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给毛主席点烟的那位女青年,她是谁?

2022-01-13 14:11:31  来源: 民生文旅   作者:民生文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毛主席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影像,毛主席的很多照片在民间拥有极大知名度,给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活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人们,很多人应该还记得这样一幅照片。

  毛主席坐在沙发中央,四周是一群女青年,她们有的身穿少数民族服装,其中有一位距离毛主席最近的女青年,正在用火柴给毛主席点烟,其他青年则紧紧簇拥在毛主席身边。

  很明显,这幅照片是抓拍,而不是摆拍的。

  照片拍得恰到好处,每个人的表情、神态和动作都是那么自然,每个人都能从中体会图中女青年们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也反映出毛主席和青年们融洽、亲密的关系,身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毛主席没有一点架子,就像青年们的家长一样。

  但是熟悉这张照片的人们可能无法回答,跟这张照片相关的三个问题。

  第一,这张照片中给毛主席点烟的女青年是谁?

  第二,这张照片中给毛主席点烟的女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第三,这张点烟照片之后,紧接着还有一副照片,你知道吗?

  接下来,作者带你一起回顾这张珍贵照片背后的故事,体会知识青年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爱戴,以及一代伟人关心青年、与知识青年亲密无间的那段历史。

  1957年,徐建春为毛主席点烟

  高小毕业回乡务农,化身青年模范明星

  1950年冬,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后吕家村。

  15岁的徐建春从本村的高小毕业了,她报名参加了济南市公安干部学校,参加了区县两级考试并顺利通过,即将到省城济南上学,将来会彻底脱离农村,成为一名公安干部。

  就在这时,村里的老支书找到她谈话,希望她帮忙搞互助组。

  徐建春犹豫了半天,终于做出了决定——留在村里当农民。

  父母很不理解,村里这么穷,为啥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留在农村当农民?读书上学,有了知识,参加工作,才能建设新中国,才能报答毛主席的恩情啊!

  徐建春的决心出奇地坚定,回答也无懈可击:“新中国需要我们建设,但新中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留在农村当农民,也是建设新中国!”

  父母沉默了,这孩子有自己的主意,强求不得。

  毛主席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徐建春很快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毛主席这番话是多么英明。

  徐建春在田间向老农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1951年,胶东一些农村开始自发搞互助组,就是几户人家结成一个组,在农业生产中互帮互助,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早期的合作组织雏形。

  徐建春上过几年学,有文化,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她觉得这个互助组很有前途,便主动带头找到村里的四户人家,说服他们和自家组成了一个组,她还自告奋勇担任了互助组组长。

  这一年的徐建春只有17岁,村里很多人瞧不起她,觉得她是个黄毛丫头,连农活都不会干,怎么还能当好什么互助组组长?鬼才信!

  可事实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徐建春生性要强,脑子活,办法多,又能吃苦耐劳。胶东一带,妇女只管家务劳动,没有下田耕地的习惯,徐建春却不管,她带头向老农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很快成了干农活的行家里手。

  秋季麦收时,互助组里的男性劳力不够,徐建春就发动年轻妇女下地帮忙,年纪大的妇女干不了农活,徐建春就把她们组织起来成立农忙托儿所,统一看管照顾孩子,解除后顾之忧;农闲时,徐建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把大家尤其是妇女们组织在一起,学读书写字。

  在徐建春的带领之下,互助组搞得井井有条,热火朝天。慢慢地,村里人转变了对她的看法,这个姑娘小小年纪像个初生牛犊,天不怕地不怕,还真是一个“女汉子”,自愿加入她这个互助组的人也越来越多,互助组不断壮大起来。

  徐建春在田间劳动

  这个时候,徐建春表现出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她对互助组实行民主管理、分工负责,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后吕家村的农业生产合作化逐渐走在了全县乃至全省前列。

  是金子总会发光。17岁大姑娘办互助组的先进事迹很快被当地党委政府发掘,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农业生产合作运动方兴未艾的50年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宣传的典型。

  1952年10月,《山东青年》率先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徐建春在农村兴办互助组的先进事迹。

  紧接着,徐建春在共青团山东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受到表彰奖励,一下子被选成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候补委员,还被推荐参加了当年的北京国庆观礼。到了1953年,徐建春更是被推荐参加第三届志愿军慰问团,随团到朝鲜对人民志愿军进行了访问!

  光环来得太快,让徐建春有些始料未及,但是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荣耀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个特殊时代,她很快就会成为一颗星光璀璨的明星,成为全国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号召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务农,这篇社论可以说是吹响了知青下乡运动的号角,尽管当时还没有大规模“上山下乡”,但全国已经需要一个扎根农村的知识青年典型作为标杆。

  徐建春在组织农业生产

  就在这一年12月,徐建春正式任后吕家村人民公社社长,她的出现甚至比《人民日报》这篇社论还要早,成为当时最好的宣传典型。

  195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山东《大众曰报》的文章《徐建春一一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作为党报,《人民日报》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正式树立了徐建春先进典型的形象。

  从此,徐建春的名字像春风般迅速吹遍全国各地,徐建春也乘着春风,迅速成长。

  1954年7月,徐建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1月,徐建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徐建春的出色表现很快引起高层领导的注意。

  1955年2月,徐建春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接见了劳动模范中的青年代表,他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徐建春,指着徐建春说:

  “你就是徐建春吧,是山东的高小毕业生,农业社长,年轻的社长。”

  向徐建春学习的连环画

  进京受毛主席接见,留下点烟经典照片

  在胡耀邦的亲自关怀下,徐建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伴随《人民日报》、《大众报》、《文汇报》等报纸对徐建春的大力宣传,徐建春的光环更加闪亮。1955年4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向徐建春学习的活动,在团中央倡议下,全国中小学迅速掀起一股向徐建春学习的热潮。

  不到2年的时间里,徐建春已经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全国各地青少年的来信像雪片一样纷纷寄来,一共有4 万多封。一一回信是不可能的,但不回信徐建春又觉得“非常惭愧不安”。想来想去,她想到了报道自己事迹的《大众报》。

  1957年4月,《大众报》发布了一篇特殊文章,内容是徐建春写给全国青年的一封回信:

  “每天我除了开会研究工作、访问社员外,总愿意到地里和社员一起劳动。我觉得劳动是最大的愉快和幸福。特别是在收割庄稼的时候,看到那场里堆满的劳动果实,看到一车一车交给国家的公粮和卖给国家的余粮,看到社员们喜笑颜开地分配着粮食,吃着那香喷喷的新粮食,这时候,我就深深地感觉到劳动的愉快和幸福。这种愉快和幸福,对于没有参加过劳动的人来说,是不会享受到的。”

  字里行间,充满了作为劳动者的骄傲感和自豪感,读来分外亲切。

  徐建春在《大众报》上给读者的信

  徐建春接着写:

  “有的同学认为,参加农业生产,学习几年的知识就算白搭了。我不同意这样的认识。从当互助组长到农业社长,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不够用……没有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是不行的。就是参加农业生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信的内容很实在,没有真切的劳动实践,是写不出来如此内容的。

  最后,徐建春倡导:“同学们,祖国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在等待着你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运用自己的知识,施展自己的武艺吧!”

  就在回信发布后的第二个月,1957年5月,共青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徐建春作为全国青年代表,赴北京参加会议,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

  从一个基层农村的普通姑娘,到共青团中央委员,徐建春只用了5年,一切如梦幻一般。

  但更梦幻的还在后面。

  大会开幕当天,徐建春见到了《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洪克。

  《文汇报》关于徐建春的事迹报道

  洪克原本是《山东青年报》的记者,1952年《山东青年报》对徐建春的报道就是他负责的,所以他跟与徐建春早就熟悉。见到徐建春后,洪克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小徐,毛主席要来看望你们了!”

  “什么?”徐建春一时没反应过来,“洪记者,你说的毛主席,真的是毛主席嘛?”

  洪克笑了,“这还有假,全国只有一个毛主席!”

  徐建春赶紧招呼小伙伴过来,告诉了大家这个好消息,姑娘们兴奋极了,叽叽喳喳,都在讨论见了毛主席该怎么说,怎么办,怎么跟毛主席握手,最好能和毛主席合影。

  “你们想要合影,这简单,但你们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洪克在一旁说。

  “什么条件?”徐建春好奇地问。

  洪克回答道,“毛主席会见你们的时候,我负责拍照,你们要看我的眼色,见机行事,咱们配合一下,我才能抓拍好场景,拍出一张好照片,把毛主席和你们都拍进去。”

  徐建春高兴地点了点头,“我们一定听你的!”

  徐建春在农田劳动

  果然,到了会间休息时,毛主席过来看望大家了。

  毛主席坐在沙发中间,徐建春和姐妹们自觉围拢在毛主席身边,聆听主席教诲。

  看到这么多年轻的知识女青年,毛主席也很高兴,随手就摸出了一根烟。

  洪克赶紧向徐建春使了个眼色,徐建春恰好坐在毛主席身边,立即心领神会,眼疾手快地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火柴,抽出火柴,一下子就划着了。

  毛主席手指夹着香烟,把头伸了过来。

  咔嚓!洪克赶紧按下快门,历史就这样定格了。

  照片公布后,迅速引发全国人民热议,其中新华社的评价点出了这张经典照片的精髓:

  这张毛主席和青年在一起的照片是记者在休息室拍的,它反映了毛主席和青年们那种融洽、亲密的关系,也反映了青年们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爱戴。照片上虽然只有近十个青年,但却是全国青年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的缩影。画面上徐建春正在为毛主席的香烟点火,给人以极亲切的感觉。青年们把毛主席看作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也把毛主席看作我们大家庭里的长者,照片表现了青年人对领袖的热爱。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意义可以永久流传,这张照片就是如此。

  徐建春为毛主席点烟的经典照片

  说完这张经典照片的拍摄过程,我们继续回答照片背后的三个问题。

  其实,比这张经典照片只晚了一两秒钟的,还有一张照片。

  洪克拍摄这张照片的几乎同时,新华社摄影记者郑小箴也在现场,她与洪克并排站立,所拍到的画面与洪克拍的那张一模一样,只是摁快门的时间晚了一点点。

  烟点着后,毛主席深深吸了一口,赞赏地点点头,右手握住徐建春的手,笑着说:

  “我这是在跟细菌作斗争啊!”

  幽默风趣的话语让青年们的紧张情绪一下子松弛下来,主席笑了,大家都笑了。

  这是一个难得的瞬间,郑小箴按下快门,又一个历史时刻瞬间定格。

  画面上,徐建春已经放下火柴,毛主席位于最显著的中央,左手夹着点燃的香烟,右手握着徐建春的手,正开怀大笑;青年们簇拥在四周,视线都集中在中间,集中在毛主席身上,他们虽然是不同的服装,不同的民族,但脸上都充满了同样的笑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郑小箴拍摄的照片:毛主席与徐建春握手

  从内容看,郑小箴拍摄的照片似乎更加和谐,更符合主流,照片里所有人都在开怀大笑,但是洪克拍摄的照片抓了徐建春给毛主席点烟的瞬间,反映了伟大领袖和青年们亲密无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生动、更加稀缺,无疑具有更加广泛深刻的宣传意义。

  正因为如此,以后官方宣传报道中,洪克拍摄的点烟照片被选定为正式公开版本,并被各大报纸转载,流传越来越广、越来越久,成为传世经典,而郑小箴拍摄的那张照片则被“雪藏”,逐渐变得不为人知,但照片中的毛主席和青年们开怀大笑的场景,也足以成为经典。

  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和代表们亲切交谈,他勉励大家在各自岗位上为新中国做出更大贡献,还特别对徐建春说:“我知道你,最年轻的女社长嘛,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要再接再厉,好好干,带着农村青年一起干,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你们青年人!”

  徐建春激动地使劲鼓掌,回答说:“毛主席,我一定牢记你的教诲,好好干!”

  会见结束后,徐建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毛主席他老人家这么平易近人,我一定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加倍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全部心血,绝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徐建春暗暗鼓励自己。

  毛主席和徐建春等青年合影

  多次受领导接见,仕途春风得意

  以后的日子里,徐建春一直践行自己的诺言,努力工作,建设新中国。

  1958年9月,徐建春任掖县西由公社社长兼后吕村大队党支部副书记。2年后,她感觉自己知识十分匮乏,无法满足需要,又到了北京农业大学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班进行学习。

  这段时间里,徐建春的成长进步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她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59年见到周总理的那一次经历。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徐建春到北京参加参加国庆 10 周年观礼和团中央会议。会议期间,团中央组织大家参观刚建起的人民大会堂。

  徐建春几个人刚走进人民大会堂,就看见了周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参观,旁边还有一个人,赫然是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

  徐建春她们心里很高兴,很想跟周总理打招呼,可又怕影响周总理接待外宾,就不敢出声。这个时候,周总理也看见了徐建春她们,便微笑着朝她们招手,让她们过去。

  徐建春和另一名劳模李田英的合影

  徐建春她们一起来到周总理身边,看着周总理和金日成,大家都有点拘束,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紧张,笑着说,“来啊!金首相是咱们的客人,我来介绍一下。”

  当介绍到徐建春时,周总理亲切地拉着她的手,把她领到金日成面前说:

  “她叫徐建春,高小毕业生,我们的知识青年,山东省年轻的人民公社社长,她是代表中最年轻的青年人,今年才23岁。她是从互助组长、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人民公社社长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

  金日成听了也很高兴,他亲切地拉起徐建春的手,不住地打量着她,连连点头说:“好!好!巾帼不让须眉,巾帼不让须眉啊!”

  周总理接着说:“她来自基层,一个人民公社有四十几个自然村,近两万人口,不容易啊!”

  说完,周总理关心地问起了徐建春人民公社的情况,平日工作累不累,徐建春一五一十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听着频频点头,欣慰地笑了。

  最后,周总理勉励徐建春说:“人民公社这么大的摊子,又是刚刚成立,一定要好好干。毛主席教导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以后还是要加强学习啊!”

  徐建春使劲点头表态,“总理,我一定牢记您和毛主席的教诲!”

  《天下知青》关于徐建春的报道

  伴随着不断成长,徐建春越来越感到知识短板,本领恐慌,她决定回炉再造,补充文化知识。1962年8月,在组织安排和个人申请下,徐建春脱产到山东农学院读书。

  经过两年刻苦攻读,1964年7月,徐建春毕业了。

  这一回,她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有了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担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

  从此以后,徐建春离开了农村,正式步入仕途,而且越走越顺利。

  山东省革委委员、省革委政治部群工组领导成员,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掖县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团省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团省委书记、党组书记,省革委副主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翻开徐建春的履历,可谓一步一个台阶,自从政以后,一路向上走,从来没有过一次下滑,这在当时那个波云诡谲、变化动荡的时代,是极为罕见的成绩。

  1998年,徐建春以副部级待遇正式退休。

  徐建春在自己的事迹展览前留影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徐建春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家中不时有记者来访。

  每逢有人问起她的经历,老人都会以浓厚的山东口音,悠悠而亲切的调子,娓娓道出年轻时的光辉岁月,她说得最多的,还是自己当年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接见的情景。

  每逢家中来客,徐建春都会拿出自己珍藏的相册,翻出那张给毛主席点烟的照片,满怀深情地讲述过去的那段历史。对徐建春而言,和毛主席的合影是她一生最珍爱的东西。

  1957年的那次接见,不仅留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也改变了徐建春一生的命运。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徐建春都忍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我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上够学。我高小毕业就工作了,以后虽然也参加了很多学习,但总还是感到知识不够用…… 现在看到有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我特别生气。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不能搞贪污腐败。共产党给的钱足够用了,还要别人的干嘛?”

  徐建春手指自己当年给毛主席点烟的照片

  最后,徐建春深情地说道:

  “我永远忘不了毛主席对我的关心,对我们青年人的关心。今天我取得这一点点成绩是多么幸运,没有毛主席的教诲,就没有我的成长进步,我永远感念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恩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