通俗地说,劳动所有权或劳权就是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要求。

  24,与以上三个方面相对应,与资本主义所有制或私有制相适应的权利制度就是产权制度一一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或公有制相适应的权利制度就是劳权制度一一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所有制角度看,其基本区别就是劳动者当家做和按劳分配与资产者当家做主和按资分配的区别。

  社会所有制的四个基本要点又可以分为所有制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方面,即前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社会所有制关系;后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基本经济制度。

  3,与社会所有制相对应的四组范畴。

  在这里,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最重要的是认识和理解四组具有对应关系的基本范畴:

  31,资本主义私有制或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或社会主义公有制。

  32,资产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

  33,资产所有权或产权和劳动所有权或劳权。

  34,产权制度和劳权制度。

  最后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所有制关系与基本经济制度之间,产权制度与私有制是相匹配的关系;劳权制度与公有制是相匹配的关系这是社会所有制存在和发展具有规律性的要求。产权制度与公有制或者是社会主义国家过渡时期的过渡模式,或者是病态模式。

  以上内容,就是社会所有制具体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框架。

  二,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认识。

  1,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它是满足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是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形式。因此,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形式。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本质特征,不仅可以明确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一般区别,同时也可以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其它形式的公有制(例西方国家的)的本质区别。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引起的三大变化与三个基本特点:

  谁都知道,我国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通过剥夺私有者或经过合作化等途径实现的。那么,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引起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引起的第一个变化是:单纯的、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已经被消灭,劳动者在占有自己劳动力的同时成了资产所有者。但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此,单个劳动者作为资产所有者是不完整、不独立的;而在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消费个体性的存在,单个劳动者作为劳动所有者是独立完整的。只有独立完整的劳动所有者,没有独立完整的资产所有者,这是公有制企业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第一个基本特点或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引起的每二个变化是:由于生产资料是公共所有,劳动者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至少在同一个企业,劳动者在资产所有方面都是相同的),因此,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在社会主义生产中已经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消费个体性的存在,劳动者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存在着差别,能不能反映这种差别并满足由此差别决定的不同利益要求(即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生产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这是公有制企业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第二个基本特点或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引起的第三个变化是:由于公有的生产资料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单个企业已经不可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无论是以个体方式存在,还是以集体方式存在,在劳动所有方面都是独立的,在生产资料公共所有的条件下,是可能而且必须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只能以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而不能以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这是公有制企业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第三个基本特点或特征。传统公有制由于它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由于它消除了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的差别,它使企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直接表现为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即劳动所有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劳动所有权包括劳动管理权和劳动分配权,也就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权利。因此,传统公有制的本质就是劳动所有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传统公有制的建立本质上使劳动所有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成为必然要求。

  3,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曾经用5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只要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作为新兴的生产方式的一般特征,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剥削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相区别的本质特征。那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什么含义呢?难道不就是要消灭剥削制度,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吗?谁都知道,社会主义要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实现按劳分配。劳动者当家作主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按劳分配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劳动所有权,劳动者当家作主是劳动所有权在管理上的具体体现,按劳分配是劳动所有权在分配上的具体体现。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涵。列宁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公式: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质上就是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也就是劳动所有权。因此,社会主义也可以归纳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所有权”。如果我们真正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要实现按劳分配,就不仅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时还必须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

  公有制企业是与科斯定义的企业(资产实体)相区别的另一种企业(劳动实体),是另一种生产方式(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不是公有制,更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不同的所有制,不可能混合,因而是不存在什么混合所有制的。

  三,关于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和按劳分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表述为对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否定

  “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832)”这一表述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最完整的表达。这一表达明确了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以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和前提的个人所有制。这里的个人所有制不是指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而是劳动投入的个体所有制。这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依据。按劳分配就是体现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的具体体现。

  2,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的结合。长期以来,人们大多重视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忽略了劳动投入的个体性,忽略了这个个体性所形成的劳动投入的个体性质。作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投入的个体所有制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决定了社会主义所有制必须是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因为只有实现了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中,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功能和作用类似于劳动力商品化的功能和作用。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中,由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活资料。因此,劳动者作为主体他是劳动力所有者,是出卖劳动力的所有者。而当劳动者在市场上以一定的价格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企业后,劳动力的使用权已经归于资方或企业所有。因此,劳动力商品化的功能和作用实质是消去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资产所有者成为生产过程中唯一的生产主体。同样的道理,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中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它的实现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又因为公有制本身也同时消除了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产权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劳动所有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劳动者则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成为了唯一的生产主体。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中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消去资产者的主体地位,从而确立劳动者的生产主体地位,以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权利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点是体现劳动者劳动投入的个体所有制,而非公有制,虽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

  四,经济实体原理。

  钟之说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不仅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和按劳分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对公有制条件下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性质与特征进行了具体研究,形成了经济实体原理。

  经济实体原理认为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在劳动力作为商品实现的条件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只能而且也必须作为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只有在建立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的条件下,私有制企业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以生产劳动个体所有为基础的企业只能而且也必须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只有在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的条件下,以生产劳动个体所有为基础的企业才能作为独立和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或者说公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的本质区别,在经济实体性质上表现为劳动实体与资产实体的根本区别。

  经济实体理论的形成,使社会主义所有制进一步具体为生产方式,具体为生产方式的有机体一一企业形式,具体为企业制度等等。

  ,社会主义所有制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资本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产权制度与私有制相结合的产权私有制模式,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现为劳权制度与公有制相结合的劳权公有制模式。而社会主义革命本质上就是要从产权私有制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能够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劳权公有制模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原理。深入了解和认真理解这个社会主义所有制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原理,是完全地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内涵的关键所在。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所有制原理看,社会主义革命是必须实现从资产所有的基本制度到劳动所有的基本制度的根本转变的,这种转变表现为从产权私有制模式到劳权公有制模式的转变。因此,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了这种转变,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算形成。而只有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可能形成与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因此,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过程,事实上包括了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剥削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治体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建立劳权制度,形成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与此同时形成与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三个阶段。完全理解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涵和内容,我们才能对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阶段性的判断,从而能够明确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进程处于何种阶段及状态。

  2,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原理,是认识苏联模式的性质与特征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人们都把产权制度与公有制相结合的苏联模式当作社会主义生产模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原理看,苏联直到解体为止,其公有制模式都只是产权制度与公有制相结合的模式,即产权公有制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匹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而且也不是匹配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模式。这种特殊的生产模式,只能从社会主义暴力革命首先在落后的国家取得成功的这种特殊性上来认识。

  3,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原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只有我们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原理有了全面和透彻的了解,我们才能真正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点出发,来建立相应的、适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的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体,市场经济是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体和用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而不是相反。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才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原理,是总结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不同所有制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关键所在。从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已经有了100多年时间,实践不仅出现了不同的公有制经济模式。正确地认识和总结已有的、不同所有制模式的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是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原理是前提条件。

  5,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原理,是推进并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企业,它体现着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与西方国家的国企性质和特点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因此,盲目引用西方国家的国企制度,是不可能形成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与特点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制度的。要真正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存在和发展,我们就必须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出发,建立相应的权利制度,从而体现全体员工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利益要求,这样国企改革才能顺利地、定期地完成,而不是永远在路上。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