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劳权社会主义国企改革理论的四个特点

2024-10-19 17:09:3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到10月14日的第34篇文章为止,“国企改革论丛”系列文章,全部写完了。

  “国企改革论丛”从第一篇文章“国企改革何时才能完成?”的提问开始,然后接着用五篇文章论述和说明了【国企改革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7、8、9三篇文章对苏联模式作了分析,阐明了其性质和特征。在认识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用五篇文章(10-14)文章剖析了国有企业的弊病及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关键问题。从第15-21篇,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分析,之后从22-25四篇文章探讨了国企改革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又对国企的改制理论(国企私有化的主张)、改革理论(劳权公有制理论)和改进理论(保持苏联模式的改进理论)进行了评述。然后从28-31,用四篇文章来分析、综合,说明国企改革为什么要坚持劳权改革的思路。接着是在32、33两篇文章说明了建立现代劳权制度制度的改革目标、基本要求和步骤。最后一篇文章,用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对国企改革的过程进行了总结。

  现在我讲讲劳权社会主义的国企改革理论的三个特点。

  一,劳权社会主义的国企改革理论是一种改革理论,是搞活和搞好国企的理论。

  与所有的国企改革理论不同,劳权社会主义的国企改革理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一一经济实体理论,并以这个理论框架对苏联模式、对国有企业弊病,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对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不同思路,对完成国企改革的目标、要求、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

  从产权制度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的国营企业出发,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有三种主张或理论:

  一是用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劳权制度取代产权制度,以劳权公有制模式为目标的改革理论;这是真正的国企改革理论,即把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经济模式推进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程的理论。这也是搞活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真正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以蒋一苇先生的国企改革“三论”和我的劳权改革理论为代表。

  二是通过改变公有制,适应产权要求,以私有化和形成产权私有制模式为目标的改制理论;这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阶段的经济模式回归到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理论,也是搞死国有企业的理论。注意,这是国企改制理论,不是改革理论。周其仁的国企理论及改变主张,就是典型的国企改制理论,以《公有制企业的性质》论文为其典型的代表。

  还有一种是既不改变公有制,也不更换产权制度,仍然保持产权公有制模式的改进理论,即换汤不换药的改进理论。这实质上是一种守旧理论。这种理论以厉以宁的股份制引用理论为代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不过是引用股份制的另一种好听的说法而已。直接说引用股份制,明显就是抄作业,而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听起来似乎是在做作业,说起来要好听一些。

  改革开放以来,对原有体制的许多改变,人们习惯于称为改革。但实质上许多改变的性质是改制,而不是改革。不仅仅是国企改革是这样。事实上,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是改制派占了上风的,绝大部分的公有制企业都私有化了,所剩下的几个大型国企而已。但是,那些主张改制的学者总喜欢把自己的理论主张叫做改革。因而这在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天大的误区,那就是把实质是改制的理论和行为误作改革的理论和行为。

  读者可以把国企劳权改革理论作为蒋一苇先生的国企改革三论的发展来看。国企改革三论,提出了企业本位论和职工主体论及经济民主论,而劳权改革理论是把职工主体论进一步具体为劳动所有者主体论;把企业本位论发展为劳动实体论,把经济民主论发展为劳权制度论。这种发展,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把按劳分配与劳动者当家做主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密切相结合,从而形成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满足劳动者利益需要的生产方式。

  一,劳权社会主义的国企改革理论,是以主体劳动者及其利益要求为核心的改革理论。

  劳权社会主义的国企改革理论的第二个特点,它是以主体劳动者及其利益要求为核心的改革理论。

  劳权,是劳动所有权的简称。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因此,劳权改革理论,它是以劳动者及其作为主体的利益要求为核心的改革理论。劳权,劳动所有权,在具体的企业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劳动管理权和劳动分配权,那就是公有制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凭借劳动投入而具有的管理企业和参与生产成果分配的权利要求。

  相反,不论是以周其仁为代表的国企私有化的改制理论,还是以厉以宁为代表的引用股份制的改进理论,性质上都是体现产权的改变,称为“产权改革”。产权,是资产所有权的简称,是资产者的权利要求。产权或资产所有权,在具体的企业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权和资产分配权,那是资产者凭借占有的资产管理企业和参与生产成果分配的权利要求。因此,改制理论和改进理论都属于产权理论,都是以资产者为主体并满足其利益要求为核心的理论。

  在产权型企业中,劳动者是只是资产者满足其资产增殖利益要求的手段而已。因此,产权企业的劳动者是没有权利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的,同时也没有权利参与企业企业管理。社会主义所以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为了广大劳动者能够成为企业的生产主体,并能够满足其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利益要求。

  劳权改革理论,是体现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的改革理论。而产权改制理论只是体现少数人利益的理论。劳权改革理论是劳动者赚钱养家的理论。而产权改制或改进理论,是劳动者赚钱养资本家的理论。这是劳权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其它理论的第二个性质区别。

  二,劳权改革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改革理论。

  劳权改革理论与其它的理论的第三个区别,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改革理论。而不论是国企私有化的改制理论还是引用股份制的改进理论,都是以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为基础的理论。两者具有性质上的区别。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曾经提到:“围绕用立法手段限制工时问题而展开的斗争所以更加激烈,撇开利润贪求者的惊慌不谈,是因为这里的问题涉及一个大的争论,即构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质的供求规律的盲目统治和构成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实质的由社会预见指导社会生产之间的争论。因此,十小时工作法案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际的成功,而且是一个原则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面前公开投降了。但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对资产的政治经济学还取得了一个更大的胜利。我们说的是合作运动,特别是少数勇敢的‘手’独立创办起来的合作工厂。对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是不算过分的。……”注意这里马克思两次提到的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前一次提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供求规律盲目统治与社会预见指导社会生产的区别。后一次提到的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与资产的政治经济学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合作工厂一一即公有制企业的产生。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两个本质区别:

  第一是工人阶级的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属于劳动阶级的经济学范围,而西方经济学属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范围。

  第二是劳动的经济学与财产的经济学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劳动为对象的经济学,是以活劳动、劳动能力价值化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是以财产为对象的经济学,是以生产资料、资产增殖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由前面两个区别,我们自然会由劳动的经济学必然会过渡到劳动所有权的经济学,由财产的经济学必然过渡到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学。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第三个区别是劳权经济学与产权经济学的区别。

  也就是说,国企改革理论与国企改制理论、国企改进理论,具有以劳动者为主体,以体现劳动所有权为目的与以资产者为主体,以体现资产所有权为目的的根本性的区别。

  四,劳权改革是以完整的现代企业理论一一经济实体理论为指导的改革理论。

  劳权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第四个特点,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改革理论。劳动所有权的概念,来源于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的认识。而劳权改革理论的基本理论一一经济实体理论,源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实际应用。

  经济实体理论用有没有规范的、独立的价值运动作为经济实体与单纯的生产组织的根本区别,从而把现实的企业区分为非经济实体的企业和经济实体的企业两大类。而又根据企业价值运动的特点,把现实的经济实体区分为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

  经济实体理论是一种完整的现代企业理论,它从价值运动的角度区别了企业的性质、特点和客观规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必须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必须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这就是现代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

  在《国企改革论丛(32):推进和完成国企改革的基本目标》一文中,在讲到现代劳权企业制度时,有两个表格:一个是劳权企业与产权企业的区别,分别从形成基础、经济实体性质、实体类别,生产目的、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存在的先决条件、必要条件和运动特征、价值运动、管理运动、经营机制和起决定作用的基本规律等十一个方面明确了两个企业的区别;一个是现代劳权企业制度与产权企业制度的区别,分别从确立的生产主体、体现的利益要求、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管理制度及原则、调节体制和所有制基础等十个方面明确了两种制度的根本区别。

  从周其仁及其它产权经济学者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中我们不难知道,他们所依据的企业理论,主要是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等。西方经济学的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是交易费用、产权、企业家(实际上是指资本所有者)与合约或契约。他们并不认为国有企业是真正的企业,也认为公有制企业不存在企业家(用资本家来看是成立的)。因此,真正的产权学者,对国有企业来说,他们不是看病的医生,而只是刽子手而已。这就是国有企业在改革的口号下趋于消亡的原因。

  劳权改革理论与产权改制理论不同的是,它认为现代社会的生产主体,可以是资产所有者或资本所有者,也可以是劳动所有者或工本所有者。而企业作为生产主体功能的放大器,从价值运动上来区别,具有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的区别:而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即劳动力价值处于预定状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资产价值量波动的企业,就是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而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即公有资产处于保值状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劳动收入或消费价值量波动的企业,就是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私有制企业必须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公有制企业必须而且也只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劳权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一一经济实体理论,是从价值运动的角度来区别企业的性质和边界,说明企业的构成和运动特征,通过价值运动的不同方式来说明企业的经营机制。这种企业理论并不认为现实的经济实体只有资产实体,只有产权企业,而是有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两种企业,有产权主体和劳权主体两种主体。

  产权企业理论专注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企业家(资本家),对亿万劳动者是不屑一顾;而劳权企业理论则是分别研究不同所有制条件下,产权企业和劳权企业的不同特点和运动特征,以及不同的企业制度等等。
 

  国企改革论丛(目录)

  国企改革何时才能完成?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理-1

  国企改革的基本原理-2

  国企改革的基本原理-3

  国企改革的基本原理-4

  国企改革的基本原理-5

  为什么说苏联模式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模式?

  苏联模式的错误是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从苏联模式出发的两个改革思路和三个方向

  国营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国营企业的主要弊病分析

  国营企业的要害是计划经济还是产权制度?

  为什么改革前的国营企业只是一个生产组织?

  政企分开的关键是什么?

  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的改革为什么没有成功?

  国有企业推行经营承包制的改革为什么失败?

  改革中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

  引用股份制的改革为什么不能成功?-1

  引用股份制的改革为什么不能成功?-2

  引用股份制的改革为什么不能成功?-3

  引用股份制的改革为什么不能成功?-4

  谈谈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

  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

  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

  国企改革创新派理论评述

  国企改革改制派理论评述

  国企改革改进派理论评述

  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看国企改革目标和行为的模糊性

  国企认识上的旧误区和新误区

  为什么适合国有企业的改革理论只能是劳权改革理论?

  32,推进和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

  推进和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毛泽东思想方法与国企改革成败得失的思考
 

  【文/钟建民,红歌会网专栏作者。原载个人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