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右二)齐心(右一)夫妇和黄静波(左一)等在一起。(中红网红色图库)
在秋风习习的中秋时节,迎来了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仲勋同志是我的老领导。我今年96岁,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大多数时间是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而且多次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对我既有教诲之德又有知遇之恩,是老一代革命家中对我影响至深的领导之一。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以十分崇敬的心情,深切怀念这位对党和人民有重大贡献的伟人,深切怀念我师长般的老领导。
一、仲勋同志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仲勋同志13岁加入共青团,15岁转党,19岁从事兵运活动,在西北军里组织发动了“两当兵变”,20岁与刘志丹等人先后开辟照金和南梁革命根据地,并当选陕甘边苏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左”倾路线造成严重损失下,他和刘志丹、谢子长、高岗等战友经过转苦卓绝的斗争,把根据地一次次重建起来,终于在1935年5、6月,使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连在了一起。在中央红军向北转移到达陕北的时候,陕甘宁根据地已在20多个县建立了革命政权,游击区扩建到30多个县。在全国苏区丧失殆尽的情况下,保存并壮大了陕甘宁苏区,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仲勋同志始终站在刘志丹等同志的正确路线一边,并在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征有了落脚点,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有了大本营和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有了这个平台,才有了在延安13年扭转乾坤的历史。所以,仲勋同志和他创建西北根据地的战友们以及这块土地上的广大群众,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二、仲勋同志是从群众中来的群众领袖,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者、创造者,更是模范的执行者。
习仲勋同志在创立、建设、巩固和保卫陕甘边根据地的斗争中,由于刘志丹的教诲和影响,他非常重视群众工作。他尊重群众、平等待人,关心群众疾苦,遇事和群众商量,生活上也和群众、干部与红军战士一样,勤俭朴实,因此和群众建立了鱼水相亲的关系。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在“习仲勋从群众中来”一文中,讲述了许多他在这方面生动、感人的故事。正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他在关中任特委书记6年,在把守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重任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1943年2月,仲勋同志调任绥德地委书记。这时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在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开展起来。绥德是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是延安通向各抗日前线的交通要道,也是抵御日寇渡黄河西犯我陕甘宁边区的前哨阵地,任务十分艰巨。他一到绥德,就把搞好生产、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当时我任清涧县县长,隶属绥德地委。真没想到,关中分别数年之后,我又能有幸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也正是在这里,耳闻目睹了他的许多优良作风和为人品德。仲勋在抓生产中亲自到农村、田头,边了解情况边帮助老乡干活。他经常在炕头和农民促膝谈心,问寒问暖,了解群众的需求。劳动模范刘玉厚,就是他到绥德郝家桥村向当地农民请教生产时发现的。他帮助村里和刘玉厚总结经验,安排计划,并大力推广刘玉厚和郝家桥村的经验,掀起了生产热潮。生产变工互助组、工副业生产和劳动竞赛,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绥德地区陆续涌现了许多先进乡、村典型和模范人物。
清涧县任家峁村在共产党员白徳的领导下,全村妇女纺纱织布,完成了5个粉厂,养猪700多头,做到了布多、粉多、粮多、肉多,同时严格禁赌、禁烟,因而任家峁村被树立为县模范村。材料报到地委,仲勋同志十分重视,他说:“这样好的带头人,你们应该好好总结,好好宣传,鼓励大家向他学习。”我们就把白德的事迹编成秧歌剧《访白德》,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清涧的大生产运动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是年11月—12月,在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期间,白德同刘玉厚、吴满有等17位劳模应毛泽东主席邀请,参加了大生产经验座谈会,同时受到朱总司令的嘉奖。
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穿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但真正自觉的上升到党的路线,上升到理论,还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和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主席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领导经济建设成绩卓著的22名生产英雄:王震、习仲勋、马文瑞等(我也荣幸获此殊荣),亲笔一一书写奖状。题词内容最多的是:面向群众、善于领导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为群众谋福利等。22个生产英雄是毛主席树立的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群众路线从此成为党的优良传统。
在仲勋同志的领导下,绥德地区很快实现了毛主席的号召“丰衣足食”。仲勋同志在绥德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掌握政策。他的优良作风和工作方法对我和地区各县领导,都有极大的教益和影响。
三、富有创造精神,使仲勋同志革命业绩大放异彩,也使他在各个时期为党为人民做出了特殊贡献。
1942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会长谢觉哉为配合整风学习,在《解放日报》开辟专栏,以“焕南”作笔名,发表了60多篇文章。文章一发表,便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好评。其中一篇“怎样当好县长”,就表扬了专员兼县长的习仲勋,称赞他很能创造。仲勋同志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毛泽东思想领会深刻。因此,他总是在联系实际中创造地性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工作总是别开生面,独辟蹊径。毛泽东用“炉火纯青”四个字对他给予高度赞扬。
令我惊讶的是,经过16年的政治磨难,复出后的仲勋同志,他的创造精神,他对革命工作的火热激情,仍然不减当年。
1978年4月,仲勋同志对我说,中央要他去广东工作,他希望我随他去广东。十年“文革”,我在辽宁抚顺被批斗、关押和“专政”长达11年,是在王震同志帮助下回到北京。我说:“您是我的老领导,到广东我当然愿意,可是我到吉林工作中央已下了文件。”仲勋当即说:“你不要顾虑,有关方面的工作我来做。”不久,中央就把我任职的命令改到广东。
初到广东,真是百废待兴,举步维艰。广东历史遗留的“文革”中制造的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再加上物资贫乏,群众生活困苦,边境县群众“逃港”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还有百万青年待业,问题千头万绪。但事情有轻有重,工作有先后缓急。仲勋在抓全盘工作的同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干部群众。在群众“逃港”问题上,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当年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冲破重重封锁从国统区往延安跑,现在为什么边防线老百姓往香港跑?小平同志说的对,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一定要改,舍出老命也要改。我们当年打天下,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面对百万青年待业,他焦虑地说:“广东是对敌工作前沿,国家没有工业布局,广东建加工厂自己没钱,香港有钱敢不敢借?敢不敢用?”他还问过我,向中央要特殊政策,像陕甘宁边区一样,怕不怕第二次被打倒?我说我不怕,问题是你由于《刘志丹》小说被诬蔑反党事件帽子戴了16年还没有摘,有政治风险的不是我。仲勋同志说:“我不怕,我已经和谷牧同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沟通了。小平同志听了我的汇报后说,‘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殊政策,’‘要杀开一条血路’。”在仲勋同志的争取下,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在政治体制上,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建立特区创造了条件。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上,仲勋亲自抓“三来一补”(即来料、来样、来设备补偿贸易),实际上是引进了私人资本,突破了长期以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禁区和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使广东的城乡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仲勋同志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开辟了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三来一补”是他在探索路上投出的第一块石头。“三来一补”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史家认为这是改革开放的元年,是改革开放的起点。
多年来,我在仲勋同志领导下工作。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勇挑重担、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甘当人民公仆、一心为群众谋福利的思想作风,和他豁达大度、宽厚待人的高尚品质,都给我流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刚刚复出,就勇于站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无私无畏,一身是胆,带领我们披荆斩棘杀出血路,为改革开放大业,为广东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了不朽功绩。这也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作者系老红军、广东省原副省长、青海省原省长。此文写于2013年10月1日,载于2014年3月3日《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习仲勋纪念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