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吕梁山上的焦裕禄 秋水河畔的邓书记

2014-04-29 17:48:41  来源: 新浪博客   作者:张福荣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怀念临县人民的好书记邓峰

  邓峰——上世纪60年代山西临县人民的县委书记,他鞠躬尽瘁大公无私!他忘我工作忠诚于党的事业!他深得临县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邓峰是个好书记,红薯片片救了临县人民的命”这句话至今都在临县广为流传!临县六七十岁的老人们至今提起邓峰,总会有邓峰下乡蹲点,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故事。很显然人们讲邓峰书记的事迹,除了怀念之外,还有对邓书记式的党的好干部的期盼!

  邓峰在临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焦裕禄,因为邓峰在临县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事迹历历在目。

 

 

  

吕梁山上的焦裕禄 <wbr>秋水河畔的邓书记——记临县人民的好书记邓峰

 

  

吕梁山上的焦裕禄 <wbr>秋水河畔的邓书记——记临县人民的好书记邓峰

  邓峰同志离开我们将近20年了,但临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一代一代会怀念他!

 

  邓峰同志1962年12月从介休县调来临县任县长,1964年代理县委书记,1965年任县委书记。

 

  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对工作兢兢业业,实事求是; 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处处事事为人民利益着想。

 

  他公而忘私丶关心同志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德永远在激励着临县人民。

 

  他是临县人民的榜样,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

  

吕梁山上的焦裕禄 <wbr>秋水河畔的邓书记——记临县人民的好书记邓峰

 

  

吕梁山上的焦裕禄 <wbr>秋水河畔的邓书记——记临县人民的好书记邓峰

 

  

吕梁山上的焦裕禄 <wbr>秋水河畔的邓书记——记临县人民的好书记邓峰

  邓峰书记经常下乡蹲点,同群众同吃丶同住丶同劳动

 

  一九六五年,临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尽管全县人民积极抗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因灾情十分严重,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迫在眉捷。临县县委政府在邓峰书记的倡导安排下,一面召开各类会议积极发动群众以工代赈, 以足够的信心与灾情做斗争,一面全县抽调40多名采购员专职到河南、四川等地采购署干、萝卜丝、面粉、粉渣等代食品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全县设30个发放点,多数不能通车。代食品数量之多,除沿川勉强能通车的直接送外,中转存放数量还很大,邓书记三五天就到副食品公司了解一次情况,当他知道外地采购回来的食物存放困难时,决定将这些中转代食品放进临县人民大礼堂这个开会场所,有人担心开会没有地方,邓书记坚决地说:“会我们可以在院子里开,广场上开、地里开,代食品坏了,群众吃什么。”由于措施得力,群众生活安排的妥善,六五年不但没有饿死人,而且连外流的也没有,给六六年全县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全县人民怀着万分感动的心情,用淳朴的语言赞颂:邓峰是个好书记,红薯片片救了命。

  邓书记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因此第一手材料掌握的特别多,加之人勤才秀,写材料从来都是自己动手,有时日以继夜,连夜写作,营养又跟不上,所以体力消耗很大,特别是掉发现象严重,可他从不言谈,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发现他满头乌发渐渐脱落,心里感到阵阵难受,于是打听到一种治疗脱发的药来给他吃,当他发现药费在财务报销了时,马上找这个同志进行了批评,亲自把药方从财务上抽出,自己付了钱,同时对办公室和财务人员强调,他本人不签字的条据一律不得支付。从此财务上再没有支付过他个人开支的经费,也没有见过他签字的条据。 县内规定,每年拨伍仟元特需费由县长直接掌握,但几年中邓书记却分文未动。

 

  邓书记对子女要求特别严,在他担任县长、县委书记的数年中,从来没有见过他爱人和孩子们跟随他看过戏和电影。一次机关放映电影通讯员硬是把他的四岁小儿子拽去看,孩子睡了,通讯员将他报到屋里,邓书记知道后,批评了通讯员,很严肃地说:“我怎么能特殊呢?别人家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接呢?”邓书记家就住在大礼堂对面,一次,招待所的大师傅去看戏,顺便带他的小儿子去礼堂,邓书记发现后,严肃地问爱人和儿子买票了没有,不买票都去看戏,今后想看戏,一定要买票。

 

  邓书记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身边人和家里人的。

 

  遭灾吃署干,红薯大有功。那场大灾后,临县人民与红薯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其买红薯,不如种红薯,经过试栽,临县大部分土地适应红薯生长,邓书记就号召全县种红薯,六六年全县大搞红薯育苗,大面积栽植,并获得了大丰收。从此开始,红薯成了全县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食粮。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