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理想园地

是这位省委书记保留了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2024-10-27 08:38:32  来源: 海大富富富   作者:海大富富富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改革风暴,人民公社体制走向瓦解,联产承包责任制如同不可阻挡的浪潮,席卷了每一个农村。但在河北省,一个名叫周家庄的小村庄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坚持集体化道路。全体3055户村民在一张“不分家协议书”上摁下了手印,拒绝单干。他们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村主任雷金河身上,等待他为村庄争取一个机会。

  然而,这场与政策“逆行”的决定,并不是雷金河能轻易扭转的。经过一番奔波求助,他最终来到了省委书记李尔重的办公室。面对这位省领导,雷金河能否说服他支持周家庄的集体化坚持?李尔重会站在他们这一边吗?

  经济改革的背景与挑战

  在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正站在转型的风口。长期以来,人民公社作为农村的基本经济和社会单位,承担着管理和分配的双重功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体化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笨重,无法有效激发农民的个体生产积极性,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到了1982年,中央政府决定推行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将土地的经营权下放给个人或家庭,通过“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赋予农民更大的自主权和更直接的经济利益,以此激发他们的生产激情。这项政策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几乎每个村庄都在讨论如何实施新的制度,如何在新框架下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在河北省的周家庄,情况却有所不同。周家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加之历史上较为完善的水利设施和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其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条件均较周边地区更为优越。在农业生产上,他们更倾向于维持现状,保持集体化的经营模式,认为这样更能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稳定。

  周家庄的特殊选择

  雷金河作为周家庄的村委会主任,在村中的文化礼堂召开了一次全体社会大会,会场内挤满了来自村里的3055户家庭的代表。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让全村人民共同决定,是继续走集体化道路,还是像其他村庄一样实行分家单干。

  会议上,社员们积极参与讨论,他们围绕着是否继续走集体化道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尽管有少数人提出了分家单干的想法,认为这可能会给家庭带来更直接的经济收益,但更多的社员仍然倾向于保持集体生产。

  随着讨论的深入,雷金河提出了用“不分家协议书”来确认大家的决定。他展示了一张巨大的白纸,上面清晰地印着协议的内容。协议书的内容简明扼要,核心是保持集体化道路,共同努力提高村庄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水平。接着,村中的男女老少都纷纷走到前面,每个人都将自己沾满红墨水的手掌印在协议书上。

  雷金河的努力与挑战

  尽管周家庄全体社员在大会上几乎一致通过了“不分家协议书”,选择继续走集体化道路,但这并不是最终的胜利。全国范围内,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潮已经势不可挡,雷金河带着全体社员的期望,怀抱那份满是手印的“不分家协议书”,开始了他向上级政府求情的旅程。

  雷金河的第一站是县里。县政府的领导对中央的政策相当重视,他们认为家庭联产承包是大势所趋,任何地方都不应例外。县里的干部对周家庄的坚持感到困惑,也有些犹豫不决。雷金河详细向他们解释了周家庄的现状,强调村里的经济水平和社员们的生活条件比周边村庄都要好。尽管如此,县里还是没能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建议雷金河继续向更高一级的领导反映情况。

  接下来,雷金河走访了地委,带着周家庄全体村民的请求,他希望能在这里获得更有力的支持。然而,地委的态度依然谨慎。他们承认周家庄在集体化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面对中央的政策,他们也不敢轻易表态。几次求情后,雷金河仍未得到明确的回应,只能继续奔波。

  历经一番周折,雷金河终于把目光投向了河北省委。他知道,如果省委能够理解和支持周家庄的选择,事情就有了转机。于是,带着“不分家协议书”,他来到了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的办公室。

  李尔重是个务实的领导,对于农村的情况十分了解。他听完雷金河的汇报后,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你能保证,如果保留公社,社员们的收入能增加吗?工农业生产能有所提高吗?”这两个问题直接击中了周家庄的核心——如果坚持集体化,是否真的能够比分家单干做得更好?

  面对这些直击要害的提问,雷金河没有丝毫犹豫,拍着胸脯作出了明确的承诺。他向李尔重保证,即使周家庄不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社员们的收入也一定能高于那些分家单干的农民。雷金河详细解释了村里的生产情况,展示了周家庄通过集体力量在农业机械化、水利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并提出只要继续维持集体化管理,村里的工农业生产绝不会落后。

  李尔重看到雷金河态度坚决,言辞恳切,便作出了支持的决定。他表示,既然周家庄的情况特殊,如果他们有信心保持集体化,并且能够让社员们生活得更好,那么就允许他们继续保持集体经营。

  集体化的成就与福利

  在李尔重和雷金河的共同推动下,周家庄得以在改革浪潮中保持其集体生产的模式。虽然全国上下都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村庄纷纷转向单干,但周家庄却在各方的努力下保留了集体经济的框架。尽管体制上从“公社”改为“乡”,但本质上,周家庄依然是一个集体所有制的社区,依旧维持着原有的集中耕作和统一分配的生产模式。

  村里的田地仍由集体统一安排,农业生产由大家共同出力,社员按照工作量记工分,年终根据工分进行统一分配。这种模式让村民们能够享受到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个体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村里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水利设施也在集体的力量下得到了维护和扩展,村庄的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在改革初期,虽然有少部分农户尝试了单干,分出了一些土地进行自主经营,但他们很快发现,单干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收益。两三年后,这些农户发现,单干的经济收入并不比集体经营更高,甚至在一些方面还有所不如。因为他们失去了集体经济下的社会保障支持,遇到自然灾害或者生产中出现问题时,个人很难独自应对这些挑战。因此,这些曾经尝试单干的农户,又自愿回到了集体的怀抱,重新加入了统一生产和分配的模式。

  早在1981年,周家庄的集体经济就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当年,村里家家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成为当时周边地区中率先实现这一生活改善的村庄。

  从1982年开始,周家庄进一步将集体福利制度延伸到了更多的社会层面。对于村里的老年人,尤其是年满65岁的老人,村里开始发放一定金额的养老津贴,孤寡老人则受到了特别的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家庄的福利体系越来越健全,逐渐覆盖到了村里的所有弱势群体。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村民也开始享受到来自集体的经济补贴,确保他们在生活上得到足够的支持。除此之外,村里的水电费用也得到了集体经济的补贴,使得村民们的生活成本得以降低。

  持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周家庄在坚持集体化的道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从最初的集体耕作、统一分配,到后期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周家庄用实践证明了集体经济模式在特定环境下的强大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到2015年,周家庄的工农业总收入达到了101123万元,创下了村史上的新高。集体生产使得村里的资源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统一的管理使得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更加顺畅。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村里投资引进了多台先进的农业机械,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集体力量的协调发挥出了明显的优势。村民们集中劳动力进行耕种和收割,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保证每块田地都得到同样的照料。

  乡办企业逐渐从简单的手工业过渡到初具规模的工业生产,形成了农工商并举的综合经济体。在村集体的带动下,一些小型加工厂和生产企业相继成立,村里的年轻人不用再外出打工,而是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到2015年,周家庄的人均年终现金分配高达13189元,远高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每一个参与集体劳动的村民都能根据工分分配到合理的报酬,而村里的公共积累则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和提供各种社会福利。

  参考资料:

  [1]张子云.集体经营模式下的农民共同富裕之路——周家庄人民公社调研报告[J].农村实用技术,2023(8):24-2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