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滠水农夫:农村变迁和民主的困境——读曹征路《豆选事件》

2021-12-29 15:57:04  来源: 乌有之乡   作者:滠水农夫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题记:惊悉著名左翼作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曹征路同志不幸逝世,万分悲痛!曹征路同志是当代少有的清醒的思想者,是彻底摆脱精英气息的人民大众的代言人,无论是深刻揭露社会现实、跳动时代脉搏的《那儿》《问苍茫》《民主课》等小说作品,还是象《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这样富于思辨、主旨鲜明的政论性文章,无不是他心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底层劳苦人民奋力呐喊的时代最强音!他的逝世是中国左翼文学乃至人民正义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作为后来者唯有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他的作品和思想,继承他未竞的事业,为争取人类光明的前途而努力奋斗!现将之前写就的一篇小文《农村变迁和民主的困境——读曹征路<豆选事件>》发出,以作对这位人民作家的深切悼念,曹征路同志永垂不朽!

  前不久,有幸读到曹征路的《豆选事件》,这篇已经发表近十年的小说,在笔者读来却觉得很新鲜。如今,恶人治村、富人治村、村霸治村以及两委选举的贿选成风,早已司空见惯,以至成为农村积弊,于是所谓的乡贤治理又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过是又换了一个马甲从新登场而已。因此,在笔者看来,《豆选事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揭示的意义不仅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反倒经过时光的洗涤变得愈发生动而精粹了。这也许就是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所在。

  作家的选材无疑深得慧眼,利用“豆选事件”这一基层民主选举村长的故事作为切入点,采取全方位视角,在矛盾冲突的推动下将形形色色的人物调动起来,充分展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塑造典型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农村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普通农民的命运。

  实际上,我们欣赏《豆选事件》这部小说时,很容易将作家之前与之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联系起来,这确实是体现了作家一脉相承的艺术特色和思想主题。具体来讲,作家在创作中善于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奇峰突兀,泼墨渲染,使人物形象迅速升华,以一种悲剧的崇高感扣人心弦,直击人的灵魂深处。同时通过故事情节的铺陈,传达出作家所要表达的底层人民反抗精神和对公平正义理想的不懈追求,形成一种情与境的天然交融,使作品思想性与艺术的结合臻于完美。不难看到,正是为了集中表达思想主题的需要,作家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一系列典型艺术形象,在《那儿》里是小舅、杜月梅,在《民主课》里是肖明、刘查理,在《豆选事件》里是菊子、继武子、继仁子,这些艺术形象涵盖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色底层群众,而他(她)们所要反抗的对立面则无一例外都是貌似无比强大的官僚体系以及以官僚体系为代表的固有的体制制度,这种巨大反差的力量对比,既决定了他(她)们的反抗必然要以付出极其严酷的牺牲为代价,具有深厚的悲剧色彩,又使这种牺牲与革命战争年代烈士们的流血牺牲产生一种天然的共通性,从而让历史与现实在瞬间交合,迸发出无比庄严崇高的的艺术感染力。

  在笔者看来,与其说作家描写的是一次“豆选事件”,不如说是对农村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的集中展示。虽然从表面上看,描写的是现实生活,然而在作家特意安排下,不动声色地将历史过往铺设为一条若明或暗的线索,并紧紧地与现实故事情节相呼应。无论从小说标题的“豆选”,还是故事中人物的姓名,如“改霞”,以及对过去年代的追忆,都让现实生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获得了隽永的意义,而其寓示的意义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或者理想的回归,又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对现实困境的严肃扣问和理性反思。我们知道,源自延安时期的“豆选”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革命性的传统,这一革命传统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则主要表现为轰轰烈烈的合作化运动,柳青的《创业史》正是这一开天辟地历史大事件的记录,柳青曾经讲过,《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因此,为了表现这一主题,柳青塑造了梁生宝这样先知先觉的社会主义“新人”,从旧人逐步过渡到新人的梁三老汉,以及梁生宝的恋人改霞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典型艺术形象不仅永远留在了文学史上,无疑也成为了后代理解那段历史的活化石。

  正是由于《豆选事件》中的人物与《创业史》中的人物形成了某种亦虚亦实的重合和映衬,使我们在增加艺术享受的同时,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更加清晰而丰满。以笔者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豆选事件》和《创业史》中人物形象恰恰形成了一组对应关系,如徐改霞——改霞、方继武——梁生宝、方继仁——梁三老汉,在小说最后,徐改霞最终没有和方继武走了一起,是因为“他老拿她跟菊子比,徐改霞受不了。”这里显然要表达的是徐改霞与改霞性格的相似性,方继武显然也同梁生宝一样,也是作家要精心塑造的“新人”形象,他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富于理想主义精神,而且具有号召力,将群众组织起来,成立护地队,与欺压群众的顽固反动势力针锋相对,斗争到底,无私无畏,无疑是寄托了作家的理想。方继仁本来是一个懦弱猥琐、叛来顺受的人,在方继武和菊子的感召下,经过坚持与动摇反复对抗,他的性格一步步发生转变,最后在大会上公开揭露方国梁的丑恶嘴脸,“继仁子猛然觉着,国梁原来并不可怕,原来他也怕自己,继仁子嘿嘿地笑了。”这与《创业史》中最后写到的梁三老汉思想性格的彻底转变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家采取这种艺术表达方式,绝不是有意或无意的模仿,而是具有深意所在,一方面是在提醒读者,表达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一脉相承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是在明暗人物对比的书写中,展示了中国农村变迁和农民命运的历史发展轨迹,从而将人物形象镶嵌到特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大背景中,达成了从历史瞬间到历史永恒的飞升。

  不得不说的是,“菊子”无疑是小说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个艺术形象,正是通过这个人物形象,将小说中各种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联结起来,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是她推动着故事情节逐渐走向高潮,集中鲜明表达了作品的思想主题。作为一个出身苦难在而又受压迫最深最重的女性,无疑只能作为社会最弱小者形象出现,但是偏偏就是这最弱小者却迸发出了最强大的力量,最终扭转了几乎无法更改局面,“可继武子怎么也想不通,为么事是菊子来打句号啊,为么事是这样啊,他本来不想这样的啊。”确实,菊子的表现既偶然又似乎在意料之中,弱与强本来就是一种辩证关系,强与弱的转化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看到多少貌似强大者轰然倒下,多少贫弱可怜者一朝迸发出改天换地的伟力,还是伟人说得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然而,人民创造历史过程又是不断奉献牺牲的过程,正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人类的每一次向光明前行,无不凝结了无数牺牲者的鲜血和生命。对于这样的牺牲者,崇高的人们也必定会为他(她)们掬一把热泪,菊子(《豆选事件》)是这样的人,小舅(《那儿》)是这样的人,刘查理(《民主课》)也是这样的人,作家在《民主课》中对于这样的人有一总结,“真正的大英雄,都是他那个时代的受难者。革命高潮时风风光光不困难,水落才石出,上岸两脚泥啊,真正的英雄一定是把那个时代最疑难的问题扛在了肩上,他是心甘情愿去赴死受难,自觉自愿为大疑大难在煎熬。”如果说在《豆选事件》中作家还只是在从一个侧面塑造大写的人,还不够全面的话,那么到了其后期的小说《民主课》,这一书写则得到了集中完美的体现。

  回到小说为我们提供的情境,《创业史》所表现的“鸡毛也能飞上天”的火热理想变成了现实中“权势者一手遮天”的窒息空气。而方氏家族在方家嘴子的权势熏天何偿又不是改革后形成的精英联盟在中国社会的一种映射。看看方家老爷子点子叔,一位改革初期的能人是如何发达起来的?他不过是修了一条小公路来坐收买路钱,其胆大心奸,善于钻国家空子,抹公家油水,与前改革时代的标志人物——方大勤,一个腰里别着仓库钥匙却把自己饿死在家门口的老支书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的一对。然而,到了改革时代,偏偏点子叔们吃香了、威风了,成了先富的典型不说,还妄图建立对方家嘴子的世袭统治秩序,“原来的政策不变,我死后承包人就是大儿子国栋,大儿子死后就传给大孙子。”,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笔者立即就联想到不久前武汉电视问政节目中的一片断,面对村民质疑东湖风光村财务不清和贿选问题,该村支书李宏念竟口出狂言:“村支书永远是老子搞,老子不搞儿子搞,儿子不搞孙子搞!”这现实中的情境与小说中的描写何其相似乃尔,简直是一模子倒出来的。然而正像现实中电视问政播出后不见下文一样,小说中的当地政府领导只觉得不象话,却实际上认可并支持了这种世袭式统治的现实。因此,当“乡贤治理”在当今被人大力鼓吹的时候,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感到奇怪了。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场“豆选事件”发生了,这本来极有可能是个无关痛痒、波澜不惊、早已预定结局的老套故事,就像在现实中已经广泛地发生在广大农村的情形一样,然而,在作家的精心布局安排下,通过各种巧合而必然的矛盾冲突,完成了对这个老套故事的颠覆。从这个故事的意义上来讲,实际上对于民主这一课题的扣问和反思,到底是什么是民主?怎样实行民主?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民主?如果仅仅从形式上来讲,“豆选”与西方推崇实行的一人一票的民主没有什么不同,这也是乡党委年书记通过考察韩国、美国后,力主在方家嘴子试行的原因,但是方家嘴子的乱局最终还是让年书记的理想破灭,所以年书记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脱离政界,一心一意做学问去,倒是适得其所。而像县委钱书记这样的领导干部则成熟老练得多,在他心目中所谓一人一票的“豆选”,不过是在政府的撑控下,群众履行所谓“民主”权利的一个形式而已,所以其关注的并非豆选结果,而豆选过程不能出乱子。其实对于这一点,群众又何偿不是心知肚明,“最后选哪个还不是领导说了算”一句关总,因此表面看来严肃公正的民主选举,其实质不过是一场被幕后操纵导演的闹剧而已。如果演员按照导演的预定安排表演则罢,而一旦演员假戏真做,那简直就成了罪不容诛的大逆不道,所以不仅方氏家族要出面打压敢于起来造反的方继武,而且作为既有秩序规则的代表县委钱书记也一定要起来镇压方继武这一妄图破坏者。似乎是各人心中都有一份各自不同的对民主的理解,民主是什么?是权势者的遮羞布,是普通百姓的水中月、镜子花?在《民主课》中,作家对此有一段点睛之笔:“民主是什么?民主是一种指点江山敢怒敢骂的自信,一点平等参与说了管用的日常气氛,一份当家做主人的责任感。老百姓如果得不到这个,只能画圈打叉选主子,他们只会感到被捉弄。”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在当今这样特定的条件下,就连年书记倡导的那种西方式的“一人一票”的民主尚且不得,更何况真正的“豆选”?如果说《民主课》揭示的是,人民对于实践真正民主的启蒙,那么《豆选事件》所要表达的残酷现实,则无疑显示了一种严重的历史倒退。历史的悖论正在于此,其残酷性也正在于此,所以民主的困境也注定必然如梦魇般缠绕着现实中国,然而,希望也并非没有,就像小说的结局所示:“他记起来,大武子是讲过的,他说不定什么时候豆选,他还要家来,还来捣乱,叫你坐不稳,叫你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生怕出错,汗毛凛凛。又一想,老子又没做错什么事啊?老子不贪不腐的,老子怕你个鸟啊。”所谓“豆选”的本质在这段话里得到最为形象生动的诠释,既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传统的回归,又何偿不是我们对于未来的追求和希望所在!

  2016-4-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