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大仇深的贫农后代
记得1963年有一首歌唱雷锋的歌,第一段词是:“生在湘江边,血泪伴童年,猪食当饭用啊,树叶当衣衫,狠心狗地主,把家给拆散,喝口湘江水呀,迎着秋风站,七岁的雷锋不低头,仇恨记心间……”
1940年,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现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解放前,他一家亲人相继含恨死去。时年7岁的雷锋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他活了下来。
雷锋的爷爷雷新庭,租种地主的田地,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雷锋3岁那年的年关,地主像凶神恶煞一样前来逼债,不管卧病在床的雷新庭死活。雷新庭悲愤交集,病情加重,在过年的鞭炮声中含恨死去。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北伐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后遭到国民党的迫害,被打成内伤和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1944年又遭到日寇毒打,新伤加重老病,翌年病危不治身亡。
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就外出当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肺结核。又病又累,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黑心的资本家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一个连哀怨都不敢的小童工,默默的死去了。
因为家里缺粮,雷锋的弟弟活生生的被饥饿夺取了生命。
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
雷锋的母亲是一个受尽旧社会折磨的苦命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过于贫穷,父母没能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6岁时就来到雷家做了童养媳。她耗尽血汗艰难的维持雷家的生活。在雷锋不满七岁时,她被地主唐四滚凌辱后悲痛万分而悬梁自尽。
雷锋成了孤儿。邻居家的一个贫苦老奶奶收养了他。雷锋常常上山为老奶奶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地主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锋到山上砍柴,被地主婆看见后破口大骂,骂后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从此,雷锋手背上留下三条伤疤。
二、毛主席的好战士
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湖南长沙望城解放了。雷锋从此脱离了苦海,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幸福成长。他参加儿童团,进小学读书,并第一批加入了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
1950年初,土地改革开始,雷锋分得3.6亩耕地,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如床、蚊帐、锅、箱子等。
1956年,他小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先后在乡政府当通讯员、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被县委机关评为“工作模范”。
1957年2月,雷锋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根治沩水河中,他被评为工地模范。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
1958年秋,雷锋怀着无限的深情,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
1958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
1959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由于新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危胁,1959年12月征兵开始时,雷锋迫切请求参军。他向舍不得放他走的焦化厂领导、同志们申明了他情愿流血牺牲也要去保卫祖国的革命大义,跑了几十里路到辽阳市兵役局表示决心。他身高、体重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由于他深厚的阶级感情、坚韧的革命信念、先进的工作业绩,感动了征兵工作人员,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
1960年1月雷锋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还光荣的当选为(部队驻地)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革命大熔炉里,他牢记阶级苦,不忘报党恩,孜孜以求的学习、实践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锻炼成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以“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他从1958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到了部队他认真的通读了《毛选》一至四卷。如,他在日记中写道:
(1959年6月26日)我是在1958年夏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过学习,提高了阶级觉悟,武装了头脑,增强了本领。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学习到的理论、观点对照联系自己的思想、劳动和周围的一切实际事情。这么一联系,不仅加深了理论的理解,而且更有助十政治理论的提高。如通过学习毛主席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文章,我清楚地明白了,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立场,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阶级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说法。……今后,我还要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1960年11月13日)
一、学习毛主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二、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分析当时历史背景。
(一)分析每篇文章对当时革命运动起了什么作用。
(二)主席为什么分析这个问题。
(三)主席在文章中提出几个什么观点。
(四)主席的方法论是什么。
(五)联系个人写心得体会。
(1961年11月26日)
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我要以黄继光、董存瑞、方志敏等同志为榜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
坚实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使雷锋在各个平凡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只要是革命工作,他就干一行、爱一行且又红又专。
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慷慨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
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
他在担任校外辅导员时,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我军的光荣传统,宣传革命的英雄人物,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他谦虚谨慎,受到赞誉不骄傲,虚心像别人学习。他甘当无名英雄,做了好事不留名,从不夸耀或表白自己。
他一贯为公勤俭节约,以爱护、节约公物为责;他一贯对己艰苦朴素,以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为荣。……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在执行公务的意外事故中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22岁。
三、人民的疼爱
虽然雷锋入伍不满三年,他的高尚思想和事迹早已在抚顺的党政机关、人民群众中盛传。“雷锋精神”之花在军民心中分外鲜艳。人民本就爱他、敬他、关注他。雷锋的逝世引起了抚顺人民巨大悲恸和深切哀思。出现了十万多群众(其中绝大部分群众是自发的)含着热泪送别雷锋的动人场面 ……
1962年8月16日清晨,抚顺广播电台广播了雷锋因公牺牲的消息。人们奔走相告哀思流动,群众无不沉痛惋惜。一大早,市人大委员会把紫檀色的棺木送到,据说是当时的抚顺市委书记坚持捐出为自己母亲备办的寿木。各军地单位都送来花圈,花圈多得不可胜数。其中还有雷锋辅导过的小学生们亲手扎的花圈。
8月17日抚顺军民的心情像天色一样阴沉。
下午1点,“公祭雷锋同志大会”在抚顺市望花区区委礼堂举行。雷锋的灵柩停放在主席台正中,灵柩上覆盖着鲜红的军旗,军旗上安放着雷锋的军帽。沈阳军区送的两米多高、扎有彩蝶的花圈浮放在灵柩上面。雷锋身着军服的遗像放在正中央,周围是鲜花和松柏。
预计和自发前来祭奠的群众越来越多,礼堂挤不下,就站在院子里,最后蔓延到大街上。为了能让外面的人都听到哀悼活动,在院子里临时架起了高音喇叭。
雷锋所在团团政委韩万金致悼词,雷锋所在连指导员高士祥介绍雷锋生平事迹,雷锋的战友们手握钢枪为雷锋护灵。
从望花区政府大院到抚顺第七百货商店的和平路有一公里,由于马路两旁送别雷锋的人太多,灵车车队行驶速度不得不放到最慢,且时开时停,用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走完。
送灵群众自发地戴上了白花和黑纱。跟随在车队后面,浩浩荡荡。哀悼雷锋的抚顺人民纷纷涌上街头,从抚顺第七百货商店到戈布北沟烈士公墓的十多公里长街两旁,也形成了厚厚的送灵人墙,人们脸上或泪水、或悲伤、或凝重,都为雷锋的逝世感到心疼和惋惜。当时人口六十多万的抚顺,就有十万以上的人给革命战士雷锋送葬。
到了戈布公墓,先来的战友已经挖好了墓穴。墓前摆放着当地群众坚持摆放的一张供品桌子,上有点燃的香,馒头、各种菜果和筷子,表达了群众对雷锋的真挚情意。
战友们一起把雷锋的灵柩从灵车上抬下来,抬得非常平稳,稍微歪一点,马上就有人喊出来纠正,雷锋的棺木非常平稳地放进了墓穴。战友们转了好多圈,哭着不愿意埋土……雷锋的墓前立有一块木制的碑牌,上面用毛笔字写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三一七部队班长 抚顺市人民代表 雷锋烈士之墓(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