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英雄壮歌,英雄赞歌——追记志愿军伤残英模唐生禄

2019-08-17 08:21:32  来源: 今日头条   作者:定西日报记者 王长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24年,一个小小的生命降生于甘肃省定西县西巩驿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时运多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这个小生命还在襁褓中,就被父母带着一路逃难,最后落脚在该省榆中县符家川白岭子阳山崖下挖窑蜗居……

  12岁那年,也就是1936年红军长征过境甘肃定西、榆中,兵荒马乱,大人们都躲在山窑不敢出来,破衣烂衫的尕娃六蛋(唐生禄小名),不怕天不怕地,天生好奇,跟在后面左右观察,有一次红军就跟他问要到哪里山路怎么走,他说不偏不倚往前,后来干脆还给红军带了一段路,作为回报红军奖给他一些饼干等吃的,多少年忍饥挨饿,唐生禄总能回忆起当时吃这些饼干的甜蜜时光......事实上,从出生一直长到19岁,唐生禄一家,替人打长工短工、牧羊又挡马,就这样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英雄壮歌,英雄赞歌

  九死一生 身陷囹圄

  艰难困苦,养心不肯,父母省吃俭用,先后供帮唐生禄读过6年私塾、考入伪宪兵学校,后来辍学回家种地务农,与几位兄长多次被抓壮丁,抓了逃、逃了再被抓……

  1943年,甘南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国民党政府抓兵征粮、苛捐杂税的残酷压榨,爆发了一场由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民众参加,反抗国民党残暴统治的农民武装起义,史称“甘南农民起义”。

  19岁的唐生禄,加入到这十多万人汇合成的革命洪流中,老人们至今口口相传他当年与王仲甲、肖焕章等勇士们一起“跑土匪”的情形,前不久更有陇右地下党负责人、94岁离休老干部董应清为他这一段历史经历出具重要证言,言之凿凿、堪为信史。

  起义爆发后,国民党闻讯,从陕西调来国军第七师、第十二师和五十九师,向起义军疯狂进攻。起义坚持8个月后不幸失败,榆中、定西县等地的地方自卫队轮番“清乡”抓捕起义人员。唐生禄遂与众起义人员一起,转入陇右地下党,进行武装革命工作,参加了“水家坡夺抢”等一系列地下武装行动。

  

英雄壮歌,英雄赞歌

  1946年的一天晚上,在甘肃省渭源、会川等地开展地下武装革命的唐生禄,与战友发起一次夺枪“兵变”,趁夜色渐深,机智配合,下了国民党县保安队哨兵的两把长枪、一把短枪。事关重大,不敢久留,唐生禄星夜兼程回到榆中老家,将几把枪支先后藏在白岭子远近有名的石峒山、石峡沟各处,准备伺机北上延安寻找革命大部队。

  在渭源、会川夺枪“兵变”事发,榆中、定西地方自卫队和县保安团接令轮番追捕,强逼唐家父母交出“要犯”儿子唐生禄,同时命令爪牙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人和枪。经过翻箱倒柜的几番折腾,由于没有找到唐生禄和枪支,县自卫队长郝占彪气急败坏,令部属喽啰一把火烧了唐家的草房土屋。唐生禄父母无家可归,被迫流落到邻县临洮西乡,逃难活命将近一年。

  在这样的困境下,唐生禄自知白岭子难以活命久留,便与多名地下武装战友取得联系,决心一起准备奔赴延安寻找组织。谁知一上路,即遭自卫队与保安团的围追堵截。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东奔西突,在熊熊烈火中拚死抵抗,有几个战友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头颅被割下悬挂在内官营城门。危急中,唐生禄乔装打扮成“长衫大学生”,一次又一次躲开追捕。不料,在前往延安的必经之地---定西城外王公桥,过哨卡搜身时被捕,被监禁在定西监狱。

  军旗照相 先模荣誉

  1949年8月,甘肃各地先后迎来解放。定西和平解放前两个月,时逢国民党进步力量蒋云台(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军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所部119军扩招,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拒不认“罪”的地下武装革命人员唐生禄,由国民党定西监狱转交接入蒋云台部从戎,12月8日,唐生禄随部起义。起义后,119军被整建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唐家兄弟所在的244师,被改编为独立第三军第7师。稍后,第7师整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七军20师。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0月,第七军20师、21师先后奉命在山东周村,改编为志愿军特种兵部队,所属18个高射炮兵营,唐生禄随部首批赴朝参战。

  唐生禄在朝鲜战场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先后两次负重伤。

  1951年3月,唐生禄第一次伤愈归队,被编入志愿军防坦克歼击炮兵31师401团后勤连,先后任班、排长,率领战友一起向前线运送弹药物资给养。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唐生禄获得了志愿军战场重大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极高荣誉,也获得国家领导人与各地到京参加国庆观礼仪式先模人员佩戴的建国一周年纪念章。

  1952年末至1953年初,志愿军炮兵基层指战员唐生禄,因再次身负重伤,与众伤病员一起被送回国,起初他在辽宁瓦房店拥军医院治疗,后被护送至重庆歌乐山部队医院救治,后转入重庆志愿军干部疗养院治疗与休养,前后4个年头。

  永生难忘 三次落泪

  赵云福回忆,当年唐生禄说,在政治运动中屡次被整,他一点都不怕,倒是“这一辈子的三次落泪”,永生难忘。

  第一次是,早年参加甘南农民起义,失败后转入地下党武装行动,后来在奔赴延安途中被捕。小脚老阿娘董氏骑着毛驴前往探监。从白岭子到定西县城,再从县城回到白岭子,来回八十里,一趟又一趟,作为儿子的他百感交集,难以自抑,流下眼泪;

  第二次是,志愿军出国参战上了战场,战火纷飞,他和战友们穿越美机轰炸,向前线运送弹药物资,路上突遇一对朝鲜母子,正在哺乳期的妇人已被炸死,怀里的娃娃还在咂奶吃;

  第三次是,战役打得极为艰难,为了避免被敌机发现遭到轰炸,军车夜行,不能打车灯,而是用“香头”照明。战友们多日吃不到东西,饥渴难忍,遇到炸死的野兔也会不管不顾,生生地分而餐之。在猛烈的炮火轰炸下,两个战友的肠子都被炸出,生命危急,别无选择,但仍然硬挺着,一起向山头顶推坦克炮筒……

  唐生禄说,后来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清醒过来,唐生禄发现自己在战地病床上,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不见了……护士一次次摸他的太阳穴,唐生禄就问护士:“你们为啥一遍遍摸太阳穴?”“是测脉。太阳穴脉搏跳着,说明还有救;脉搏要是停了,人可能不行了,没救了……”唐生禄说,多少有血有肉的战友,都是娘生老子养,谁不心疼?最后竟把骨头留在了异国他乡,他一时伤心,战地病床上落下眼泪……数十年后,1955年奉军命与唐生禄一起自东北赴重庆歌乐山军休疗养的老战友、离休干部、原重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奎华老人,以及随军出国的原炮三十一师401团老兵、文化教员、1957年退役军转四川成都的陈华老人,均为当年战友唐生禄作为志愿军因战心肺受重伤回国治疗休养作证,这一段历史得以全面还原。

  再说到了1979年,唐生禄在原籍甘肃定西白岭子老家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口粮短缺,无医无药,他稍遇风寒就剧烈咳嗽,一块块吐血咳血!或许早已坏死的内脏脏器,就这样一块块被震碎咳出;无助的妻子,只能用一个小洋瓷碗接他不断咳吐的血块,痛心疾首!然后将它们一块块埋入庄廓后的黄土……或许是咳吐完心肝肺的最后一块血肉,唐生禄再也无力挺过腊月廿七那个寒夜,终于咽掉最后一口气,撒手人寰!人在中年,仅仅活了55岁的唐生禄,就这样永远地走了,他留下的身世之“谜”,一直没有谜底。

  历史还原 永不放弃

  唐生禄的身世之“谜”,在30多年后,终于随着他的从军历史多套系列档案,先后在重庆市档案馆等被发现,而大白于天下。

  而这一重大真相的揭示,很大程度上依靠他的第三子——唐士军的苦苦求索、查证。

  唐士军,1964年生人,大学毕业从教八年;而立之年,即从1995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迄今已近20个年头。1998年,他考入甘肃日报社做了省级党报记者编辑,头一年即获全国专项新闻奖;2006年,加盟农民日报社,驻上海工作。除了新闻工作,唐士军身兼数衔,包括上海创作中心注册作家、志愿军历史研究者、社会学人等。

  唐士军介绍自己的老家,在甘肃陇中定西一个叫符家川的乡镇,这里1958年前由榆中县管,1958年后划归定西县辖,他就出生在符家川金星村又名白岭子的旱区山村。据传,白岭子这地方原来植被茂密,其中因多生金贵物种“白灵芝”而得名。后来,和许多地方的情形一样,生态恶化导致大片原始森林消失,渐渐荒凉成了今天名副其实的“白岭子”。

  唐士军说,在白岭子的孩童记忆中,大人们总说父亲唐生禄原来是军人,上过朝鲜战场,立过大功,负过重伤。

  那么,父亲到底是军人还是农民?到底是立功军人?还是白岭子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地方组织早年一再说唐生禄是患慢性病的农民)?唐士军说,父亲就这样早早走了,但是他的历史像谜一样悬置难解!作为父亲的后人,亲情使然,别无选择,他决心知难而上展开历史查证。

  为了一点点找寻真相,唐士军从高中开始,即四处求证,寻找知情人,希望父亲的历史得以还原。可惜,一个山里娃,土里土气,四处喊冤,总被无视;制度设计,信息单向,上传下达,几无可能,跑来跑去,无人理睬,求告无门。

  与唐生禄同年入伍、同为转业干部,1960年退役,后转业远在东北黑龙江工作的七叔唐生正,获知此情后,拿出路费接侄儿唐士军到他家读书直到高考。

  七叔听取了唐士军回忆其父挨整遭迫害蒙难的前后过程,让他看了其父唐生禄这张珍贵的战场重大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

  一直追寻到2011年,父亲唐生禄不同寻常从军史系列档案惊现---数十年隐姓埋名父亲唐生禄,原来是志愿军特种兵重功伤残休养员、全军评模二等休养模范。

  知难而上,不气馁,不放弃,唐士军坚持不懈,发誓一定要实现为父平冤的夙愿。父亲这一历史迷案难以得到拨乱反正,落满历史尘埃,迄今已是30多年。

  父亲所在部队当年改编志愿军历史沿革究竟怎样?出国作战立功伤残情形到底如何?唐士军不抛弃、不放弃,先后与甘肃省档案馆、辽宁丹东志愿军纪念馆等取得联系,这些专业机构分别就唐生禄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及有关证章进行鉴别认定;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取得联系进行查证……

  唐士军的调查取证,从歌乐山部队医院、红军疗养院、黄山干部疗养院开始,一直顺延查到重庆市档案馆(20世纪50年代之后档案均移交该馆馆藏),一个个线索、一点点求证,一次次沟通、一次次交流……2011年9月15日,唐士军接到重庆市档案馆档案利用与管理处专员邓华来电,再次细问其父亲姓名、籍贯等。邓华说,档案馆查到一个条目:“一疗院拟留唐生禄同志工作由”……

  就是这句话,作为新闻记者的唐士军十分敏感,连续请邓华讲了数遍,一个字一个字地问、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

  邓华问:“唐生禄,会不会不是同一个人?这个唐生禄,是你的父亲吗?”

  “是!一定是!肯定是!”

  唐士军说自己当时不知哪来的力量,一连数次,非常肯定地说。

  邓华说,那好,你不要着急,顺着这个条目,我们再查一下,看看到底如何。

  奇迹进一步出现!第二天,邓华再次打来电话,说顺延查证,查到唐生禄1953——1955年在重庆市第一干部疗养院治疗休养,评模被评为二等休养模范等历史事实,三份档案材料,共5页。

  石破天惊 真相大白

  唐士军心急火燎,多么想马上就看到与父亲身世密切关联的这些珍贵档案材料!由于原件无法拍照提供,邓华答应按照馆里规定,复印盖章后快递上海。

  唐士军立即向甘肃老家的全体军眷遗属和甘肃省市区有关党政机关报告了这一最新查证结果,并发布博报鸣谢天下:《甘肃籍军干唐生禄档案查证惊现重要史料》!

  10月中旬,唐士军接到重庆档案馆快递,陆续发布《最新发布:志愿军休养员唐生禄三份重要档案材料》《图片会说话:志愿军休养员唐生禄三份重要档案》

  正如媒体报道所揭示,这些系列材料比较完整地还原了志愿军重功伤残英模转干唐生禄从军的历史脉络。

  被原籍地方组织视为“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原来是志愿军重功伤残英雄模范、早年陇右地下党武装人员!

  他十多年参加地下、地上革命,伤痕累累,曾作为志愿军将士出国作战,两负重伤,治疗休养4年,1953年12月评模时被评二等休养模范----赫赫战功,原来一直隐藏在历史烟云之中。

  随着一步步查证,唐生禄不同凡响的从军史“谜底”终于得以揭晓!志愿军历史研究网、战略网、军事档案网、中华人物风采、华声在线,以及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光芒网“陇上英烈”栏目、中国甘肃网“陇原史话·甘肃革命史”等栏目进行了公开报道,标题为《全军二等休养模范的悲壮人生》,老革命、老英雄唐生禄的这一段不同寻常的从军历史终于真相大白。

  其实早在2009年,根据中央统战部要求,甘肃省定西市有关部门进行解放前起义人员摸底,使此事浮出水面。经人民网、腾讯网等媒体报道后,唐生禄的英雄事迹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唐生禄,原来是战功赫赫的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立功授勋“军旗前照像”荣誉获得者、原炮兵31师401团后勤连指战员、因战二等残废军人休养员、全军评模二等休养模范!如果不是系列档案惊现,唐生禄这一段不同寻常从军史谁也不知道,他后来回到原籍甘肃老家隐姓埋名,在老老少少眼里的“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半个世纪后才真相大白于天下,原来是战功卓著、战伤累累的志愿军英雄模范。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产生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永远的奴隶之邦。”

  人们在等待着!半个多世纪前的一个志愿军英雄,谁料想隐姓埋名竟成了“一个身体不好的农民”---是啥就是啥,对历史负责,我们终于等来了众多媒体纷纷追踪报道、为老革命老英雄唐生禄正名的这一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