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2024-10-06 11:30:3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老安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苏联解体,既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官僚体系僵化的问题,是那些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正当手段攫取了大量财富的精英们,其既得利益与社会主义政体的内生主张无法兼容,要么精英们消灭这个政体,要么坐等被这个政体消灭。

  这就好比一台电脑,有些程序遭到病毒攻击,要么是电脑的原设计程序自动启动杀毒软件,要么电脑的原设计程序被病毒彻底改写。不幸的是,苏联这台电脑在原设计程序还没来得及启动杀毒程序时,其原设计程序就被病毒彻底改写了。而中国这台电脑等到了。

  那么为什么说苏联解体,既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官僚体系的问题呢?我们都知道阿根廷原本可是发达国家,但现在已沦为贫困国家,然而阿根廷的政体却依旧能保持不变,不是他们的精英群体不贪婪不腐败,而是资本主义政体的内生主张就是保护精英利益。

  有人肯定会说,那苏联官僚体系僵化,这肯定是客观事实吧,没错,这点我不否认,但问题是,官僚体系僵化的又何止苏联,相比而言,日本的官僚体系更僵化,可为什么日本精英们就不想改变日本政体呢?因为日本精英恰恰就是日本僵化官僚体系的受益者。

  这里需要研究的是,为什么俄罗斯这台电脑就没有等到杀毒程序启动呢?是杀毒软件不合格,还是病毒程序效力过于强大?事实上都不是,根本原因在于这台电脑的原程序有缺陷,也就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先天不足,没有像中国文化那样发育出纠错功能。

  俄罗斯民族也是个尊师重教的民族,无论沙皇还是斯大林时代,给教师的报酬都是很高的,莫斯科保卫战那么严峻的时刻,斯大林与他的同僚们,都不曾萌生过让教师上前线的想法,所以在苏联拍摄的有关二战题材的影片中,完全看不到投笔从戎的描写。

  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审美差异,以及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的思维差异,在这里就被夸张式的放大出来。投笔从戎在中国是美谈,是引以为傲的文化传承,可俄罗斯人却不这么理解,在他们的观念里,当文化人也拿起枪来的时候,国家也就要灭亡了。

  因为民族文化的这个特点,俄罗斯文化人也没有保家卫国的意识,至于教师们,更不会考虑教书之外的事情,他们认为我教好书就是在为国家尽力。很多人都认为为,俄罗斯知识阶层不喜欢苏联,是因为没有言论自由,但其实沙皇时代对舆论的控制更严厉。十二月党人革命失败后,所有同情十二月党的人,都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

  说白了吧,俄罗斯知识阶层之所以反感苏共,不是苏共给予他们的经济待遇不好,也不是不尊重他们的意见,而是他们难以能忍受在政治上遭到了与工农的无差别对待,这岂止是对他们价值的否定,分明就是人格上的侮辱,所谓苏共虐待知识分子就是这么来的。

  旧俄罗斯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几百年的农奴制,给所有俄罗斯人都埋下了思想藩篱,谁敢打破这些藩篱谁就是公敌。可悲的是俄罗斯工农阶层,在获得了与知识阶层同等政治待遇后,却一直都没有意识到知识阶层对他们的反感与不屑。

  二战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浪潮,女性婚姻自主如历史潮流不能阻挡,然而在当时的苏联,精英阶层尤其是知识阶层依旧恪守着门当户对,教师的女儿嫁给工人的儿子虽然也时常有,但父母绝不会为此骄傲,因为小布尔乔亚与粗鲁的底层人就没有共同的话语。

  《钢铁是怎样铁成的》中有这样一笔,写的是保尔与冬妮娅相恋,书中说冬妮娅的母亲是个开明的女性,不介意自己的女儿爱上农民的穷儿子,从“开明”二字上,足可反推当时俄罗斯的社会观念,也就是说不开明的人才是有正常思维的人。

  今天的俄罗斯其实也一样,说是婚姻自由,但跨越阶层的恋爱难得一见,除非哪个穷家孩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否则他(她)婚姻的自由,也仅及于所处阶层的内部。俄罗斯盛产美女,大学教授的儿子即使平庸,也不会眼光向下水往低处流。

  俄罗斯也是个盛产童话的国度,但他们的童话中,没有灰姑娘嫁入豪门的故事,王子若非要娶民女,必须放弃贵族身份。也没有穷小子娶到公主的故事。俄罗斯无论精英还是普通百姓,都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从来没有人因此反思自己的文化,没法子,倔强的民族大多是保守的,身上的枷锁能打破,思想的枷锁难打破。

  既然底层人没有跨越阶层的潜在欲望,就算把共产主义这个大红包送到他们手里,他们也会做出买椟还珠的蠢事,所谓人人平等不过就是没有实际内容的抽象存在,而社会自然的是继续任由精英阶层拿捏,虽然这波精英与上一波精英没有血缘关系,但阶级性却是相同的。

  基于俄罗斯民族及其文化的这种特征,如果说中国革命是历史周期律在发挥作用,十月革命则只能说是偶然性事件。我们决不能以简单的方式,用中国革命的逻辑解释十月革命,即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历史必然,更不能用苏联对比中国。

  苏联归根结底是西方国家,西方文化的致命弱点是强调差异性,因此他们的每个民族都想成为独立的政治与经济实体,并由此将自身与别人彻底区别开来。中国文化正好相反,其精髓就是“和合”,无论怎么分裂,分裂多久,最终依旧会走向统一,而且统一后老百姓都安分守己。

  漫长的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很多次分裂,如春秋战国时代、三国时代、南北朝时代、五代十国时代,如果这事放在西方,不但文化会变得碎片化,国家也会变成碎片,即使强如拿破仑和希特勒也不能再次统一。然而中国却总是能奇迹般的自动还原为一个国家,书同文、礼同法、是非同认知。

  反观苏联,直到解体前,依旧是多元文化、多元认知、多元主权(波罗的海三国)并存。这无疑表明,苏联从来就不曾走向融合,就连尝试性的努力都不曾有过,它只是个法律上的统一体,甚至都不如合约形式的结盟更牢固,一当法律被修改便作鸟兽散,没人有惋惜之意。

  这里想额外说几句。美国文化同样强调差异性,其多元程度更甚苏联,而比多元泛滥更大的问题是,每个族群和每个州,不特拥有远超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性,其对自身价值的认知程度也远超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为了维护自身价值和自身利益他们敢与联邦政府对着干。

  苏联是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联邦制国家,当信仰消失,联邦随即走向解体。美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联邦制国家,当共同利益不再,联邦也必然走向解体。区别在于,信仰消失的人群能和平分家,而共同利益消失的人群,必然要为最后的利益分配一绝高低,没有人会甘心成为餐桌上的菜。

  美国是全世界的军火库,其解体时的惨烈程度绝不会逊于二战,完全能想象得出,那个时候的美国各州政府,会齐刷刷的把“人民”这词汇挂在嘴边,再不想用法律语境下的“公民”模糊自己国民的国家认知,因为那一刻他们所担心的,不是人民性即马克思主义,而是如何以人民的名义争得更多利益。

  中国人大多不知道,西方媒体包括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的媒体,很少使用“人民”这个词汇,西方媒体喜欢用“公民”这个词汇,如大不列颠的公民们、萨拉热窝的公民们,韩国和日本媒体则喜欢用“国民”这个词汇。因为“人民”这个词汇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治概念。

  这只能怪马克思了,在他所有的文章中,都把“人民”表述成了与资本家阶级对立的阶级,这让西方及日韩这些国家的媒体,对“人民”这个词汇没法不忌惮,在阐述国内事务的时候,一定会绕过“人民”用“国民”和“公民”这些中性的词汇。只有他们发动舆论战,试图颠覆其他国家的时候,才会心照不宣的用“人民”这个词汇。

  书接上回。苏联告别共产主义,从根本上讲是文化和民族性使然,他们选择共产主义源于对自己的不够了解,简单的以为共产主义就是顿顿吃土豆烧牛肉。那么毋庸置疑,当不能顿顿吃土豆烧牛肉的时候,共产主义有没有也就无所谓了,这正是当年莫斯科市民,疯狂支持叶利钦炮轰国会大厦的原因。

  中国人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很透彻,那不仅事关物质生活的改变,也是对心灵的洗礼,由此给自己的民族注入更高级的文化养料,——集体主义、雷锋精神、平等意识、科学思想、自我革命等,就算遭遇挫折也绝不放弃初心。中国人绝对有资格为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骄傲。

     【文/老安,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