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劳权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解读

2024-10-12 17:46:1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今日在群里,有群友转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吗?》一文,当我有空来详细阅读时,已经被删除。但群友已经介绍了文章的内容,讲到作者在列宁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观点:“资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概念,本质是一回事,三者完全有同一性。”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不科学。

  之后,在乌有之乡又看到了迎春的文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科学概念》 ( 2008-01-14 来源:乌有之乡,原创,迎春)一文。文章认为,“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实际上就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过是用一种错误的概念表达吧了!”

  另有《郝贵生|也谈“‘市场决定作用’究竟是由谁来决定” ——与王立华同志商榷 郝贵生 》( 2024-10-10 · 来源:乌有之乡 )一文。文章认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创新’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指鹿为马’式的概念。

  在1995年,本人完成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一文。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就是“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的观点。

  我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与改革前的经济体制相对立的改革目标,它与之前的经济体制有着重要区别;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性质上的对立。因此,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存在的话,它必定是既与之前的指令性经济体制具有质的区别,也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本质的区别。

  一,劳权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模式就是与计划经济模式相对立的模式,即“国有劳营”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即“国有国营”模式中的所有制模式一一“国有”并没有错,错误的是管理模式一一“国营”模式不能体现劳动者的劳动管理权。因此,我们只要把“国营”改为“劳营”就可以了。“国有”体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基本职能,它表现在公有的生产资料可以按社会需要分配、按效益流动的优越性上;“劳营”就是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劳动实体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由劳动者自主经营。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完全由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和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国家只是通过生产资料的按需分配和合理流动调节社会生产,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在这里,高度集中的财产权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分配生产资料、调节社会生产的优越性,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体现在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劳动实体可以在保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潜力,尽可能满足消费需要的优越性,既不会有财产权和经营权的矛盾,更不会有政企不分的弊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相对应的模式,即“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国有”作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模式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相对应。这种对应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区别: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也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但由于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可以按需分配和按效益流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价值规律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规律双重作用的基础上发展的。所谓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就体现在这种特殊性上。“劳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模式与资本家或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管理模式相对应。资本家或资产所有者的管理体制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劳动者管理体制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劳营”和“资营”的区别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即由生产力结构和性质的区别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区别。资本主义生产管理体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在资本家个人独资经营的条件下,企业由资本家本人或委托人管理;在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由股东大会、董事会来管理。无论是前一种形式还是后一种形式,都充分体现了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在管理上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劳动实体也有个体和集体之分:在劳动者进行个别劳动的条件下,生产经营的决定权归劳动者个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就是这样;在劳动者进行集体生产的条件下,企业管理权则应有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来管理。这就是“劳营”模式。“工分制”是和股份制相对应的按劳分配模式。在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为了区别资产所有者的分配权和管理权,采用了股份这种生产资料价值形式来计量资产所有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价值量,并据以进行产品分配。因此,股份就是按资分配的基本形式。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的工分制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唯一和按资分配的股份制相对应的按劳分配制度。工分作为按劳分配的合理形式,它和股份一样,不仅可以正确统计劳动者提供的个人劳动量和劳动总量,以明确区别劳动者由于投入劳动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分配权的差别,同时还可以明确区别劳动者由于投入劳动量的不同而形成的管理权的差别:建立在劳动所有权基础上的公有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一样,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原则不是平均的一人一票,而应是一工一票。如果我们把个人在一定时期的工分累计量除以同一时期劳动集体的工分总量,我们就得到每个人的工分比,这个工分比就是劳动者的企业管理权利的量化表现。一个职工的工分累计量如果占了劳动集体的工分总量的10%,那他应有1/10的表决权,另一个职工的工分累计量如果占了20%,那他应有2/10的表决权。与股份制一样,工分制不只是一种较好的分配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公有制企业制度,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普遍地采用工分制,取消工资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才能形成对应于现代股份制的现代社会主义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的运行是这样的:

  生产资料由国家建立不同层次的国有或公有资产管理局负责管理,劳动者按照生产需要组成劳动集体,在优先保证生产资料价值补偿的基础上利用国有资产进行生产。

  国有资产管理包括保值管理、流动管理、增值管理和投资管理四个方面。所谓保值管理就是国资局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企业国有资产的价值水平,并通过确定合理的成本水平和对企业分配过程的监督使国有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保值状态;流动管理是国资局使国有资产向经营良好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流动,使国有资产处于最佳利用状态,形成国有资产流动、增值、再流动、再增值的良性循环;投资管理是使国有资产的整体分布状态经常与社会需要相一致,使国有资产在总体上处于有效利用状态;国有资产的增值管理就是由国资局来管理通过公共需要项目扣除的、作为扩大再生产部分的价值量,并通过国有资产按需分配和合理流动,使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处于相互满足、互相促进的一致状态,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

  工分制企业在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优先满足生产资料价值补偿的前提下利用国有资产自主经营,在分配上按照先补偿(生产资料消耗),后扣除(包括扩大再生产追加在内的各种公共需要项目),再进行个人消费品即劳动收入的分解。在这里,劳动收入是作为企业生产成果、以余额形式出现的,劳动收入的波动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并可以有效地引起劳动者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而所谓的自负盈亏问题则由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自然消失(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企业是不存在亏损问题的),企业经营状况表现为劳动收入的自然波动,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承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并通过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体制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商品生产由市场调节,生产资料按需分配,企业(由劳动者)自主经营,生活资料按劳分配,成本优先保证,职工多劳多得。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一“国有劳营工分制”的运行模式,既是宏观模式,又是微观模式。

  二,社会主义为什么可以是市场经济?

  【道一人】在《难道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别?》(2024-03-10 14:32:49来源:红歌会网作者:道一人)一文中指出:“尽管莫衷一是,确实有个相当一致的看法: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和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获取使用价值。这个看法是相当一致的,无论社会主义者(哪怕是自称的)抑或资本主义者,无论赞成马克思学说或反对者,他们对此也相当一致看法。生产目的性的根本对立构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特征区别:‘生产为了社会生活所需’就是社会主义的‘特有属性’”。“他们将‘计划经济’替换为‘市场经济’,如此一来反推,只能推出‘生产为了追求利润和剩余价值’,决不可能是‘生产为社会生活所需’”。由此推导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可能或不成立。

  既然作者提到社会主义有一个按劳分配的本质属性,那这个属性事实上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能性。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对应,它是体现劳动者劳动投入的个体性质的。既然社会主义也要体现劳动者这个主体的个体利益要求,那劳动者经营的企业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因而也完全可以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在我国的经济改革中,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从1993年至今,已经有30多年时间的改革了,但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许多人并不认同。

  在这里有几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经济,而资本经济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因而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并不成立;还有的一些人则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把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搬过来,因而需要尽可能地建立民营(私营),缩减国有经济的比例,甚至有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只有国有资产,没有国有企业”的主张。

  这些认识其实都是错误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简单组合。而是依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特性而形成的经济体制。

  当我们谈及社会主义时,有两个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点: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一是按劳分配。离开了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所谓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一句空话。

  按劳分配,是与按资分配是相对应的分配制度。按资分配它是体现个人利益要求的,或者说它是体现个体所有制的。同样的道理,按劳分配也是体现个人利益的,或者说它也是体现个体所有制的。只是按劳分配所体现的是全体劳动者的利益要求,体现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而不是只体现少数人的利益要求。

  为什么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还要实现按劳分配,还要体现个人利益,还要体现个体所有制呢?

  因为社会主义只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没有消灭生活消费的个体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在生活消费方面和劳动所有方面都具有个体的性质。因此,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投入是具有个体所有的性质。因为这种个体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即使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还必须体现劳动所有的个体性,还必须体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要求。

  为什么社会主义可以是市场经济?

  原因就在于在生产劳动方面还存在着劳动者的个体所有制,因而社会生产还必须体现劳动者的这种劳动投入的个体性所产生的利益要求。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可以成立的根据所在。

  生活消费是个体性的,因而劳动所有方面也就具有个体性。因此,每个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无论是以个体方式存在还是以集体方式存在,在劳动所有方面都是具有独立性的。劳动者作为劳动所有者所具有的独立性,决定了每个公有制企业都是可以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一一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一一我把它称为劳权企业,都是可以作为合格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存在和发展的。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种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一种主观的拼装式的组合,而是基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基本特征而形成一种新的商品经济形式,即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中有市场经济成分但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因为劳动者没有全部成为商品。资本主义国家有计划经济成分但它不是计划经济国家,因为它的劳动者大部沦为商品,因此,世界公认的说法是,市场经济国家即资本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国家即是社会主义国家,离开这一点共识,就无法讨论经济问题”(北京:李华亭,2023.5.18)。

  这一说法是把市场经济混同于资本经济了。

  资本主义生产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形式,即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下的生产形式,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资本经济。

  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形式,即生产资料公共所有条件下的生产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工本经济

  市场经济是因商品经济的存在而存在。因此,既然社会主义在一定时期内还存在着商品经济,那么市场经济的存在也是必然的。

  资本经济是满足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产者利益要求的经济形式,即体现资产者对资产增殖要求的生产方式;而工本经济是满足生活消费个体性条件下劳动者利益要求的经济形式,即体现劳动者对消费需要满足的生产方式。

  在历史的、已有的社会经济形式中,有与简单商品生产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也有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相适应的市场经济。而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后,自然会产生第三种市场经济,即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这个提法和要求容易突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但是,这里最重要的不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恰恰相反,是应该形成与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那么,公有制企业的经济实体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特点,而不是相反。市场是商品交换场合或体系,市场的特点应该是随着商品生产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因此,不是生产方式适应市场体制的特点,相反,应该是商品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特点决定市场的性质和特点。

  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是与私有制企业相区别的一种企业,而且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一种公有制企业。如何才能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建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呢?

  很显然,对于一个必须实现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企业而言,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经济实体,适用这种企业的改革理论必然是劳权经济学理论,而不应该是产权经济学理论,适用这种企业的改革思路应该是劳权思路,而不是产权思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一一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市场经济形式,一种工本主导的市场经济形式。因此,这种市场经济模式决不是靠模仿或抄袭西方经济模式能够形成的。抄作业抄不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社会主义企业,实现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企业是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过程和形式。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适合这种企业的基本制度,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包括了劳动所有者的主体、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劳权制度、劳动实体、工本经营和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等等社会主义经济学范畴。它与资产所有者、资产所有权、资产实体、资本经营和剩余价值生产方式是有性质区别的。

  如果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劳动人”与“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活动的共同点,但是,社会主义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公有的生产资料形成的整体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通过生产资料的按需分配和按效益流动来调节社会生产。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两种手段都起作用的市场经济。

  三,产权经济学者生不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蛋来。

  社会主义可以是市场经济,但必须首先要形成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为主体这个基础,形成以劳动实体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是推行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权所有权的劳权思路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懂得市场经济的专家,更要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而且必须是以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为基础。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它是劳动者的权利要求,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劳动所有权的基础之上的,它必定是以劳权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客观上需要以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必须要以劳权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产权经济学,是以私有制和产权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的经济学说。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讲的是产权,讲的是资产所有者的权利要求,讲的是按资分配。因此,让产权经济学者来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会走入产权和资本的误区,必然会走到私有化的邪路上去,从而滑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泥潭。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

  第一,要弄懂社会主义,必须要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如果要从源头上弄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必须的。因此,如果不了解或不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涵义,你又有什么资格去指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呢?

  第二,要弄懂社会主义,必须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版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产生,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展开的。因此,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懂毛泽东思想,就缺乏必要的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必须走毛泽东路线,要批判和避免王明路线。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正确总结苏联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我国前30年的经济体制的长短优劣,保留其成功的基本体制,改变不适应的体制;其次要正确吸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有益部分,避免其糟粕和腐朽的东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从头脑中空想得到,它只能是已有社会主义实践科学总结的产物,也是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益部分形成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把西方国家的制度,西方国家的模式挪到中国来,甚至根据既有的制度模式来进行削足适履的改变,那只能拼凑出一个病态体制。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