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剧作家携家眷,外出旅游进车站,墙上电视闪烁亮,抗战连续剧正播演,不少乘客都在看,候车之时也休闲。其中几个年轻人,边看边议话不断,剧作家悄悄凑前去,听听他们咋评判:“这个剧本编得好,大手笔谱写壮丽篇,作者牢抓民族魂,御敌救国是主线。”“谍战剧看过知多少,难有此剧扣心弦,隐蔽战线染浓笔,不亚枪炮火光闪。”你一言,我一语,笑花随着语声溅,此剧正是己创作,剧作家听赞心花绽。
随着情节在发展,潜伏人员身又现,二人接头示暗语,小心翼翼谨防范:“陶令不知何处去,”一人引句很淡然;另一人心明接下句:“桃花源里可耕田?”大伙看得正入神,有一老人走向前,议论之中插上话,手指视频生疑团:“接头暗语引诗句,出自毛主席《登庐山》,一九五九年才写成,抗战时接头就用这名言?”老人看看剧作家,语气恳切话锋转:“你大概是文化人,熟知当今演艺圈,编剧该是名作家,导演主演尽大腕,竟出这种荒唐事,岂不贻误青少年?”面对老人连发问,剧作家语塞而茫然,只觉面颊一阵烫,心跳急剧头瞢眩,强装镇静尴尬笑,恨无地缝往里钻。
【文/昌谷枫,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