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刘云:高考不应用“文科女”来变相淘汰“理科男”

2024-11-21 16:28:1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刘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3%2F1206%2Fbcba8a97j00s58pkj00oic000t300gd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摘要:当代中国文化西化现象一个突出表现是学英语时间过长与负担过重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从中美博弈与数理化教育的角度,来分析英语教育的严重问题与提出系统性应对之策,供教育部门参考。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于今年6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在9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意见提出,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以上三个大会与总书记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正是中国中国强化与重视理工科教育的大背景,从中美博弈与数理化教育的角度来看,过重英语学习负担与过难英语考式所产生的“英语枷锁”恰有违于“加码理工科”的教育方向与政策,所以坚决砸碎“英语枷锁”势在必行。

  一 一位网友的重要建议

  以下是一位网名“口算王”的作者用私信发给笔者的重要建议,写得非常好,在征得这位网友同意后,全文转载如下,并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于改善本科招生的性别失衡,推动生育友好型教育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旨在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来改善生育环境。生育友好型社会莫过于性别均衡,根据国际经验,性别均衡做得越好,生育水平越高。然而我国从高中开始的非义务教育,性别就不均衡,以普通本科最为典型,在2022年的招生中,男女比例接近1:2,又以云南省最突出,男女比例接近1:5。

  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性别失衡,降低了生育水平

  从2012年开始,普通本科招生连续11年,女生超过男生,2022年女生占比上升到63%,教育部《高等教育普通本科学生数》数据显示,女生招生数为2947991人。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换算成百分数,女生占比为48.8%,根据总性别比,女生应为招生总数4679358×48.8%≈2283527人,两者相差2947991-2283527=664464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普”)的数据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降低生育率,专科文化程度平均生育0.78个孩子(活产子女数),而本科为0.63个,两者相差0.15个,664464×0.15≈99670人。简而言之,如果性别均衡了,全国专科学历女生可多生育约10万人。

  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普通高中、研究生的生育差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全国每年出生按900万计算,10÷900≈1.1%,也就是说,如果性别均衡了,每年比现在多出生1.1%的人口。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6万,而2023年为902万,减少了54万。如果有近10万的补缺,问题就解决了近20%。

  (二)高考科目分值与标准课时不匹配,造成了高校学生性别失衡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外语6%-8%……可以看出外语课时仅占数学的1/2,仅占语文的1/3,与道德与法治一起,课时占比并列倒数第一。但从1994年开始,高考语数外三科满分都是150,与语文数学一起,分值占比并列正数第一。用倒数第一的课时,完成正数第一的分值,即用7%的课时完成20%的分值,所以说,高考科目分值与标准课时完全不匹配。

  在高考“语数外”三门主科中,由于女生更具语言天赋、记忆能力更强(文学、外语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就是证明),从中小学到大学,女生的总体英语成绩总是高出男生一大截,所以语文、外语两门成绩整体优于男生,只有数学一门整体成绩不如男生,因而女生的高考总分整体比男生高,造成了高校学生性别失衡,阻碍了生育友好型教育的发展。

  (三)高考科目分值的设置根据,已不满足建设生育友好型教育的要求

  2022年教育部在回复“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中写到,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确定外语考试比重,明确表示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

  2014年由于有“单独”二孩政策的加持,全国出生人口达到了1897万人,然而时过境迁,三孩政策乏力,2023年仅为902万,所以自2021年开始,国家密集出台促进生育的政策和法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十七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等等,这些都表明,2014年高考科目分值与2022年的标准课时不匹配了,造成了高校学生性别失衡,已严重阻碍了生育友好型教育的发展。

  当然,影响生育的因素很多,其中高校学生性别失衡是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反对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恰好相反,仅仅为了把女性多占的14.2%(63%-48.8%),归还给男性,以达到男女均衡的目的。

  建议与对策

  (一)将义务教育标准课时作为调整高考科目分值的依据,改善高校学生的性别结构

  只有高考科目分值标准了,高校学生的性别结构才能得到改善,比如将外语分值修改为数学的1/2,150*1/2=75分,以匹配课程标准的课时。外语分值下降了,男生的权利就能得到保障,高校学生的性别结构才能得到改善。

  (二)将高校学生的性别均衡作为衡量是否是生育友好型教育的根据

  第一步,建议以外语75分作为基准,以男女生比例各占50%为目标,逐年进行调整,以达到男女均衡。

  第二步,以总性别比为标准,将高校学生的性别比,调整到与总性别比相等,即男:女=51.2:48.8。总性别比是自然形成的,高校学生的性别比就应该与之一致,不能人为破坏,否则必然造成性别失衡,就不是生育友好型教育。

  (三)完善高考科目分值的设置根据,推动生育友好型教育的发展

  国务院2014年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10年有余,已不满足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建议将“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调整为“根据生育友好型教育的要求,适时调整外语分值”。

  波音客机与美国国防工业毁于从业人员“数理化”不合格

  美国波音客机质量问题频发,是与熟练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密切相关。凡有工厂经历的人都有一个体会,要把一个普通工人培养成合格技术工人,其前提是他数理化功底与知识储备必须合格,而再进一步把其培养成熟练技术工人,则对其数理化功底有更高要求。一个数理化不合格的工人是不可能被培养成合格技术工人,更不用说熟练技术工人。

  半岛电视台曾拍过一部名为《破碎的梦想——波音787》的纪录片,纪录片里提到,南卡罗来纳州波音工厂的工人,很多之前都是做汉堡和三明治的,他们其中,还有很多人吸毒。而当被问及会不会坐波音787的飞机时,工厂里的15个人中,有10人说了不会。还有一些工人上个月还在街头卖热狗,这个月就已经在生产线上造飞机了,这些人的数理化水平可想而知,不懂技术就蛮干有工人是拿着大锤把螺栓给砸进飞机而不是拧进去。

  波音为降低成本和追求所谓政治正确而招收的工人中,有不少是低素质的移民与黑人,其数理化基础很烂,连个位数的加减法都离不开计算器,波音根本不可能把这些人培养成合格技术工人。在波音工人总数中,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熟练技工占比不过四分之一,剩下的大都是数理化不合格的工人,靠这些数理化很烂的工人组装波音客机只能是“摇摇欲坠”,可以说波音客机毁于一帮数理化不合格的工人手中并不为过。

  关于美国公立学校严重问题,一篇题为“美国女教师揭露美国普通公立学校就是批量生产白痴的工厂,还痛批舔美蟑螂”网文很有代表性(来源:小萝卜丝2023年11月),引发网友关注,现摘要引用如下:

  这位华裔女士在美国公立学校教书,她认为美国的公立学校没有门槛,且资金浪费惊人,内部腐败严重,公立学校学监年薪能达到二十万、三十万,却把学校管理成“动物庄院”。号称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加州的公立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能够被她中国老家的公立学校轻松碾压。她称美国公立学校所谓的快乐教育其实就是愚民教育,本质就是给穷人家的孩子提供一个免费吃喝的场所。公立学校的高中生写不出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无法做好四则运算,无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美国90%的公立学校都是批量生产白痴的工厂。

  除此之外,她还痛批无条件崇拜美国的人,称看到那些从来没在美国公立学校呆过一天,却狂赞美国教育就想抽他们一个大嘴巴,没经历过西方教育的人没资格说话。

  这个网文结论是,美国的私立精英学校学生很辛苦的,但搞所谓快乐教育美国公立学校就是批量生产白痴的工厂。

  中国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就能数到一两百,能做简单的计算……很多美国成年人都做不到。美国军队征兵的试卷,只有选择题,而且水平不超过三年级。美国校园招飞行员手册第一页要求:从1数到100,波音招工人更离谱,从1数到16就行……你没看错,就是数到16就行(笔者补充一句:难道波音招收工人的数学水平还不如中国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这句话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所以你明白,为什么波音客机质量问题频发?为什么波音的车间里一边吸毒一边组装飞机?因为他们的公立教育确实就是这么离谱,用吸血全世界的钱,培养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文盲和白痴。美国数理化基础教育烂透了!这也是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业烂透的根源。

  中国文盲率仅3%,对比之下,按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官方公开的数据,美国文盲率高达21%。而文盲是不可能学好数理化,文盲必是“数理化盲”,甚至连个位数的计算也离不开计算器。如此高的文盲率只能让美国数理化基础教育雪上加霜、烂上加烂!直到烂透!

  所以靠美国公立学校“快乐教育”所培养的数理化很烂的(白痴)学生,难道能学习掌握复杂技术并能组装出合格波音客机!美国高收费的私立学校所培养的精英子女,虽数理化不错,但大都去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等,不可能去组装波音客机,这成了波音无解的难题。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大客机C919组装线的工人,是以大学本科与高等职业学院工科毕业生为主,因为其数理化功底好,经过不太长时间的严格专业培训,就能成为合格乃至熟练技术工人。靠这些本科与大专的数理化“高手”所组装的C919绝对比波音飞机更安全。

  作为美国高端制造骄傲的波音公司,在其历史上,工程师曾多次拯救了公司命运。比如,其第一任总工程师,是中国人王助,就在波音危难之际,他通过改良设计,帮公司拿下了关键订单。也因为此,波音对工程师一直很重视,这被称之为“工程师文化”,那怕波音处于困境中,也极少裁减工程师。然而,这种情况在2000年以后,发生了变化,波音高管大换人后,新的高管团队为讨好华尓街,让财务报表更好看与追求股市市值,曾经的“工程师文化”被逐渐淡化,波音常常为了节约成本而裁员,连有丰富经验的老工程师也被大量裁减。不少工程师,上午还在画图,下午就被通知走人。

  回顾历史,冷战时期的美国在强敌苏联的重压下,整个国家不敢懈怠。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这也是美国从上到下最爱国的时代。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在当时美国政府与总统的号召下,美国孩子们以参军、当工程师、报效祖国为荣,美国高中理科“学霸”积极报考与军工相关的工科专业,用中国俗语“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来形容冷战时期美国高中理科“学霸”的选择很贴切,而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是与其数理化功底成正比,由此造就美国冷战时期数理化功底最好与技术水平最高的“黄金工程师”时代。

  冷战结束后,随着强大对手苏联的解体与金融业等服务业过热发展,美国工科教育也随之进入低潮。现在美国高校每年毕业的四十万多点工科生中,外国留学生居然占一半,硕士、博士占比更高。如今美国高中理科“学霸”报考金融、管理、会计、法律等文科专业的积极性远甚于学工科、当工程师。而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是与其数理化功底成正比,冷战之后,美国高中理科“学霸”弃工(科)学文(科),导致美国冷战结束之后所培养的工程师技术水平无法与冷战期间所培养的一代“黄金工程师”相比。波音高管或许还没意识到,自2000年以来所大量裁减的工程师可不是一般水平的工程师,而是冷战时期培养的数理化功底最好与技术水平最高“黄金工程师”。随着冷战时期“遗留”下的数理化功底最好的一代“黄金工程师”的离去,波音在很大程度上已丧失了新机型研发能力,过去二十多年,波音其实都没有推出什么新机型,无非是把过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老机型修修补补。为了容纳更多的乘客,引擎所占的面积更小了,起落架位置更低了,牺牲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导致两次重大坠机事故。

  波音的现状也是美国整个国防工业现状的缩影,随着冷战时期“遗留”一代“黄金工程师”离去,冷战后培养的数理化功底欠缺“新生代”工程师接班不顺,成长太慢,导致美国在多个重要武器项目研制中频出重大技术、质量问题,拖期更成常态,一个典型事例是,几乎成“摆设”的福特号航母何时投入现役成了遥遥无期的事。

  另一个典型事例是,4月18日,美国众议院议员马特·盖茨在境外社交媒体发文吐槽:美国空军现役的F-35战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具有作战能力,并且这还是美国空军部长亲口承认的事实。早在2021年,美国就有报道指出,F-35的结构中存在857处技术缺陷,其中一些会对“完成任务产生关键影响”,甚至危及飞行员的生命。也正是这些漏洞,才导致2023年8月比利时国防部拒绝接收首批F-35A隐身战斗机,声称这些战机是以非完整技术版本生产的,存在各种技术缺陷。当时国际上就已经有声音抨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并没有能力消除飞机存在的缺陷。

  而洛马并没有能力消除F-35战机飞机存在的857处缺陷的背后是美国冷后培养的数理化功底欠缺“新生代”工程师技术水平无法与一代“黄金工程师”相比。波音也不例外。就算波音今后打算重返“工程师文化”,也将越来越难以招到能够胜任的合格工程师,今后波音的质量事故频发也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波音及洛马的兴衰可以说是美国高端制造与国防工业兴衰的一个缩影,在冷战时期技术水平最高的一代“黄金工程师”与熟练技工的力推下,波音与美国国防工业技术水平跃居世界之巅,而随着一代“黄金工程师”、 熟练技工的离去与去工业化,波音与美国国防工业走上了衰败的不归之路,美国的兴衰与国运就这样与工程师、技术工人的数理化功底紧密联系在一起。套用中国成语,美国成也“黄金工程师”(的力推),败也“黄金工程师”(的离去)

  顺便一提,为了所谓“防谍”与反华的“政治正确”,美国国防工业禁止聘用有华裔或中国背景的工程师(含绿卡持有者),而自己培养纯美国血统的“新生代”工程师又力不从心,这不成了雪上加霜与自作自受!

  三 “国运之战!中国正在疯狂加码理工科”与唯有学好数理化 才能“打遍”天下都不怕

  6月13日,特朗普在一场总统竞选募款活动中表示,如果中国在他任内“入侵”台湾地区,他将会“轰炸北京作为回应”

  7月15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现身美国共和党代表大会活动现场。特朗普说:“中国!只有中国才是对美国最大的威胁!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打击中国、遏制中国,直到他经济崩溃。……只有我会尽全力,哪怕自己流血,也要打击中国。”“如果我当选总统,我一定会尽全部实力耗死中国。”

  这就是特朗普对中国的战争叫嚣!如今的美国为维护其霸权,美国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中美“必有一战”只是时间早晚而无法避免,在中美“必有一战”甚至中美战争迫在眉捷的大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应对?最近,一篇题为“国运之战!中国,正在疯狂加码理工科”(来源:智库趋势,全文请网上查者)网文引发关注,此文标题与内容已十分清楚的表达了中国应对之策,即教育部“正在疯狂加码理工科”在这个背景下,过去一句名言“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已不合时宜,如今学好数理化决不仅仅为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结合俾斯麦名言“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与中美“必有一战”大背景,以及俄国在前线节节胜利背景下对和谈的强硬态度,应把这句名言改为:唯有学好数理化 才能“打遍”天下都不怕。

  要论唯有学好数理化 才能“打遍”天下都不怕,前苏联是个典型,可参看2023年网文“作者:布丁与河豚苏联军工为什么如此硬核?获得17个诺贝尔奖背后是怎样的教育体系”与网文“作者:史记有云 苏联教育竟然厉害到这种程度?高中生水平超过美国大学生”两文的详细介绍,这里不重复,其实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一直是前苏联“硬核”理科教育体系受益者,俄军开始掌握俄乌战争主动权,应与此密切相关。

  俄乌战争给人以深刻启示是,俄乌双方军人在战争前线拚命,战争后方则是美西方与俄国的工程师、熟练工人拚军工产能,俄国仗着前苏联所遗留下的军工“家底”,在军工产能开始占据上风。例如美西方以炮弹为代表的军工产能严重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美西方多年去工业化而造成的军工产业熟练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生产炮弹可不是闹着玩,稍有不慎与出错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熟练技术工人才能胜任。美西方在军工产能上拚不过西方,意味着乌克兰的战败不可避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无论是工科本科生,还是技校毕业生,要把其培养合格工程师与熟练技工,成才时间漫长,少则六、七年,多则上十年,等到战争快爆发时再培养就太晚了,在中美“必有一战”的大背景,必须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超前眼光,来加大理工科与熟练技工培养力度。

  四 坚决砸碎“英语枷锁”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论述教育领域一个严重问题,即用“一刀切”的过重英语学习负担与过难英语考试的“英语枷锁”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标准,导致不少英语不好的理科人才被淘汰,给我国STEM(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专业理工科人才培养与卡脖子领域的科技攻关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坚决砸碎“英语枷锁”势在必行。

  2024年高考总分是750分,文科高考与理科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均为150分,文科文综与理科理综满分均为300分。而实行新高考的省份,语数外也是满分均为150分,总分也是750分。

  从中可看出,文科高考与理科高考,其语文、外语满分均为150分,且在750总分中占比一样。笔者感到不解的是,文科生高考与录取,突出语文、英语重要性与在750总分中的占比,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在理科高考中也用完全相同的考分标准来考核与录取理科生就存在严重问题:

  一是理科生中,文理均衡与文理均强的考生不多,多数理科生虽是理科强,但语、外两科偏弱,现行这种理科高考计分与录取标准,会使部份理科强,却语、外两科弱的考生会在总分竟争中居于劣势,很难考上一流名校理工科专业,要么被淘汰,要么只能考上“三本”地方院校而影响其发展。

  二是对擅长于语、外两科的“理科女”来说,语、外分数在750总分中占比高,几乎等同于给“理科女”“送分”,使“理科女”们能以自己语、外之长来弥补其理综之短,靠着总分优势能“挤悼”不少语、外两科偏弱的“理科男”。虽然“理科女”靠总分优势能暂时“掩盖”自己理科短版,能考上一流名校理工科专业,但缺乏理科天赋是学不下去的,以后转行与退出比例较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们必须明白,要突破美西方在某些科技领域(芯片等)对中国的卡脖子,从性别上讲,不是靠以“文科女”为代表的“语言人才”(也包括那些实际上擅长文科的“理科女”),难道造芯片与光刻机是靠英语、语文吗?难道中国在中美科技竞争中是靠以“文科女”为代表的“语言人才”吗?更何况“语言人才”早就人满为患,难道中国缺语文、外语人才吗!突破卡脖子短板与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主要是靠有理科天赋的“理科男”,特别是要靠一个人能顶五个师(钱学森)这类的理科天才!特别要强调,学理工科主要靠天赋,而不是靠擅长死记硬背语、外两科的“文科女”。而由教育部主管部门所制定的高考录取标准有故意淘汰“理科男”之嫌,录取过多缺少理科天赋与靠语、外两科提分的“文科女”来学理工科,这是对一流名校理工科专业宝贵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尽可能把的语、外两科偏弱的“理科男”录取到一流大学中理工科专业,建议把理科高考中语文、外语两科满分均由150分直降到50分,至少把理科理综300分满分上调到满分600分。最好把理科理综一分为三,改为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三科考试,每门满分150分,以在全社会形成以学数理化为荣的良好氛围,让理工天才茁壮成长。最好把外语由必修必考主课改为选修选考副科,除涉外专业外取消高考中英语考试,把英语计分降为零。总之,中国理科高考,决不能让语文与英语成为“王者”,这方面印度理工学院做法值得借鉴。

  五 中国在高考录取标准上应“以印为师”

  以下为印度理工学院一张图片。

  大名鼎鼎的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学院,是印度考生们最向往的高校,每年为美国硅谷输送大量人才。不过,要考上印度理工学院却异常艰难。印度理工学院的录取率仅2%,而麻省理工都有10%的录取率。印度坊间流传这样一则笑话:“我之所以来麻省理工读书,是因为我进不去印度理工。”如果考生想报考印度理工学院,必须在全国统一毕业考试前20%的排名才能参加,这意味着80%的考生连报名资格都没有。每年只有大约100多万印度考生能获得报考印度理工学院资格,但这场残酷的选拔远没有结束。JEE是由印度理工学院自主命题的“高考”,只考数学、物理和化学。题目难度和计算复杂程度很高。

  换句话说,印度理工学院虽以印度“准母语”英语来授课与学习,但并不考英语,更没有考外语一说,因为印度人与美国人的“共识”是,英语是所谓“世界语”,印度理工学院只通过数理化试卷来考查考生的数理化三门主科功底与天赋,印度考生比中国考生少学少考两门“文科”,这对众多文弱理强的印度“理科男”来说,简单是一大福音,他们只需在考试中尽情发挥自已理科天赋即可,因此印度理工学院能录取与培养全印度最优秀的“理科男”,其培养的“理工男”质量甚至强于麻省理工学院。而中国那些文弱理强的“理科男”不仅要比印度的“理科男”多学不擅长且负担很重的语文、外语,且在录取中还要受语、外两门偏低分数拉总分的“后腿”,真是苦不甚言!

  为了把中国那些文弱理强的“理科男”从语、外两门弱项解脱出来,不妨“以印为师”,不仅在高考中取消考外语,甚至可取消考语文,因为理科生高考用的是中文试卷,如果语文不达标,其理科考试成绩就会大受影响,既然理科高考已间接包含语文水平的考试,那不妨像印度那样,干脆取消理科生语文高考,只把考生的数理化功底与天赋作为唯一的考核与录取标准。

  六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的阴险用心

  6月24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在美国对外政策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的一场活动上宣称,美国应该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但“要学习人文学科,而不是理科”。对于“没有足够多的美国人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问题,坎贝尔称,美国需要为这些领域招募更多的国际学生,但这些人要来自印度——这一“美国越来越重要的安全伙伴”,而不是中国。

  美国严限乃至禁止中国留学生报考人工智能等敏感类STEM专业,主要出自逢“中”必反的政治正确与所谓“防间谍”考虑,从美国立场来看也没有错。但美国特别欢迎中国留学生学文科,其居心叵测,暗含鼓励中国理科生以“理转文”方式到美国留学学文科,既可通过“理转文”来不留痕迹的消灭一些中国的理科天才,又使中国留学生主要以学文科为主,而美国文科教育的实质是洗脑教育,专门培养效忠于美国的“精神美国人”,这些“精神美国人”学成归国后,大都成祸国殃民的洋奴、买办、公知乃至经济汉奸。如果中国留美学生主要学洗脑的文科专业,这样的洗脑留学完全没有必要。而非敏感的理工专业在国内学习即可,没有必要非到美国留学。建议以一刀切方式禁止所有学生赴美留学,最起码要严禁所有女生赴美留学,因学文科女生更易被洗脑,还外嫁不归。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以欢迎中国留学生学文科为“诱饵”,暗中鼓励中国理科生以“理转文”方式来“自我消灭”中国部份理科天才,而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则公开以“英语枷锁”来变相自我淘汰稀缺的STEM人才,性质更恶劣且死不悔改。难道美国高官与中国教育主管部门高官暗中“串通一气”,一个鼻孔出气,想合谋“消灭”中国理科天才?

  中、美两国一大区别是,美国可以满世界“收割”稀缺的STEM人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人才),中国也是其重要“收割”对象(如某北大学、某华大学),而中国却只能向内自我培养稀缺的STEM人才,这种情况下,中国决不能用过难英语考核这一“英语枷锁”来变相自我淘汰稀缺的STEM人才。

  七 俄乌战争必将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方式严重冲击英语国际地位

  俄乌战争对世界影响是全面与深远的,其中对英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这恰是被所有人所忽视的。从世界近代史来看,一国语言在全球的流行与该国崛起密切相关,在工业革命之前,法语是最流行的外语,欧洲贵族都以讲法语为荣。随着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而崛起,英语取代法语成为最流行的外语。二战后,首先随着苏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崛起与发展,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俄语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球学俄语的人越来越多。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苏联的盛极而衰与日本经济的崛起,日语一度曾流行一时,成为美国最热门的外语,后随着日本泡沬经济的破灭与中国的全面崛起,汉语开始在世界上流行起来,汉语热不断升温,如今连普朗特的孙女也学汉语。

  除美国盟国之外,全世界基本上没有其它国家在美国重压下参与对俄制裁,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的确是今昔非比,美国超级大国与霸权地位不仅是受严重冲击问题,而且就是坠落式大幅下降。无论俄乌战争结局如何,均已宣告自前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一家独大单极世界彻底瓦解与俄、中等为代表的多极世界的形成。

  面对普京的强势反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是无可奈何,且制裁的反噬效应使西方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这又使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美国金融霸权受到严重冲击。无论俄乌战争结局如何,都意味着美国霸权的逐步瓦解与单极世界的终结,这必然会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连带效应使英语的国际地位受到很大影响。英语在美国衰落的拽拉下,正以盛极而衰方式从峰巅向下滑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超级硬通货即石油、天燃气、粮食与强势卢布支撑下,极大增强俄国综合国力与对世界的影响力,且以水涨船高方式来带动扩大俄语对世界的影响力,俄语的地位开始了从波谷的向上攀升。与其多学英语还不如多学俄语及其它有用小语种。2022年3月,首次由教育部审定推出初中生俄语课本出台,正是顺应了俄语的地位提升的大势。

  从俄乌战争与美国衰落的大势来讲,如同美元是美金的荒谬说法,英语是“世界语”的说法也是英美与国内公知对我们洗脑。所以真的没有必要高看英语,更没有必要对其过度崇拜。

  在英美衰落的大背景下,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依附于英美的英语“世界语”时代也必将一去不复返了,坚决砸碎“英语枷锁”势在必行。

  从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上的自动翻译技术进展来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无论汉译英,还是英译汉,无论是语音(口语)翻译,还是文字材料翻译,自动翻译技术不仅能做到翻译速度快,准确率也越来越高,自动翻译技术取代人口翻译时代已到来,从这个角度讲,也沒有必要把强制性把英语作为必修必考课。

  八 全国考生对今年高考英语的“高难度”是怨声载道

  2024年高考结束后,英语全国卷的试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024年的英语全国卷不仅延续了以往的高标准、严要求,英语还难出“新高度”!多数考生英语考试听到结束铃响后直接崩溃,纷纷衰叹:”英语难如登天”。不少考生与一线教师都敏锐地察觉到2024年的高考英语难度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高考英语的挑战可谓层出不穷,听力不易攻克,语法更是深奥难懂,特别是写作更让人倍感棘手。英语考卷中的“小作文”是对考生综合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而部份英语不好男生连英语句子与语法都弄不明白,还怎么写英语“小作文”,干脆选择放弃。

  在网上察看各地考生对于高考英语的反馈,不难发现,他们的声音出奇地一致,几乎都在感慨:今年的高考英语难度着实不小啊!以下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们对今年高考英语过难的抱怨之声网贴:

  回溯数载,相关部门曾提出降低英语科目分值与难度的设想,然而,审视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英语试题在初始阶段的确相对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难度明显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今年的新高考英语题目难度颇高,不仅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声浪,更是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忧虑。有识之士纷纷表达关切,甚至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命题人如此大幅度地提升考试难度,可能会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笔者非常赞成红歌会网11月2日“李光满:如果无法阻止和化解这场危机,中国将不战而败”与11月6日“李光满:如何阻止和化解这场危机,坚决圢赢这场危机”两文的观点,他所说的重大危机就是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跌的负增长危机,而人口负增长危机必将导致理工科专业招生的生源数量危机。红歌会网4月12日“余云辉:如何破解敌人最阴毒战略——消灭中国新生人口”一文也对我国新生儿出生率断崖式下跌严峻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如果将新生儿出生率断崖式下跌恶果进一步延伸。可以预计,不出十年,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招生将面临的空前生源数量危机,如果现在还用“英语枷锁”来进一步大量淘汰英语不好的理工科人才特别是“理工男”,这不成了雪上加霜与错上加错,缺之足够的理科人才支撑,必将严重削弱我国今后科技创新能力与有可能重蹈美国覆辙。当然,补救的办法还是有,趁十年之内高校理工科生源数量还差强人意的十年“窗口期”,应立刻自砸“英语枷锁”,且不论文科生,必须率先取消理科生高考中英语必考的“英语枷锁”。如果教育部仍继续坚持高考中英语必考,可退而求其次,起码把理工专业考生英语高考难度与英语在高考总分中占比大幅下降,以尽可能把那些英语不好的理科人才特别是“理工男”录取到高校,这就能通过“以丰补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十年后因理科生生源数量断崖下跌所导致的科技人才供给危机,也能避免重蹈美国覆辙。

  九 教育部能否效仿外交部敢于自我“英语减负”与自砸“英语枷锁”

  按正常而不是反智操作,高校理工科专业衡量与录取考生的主要标准应是其数理化功底即数理化成绩,英语考试不是不可以有,但英语考试难度应降到入门级别,且在录取总分中占比不应高。而实事是,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均存在英语考试过难与录取总分中占比过高两大问题。

  最近一篇题为“中国本科生录取人数,男生只有1/3”网文作者提到,看到一个离谱的数据,中国本科生录取人数,男生只有1/3。

  从2013-2022年,本科生年录取人数增加了147.9万人,其中男生只增加了15.5万,女生增加了132.4万。相当于这10年本科教育增量,90%给了女性。

  男女比例,从男生占49.3%,滑落到只占37%,相当于男女比例58:100,男生只有女生的58%。

  网文作者表示看不懂,首先怀疑这是错的,但以上原始数据来自教育部网站,是可靠的,不过实际状况也很让人震惊。

  笔者给出的解释是由于英语在高考总分中占比高,大幅提高了擅长英语的女生在高考中的录取人数与比例。

  从性别角度看,女生更具语言天赋,从中小学到大学,女生的总体英语成绩总是高出男生一大截,高校外语专业中女生占比在80%以上,最极端情况是一个班全是女生。表面看,报考理工科专业的女生成了过难英语高考的最大收益者,但从理工科专业录取学生性别比看,女生占比在15%左右,且成绩偏低,缺乏自信,理工科专业女生毕业后转行退出理工科专业比例也比男生高得多,两院院士中女院士占比也不过5%。明明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是以并不擅长英语的“理工男”为主(女生占比在15%左右),且不论文科,那就应率先降低理工科专业高考、考研中英语考试难度与录取总分占比,尽可能把数理化成绩优异却不擅长英语的“理工男”录取进来。但如今的理工科专业高考与考研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过难英语考试录取过多培养起来“事倍功半”与“转行率高”的“理工女”。同时过难英语考试如同无形的“英语枷锁”,把不少数理化成绩优异却英语成绩不好的“理工男”淘汰掉,或因他们英语低分数拖了总分的“后腿”,即使勉强考上也无法上一流名校,只能被迫到“三本”地方院校屈尊就读,他们将来即使考研读博,也会因其(“三本”)的“第一学历”而影响其个人发展。

  中国高校用无形的“英语枷锁”来变相淘汰英语成绩不好的“理工男”,难道想重蹈美国覆辙?不管美国理科基础教育有再烂,美国还可通过“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来满世界“收割”理科天才,而中国能向谁“收割”?能做到少被美国“收割”就是万幸!

  北大教授路风在3月20日红歌会网“重振增长的关键在于解绑中国工业体系身上的枷锁”所提“跟随式思维范式”是中国近代以来几代知识精英长期存在的一个思想障碍,也是绝大多数前殖民地国家知识精英头脑中不同程度都存有的,不仅是这些国家最后都不能完成真正工业化的重要原因,而且“跟随式思维范式”也是“英语枷锁”产生的根源。中国的大多数知识精英一直沉迷于“跟随式思维范式”中不能自拔,既然沉迷于“跟随式思维范式”,那就必然强制全国近3亿从大学生到中小学生学盎撒人的通用语言英语,以便向西方特别是向一切向美国学习。时至如今,如今盎撒国家老大美国一副熊样乱相,正加速衰落,还严格限制中国留学生去学人工智能等敏感专业。真不知道如今的中国还能通过英语来向美国与盎撒人学什么?今天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全也很强的工业制造体系,“跟随式思维范式”的合理性已消散,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依附于“跟随式思维范式”英语的重要性也直线下降,再继续强制性把英语作为必修必考课也就毫无必要,所以坚决砸碎“英语枷锁”势在必行。

  今年3月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举行外交主题的记者会。在这次记者会上,出现了一件新鲜事,王毅外长在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译员已经不再把王毅外长的回答译成英语了。在这次记者会上,译员只把记者用英语提出的问题译成汉语,或者把记者用汉语提出的问题译成英语。译员只做了这两类工作,就没什么别的事了。这次记者会,外交部翻译的劳动强度大大地降低了。

  多年来,我们外交部的翻译们工作都太劳累了。每年人大会上,有两次相对更为重要的记者会,一次是外交部长的记者会,一次是国务院总理的记者会。在这两类记者会上,译员不仅要翻译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还要把对问题的回答全文译成英语。这样的记者会,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在语言互译的程序上,导致记者会全程所能够提出的问题和所能够回答问题的数量大大地被减少了,当然所提供的信息量也就相对有限。这次外交主题记者会,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王毅外长回答了21个记者提出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时间长度,过去那种记者会,估计王毅外长顶多回答十一、二个问题,而且肯定还要超过一个半小时。现在的记者会,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大地增加了。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

  要知道外交部是典型的涉外部门,外语是其量重要的对外工作与“外宣”语言,但外交部却敢改变沿袭多年的老规矩,搞一场不再提供全程英语翻译的记者会,笔者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外交部敢自我“英语减负”与自砸“英语枷锁”,这也是在英语重要性下降大背景下的顺势而为之举,外交部胆量与勇气值得充分肯定,对比之下,人们不禁要问,外交部能做到的 教育部及高校系统为何不能做到?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盎撒强盗早已连“皇帝的新装”都不要了,开始“挥舞廉刀”明抢了,按王毅外长说法“美国连巧取都没有只剩豪夺”!那中国还有必要去学盎撒强盗的“强盗语言”?难道教育主管部门还打算继续“与盗为伍”与“与盗为师”不成?

  (作者刘云电子信箱:liuyun767@163.com )

  【文/刘云,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