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日子,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8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来到之际,使我想起了我爷爷传下来的关于当年毛泽东和铁肩辣手邵飘萍之间的动人故事。
图一(网上资料 左毛泽东,右邵飘萍)
邵飘萍是我爷爷徐登禄的姑表弟,爷爷在他的帮助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邵飘萍牺牲后爷爷万分悲痛,用各种办法纪念邵飘萍。他多次向我大伯和父亲们讲述邵飘萍的有关故事。
据爷爷回忆,当年汤修慧向他讲述了毛泽东在1918年夏天来到北京的故事。
图二(湘江评论旧报纸图片)
图三(邵飘萍和汤修慧夫妇)
毛泽东到北京的主要目的是陪同湖南一师许多想到法国工读的同学,他们出国之前预备先在当时的北平学习法文。
因毛泽东是借钱到北京的,为了维持生活,他到北京后就得找事做。北京大学杨昌济教授把毛泽东介绍给北大图书馆李大钊先生,被安排在图书馆做助理员工作,月薪八块大洋。后来毛泽东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又参加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有机会听邵飘萍讲授新闻学知识,从而认识了邵飘萍。
毛泽东虚心好学并且十分有礼貌,他多次到邵府拜访。邵飘萍不仅给毛泽东讲解新闻学知识,还给毛泽东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等信息。毛泽东对这些信息十分感兴趣。当邵飘萍和他夫人汤修慧知道毛泽东孤身一人,刚到北京不久,生活较清苦,于是在经济上也给予毛泽东一些帮助。毛泽东对邵飘萍的关心十分感动,他们成了好朋友。毛泽东离京返湘后,利用所学的有关新闻知识和他自已的知识加以发展,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影响很大。
因《京报》积极报道五四运动情况,支持学生运动,屡屡发表揭露北洋政府腐败的文章,1919年8月,《京报》被当时的安福系政府查封,邵飘萍被迫再次亡命日本。1919年12日,湖南军阀张敬尧下令查封了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毛泽东率领湖南各界驱张代表团抵京向中央政府请愿。当时的北京政府非但不支持湖南学生的请愿正义之举,反而镇压和通缉请愿团的学生。
当毛泽东再次到邵府拜访时,邵飘萍远在日本,接待他的是“师娘”汤修慧。汤修慧虽然是一名女记者,但她聪明能干,社会人脉广,是京报馆里里外外一把能手,协助邵飘萍完成了很多重要的采访。汤修慧舍身忘死营救邵飘萍出牢房等故事在新闻界成为美谈,是公认的巾帼英雄。汤修慧得知毛泽东处境危险,就将前来京报馆拜访的毛泽东留在京报馆内住。在汤修慧的帮助下毛泽东最终脱离险境,湖南请愿代表团的驱张运动在全国各界的支持下也取得了胜利。
图四(作者在新修缮的京报馆内留影)
虽然毛泽东认识邵飘萍的时间只有半年左右,但是毛泽东很敬重这段情谊。1936年,他在陕北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起在北大生活的时候,深情的回忆邵飘萍,称赞他是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到了晚年他还说:“我是邵飘萍的学生”。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伟大的“渡江战役”,再加上新中国就要成立,有许多重要事情等待毛泽东去处理。毛泽东却在百忙之中亲自批文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并派有关人员到京报馆看望邵飘萍的夫人汤修慧,邀请她参加新中国的工作。
在“文革”期间,汤修慧受到了冲击,蒙受了一些不白之冤,最后还被遣送到浙江金华老家生活。汤修慧年迈体弱,生活困难,内心十分痛苦。她深信毛泽东了解他们夫妇的为人,因此给毛泽东写信反映她遭受的一些痛苦和困难。毛泽东得知情况后,及时给汤修慧回信并派人把她接回北京,按汤修慧的意愿安排在京报馆旧址居住,使汤修慧晚年有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毛泽东对邵飘萍和汤修慧的支持、关心、帮助,使汤修慧和邵飘萍的后人都十分感动,他们都表示永远要记住毛泽东的恩情。
图五(京报馆内邵飘萍雕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北京有关部门修缮了京报馆旧址。6月1日新修缮的京报馆旧址作为北京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之一,首次向公众开放。邵飘萍的嫡孙邵澄向到京报馆参观的游人深情地讲述毛泽东和邵飘萍之间的动人故事,使红色文化代代相传,使后人们永远记住毛泽东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