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成语“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所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段话的意思是: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这个方法当然简便快捷而且鱼获丰盛,但水都抽干了,明年还会有鱼吗?
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做事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将来的人和事。
中国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当年提出的“减员增效”就是“竭泽而渔”。
近年来,为什么年年喊“扩大内需”却年年内需不足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减员增效”在作怪。
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但归根结底是消费需求,因为从总体上说,没有消费需求也就没有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又包括单位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但说到底也还是个人消费需求。
但现在的问题是,社会上有很多人对许多商品都有实际的消费需要,但有效消费需求却不足,说白了,就是想买却买不起。
为什么社会上的很多人对许多商品想买却买不起呢?原因就是两个字:“没钱”。其中,有的人是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而没有稳定的收入,有的人则是虽有工作但收入水平低。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广大民众的有效消费需求,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失业人口;二是改革收入分配,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要做到以上两点,就必须彻底抛弃只注重眼前利益的思想,牢牢树立起公平高于效益、效益服从公平的思想。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效益。
这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减员增效”是一种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竭泽而渔的愚蠢做法。
当年的“减员增效”政策主要是要求公有制企业减少用工人数,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后,又实行“抓大放小”的政策,把绝大多数公有制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抓大放小”实际是“减员增效”的扩展,只不过“抓大放小”是通过大量减少公有制企业的办法来从整体上提高公有制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可称为“减企增效”。
“减员增效”也好,“减企增效”也好,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提高了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却把大批职工赶到社会上去自谋职业、自寻活路,赶到私营企业去任由资本家剥削。这实际上就制造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有效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根源:许多人因此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还有许多人虽有工作但收入水平却比较低。
据报道,1978年到2023年中国GDP从3679亿增长到126万亿,增长了342倍。那么,劳动人口的年平均收入又增长了多少呢。记得1978年,工厂学徒工第一年的工资是每月16至18元,如果也增长342倍,那么现在刚进工厂的工人,每月工资应该是5472至6156元。这还没有把这些年通货膨胀的因素算进去。而据我所知,现在刚进工厂的工人,绝大多数人每月工资达不到这个水平。至于那些所谓的“自由职业者”,也就是没有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劳动人口,他们的收入水平就更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买得起自己想买的东西吗?
铁的事实说明,“减员增效”就是“竭泽而渔”,把中国社会有效消费需求这条“鱼”赖以增长的“水”放掉一大半了。为什么近年来年年喊“扩大内需”却年年内需不足?这就是最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只顾眼前经济效益而不考虑广大民众的长远利益,干“竭泽而渔”的事情。社会主义必须为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幸福着想,坚决做到劳动人口“人人有工作”,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人人有饭吃”,这才是马克思心目中真正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文/阿华,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