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作为一个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者,我总觉得应该为他写点什么东西。但上网看了看,发现纪念焦裕禄的大多是媒体,个人好像很少,似乎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忘记了这位人民的好干部。
但转念一想,其实,谁人不爱焦裕禄呢?焦裕禄这样一个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至死的好干部,哪一个群众会不欢迎?而好像把他遗忘了的真相可能是——当今社会,还有多少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谁人还识焦裕禄呢?
01
焦裕禄逝世时,兰考县的一位农民在他的追悼会上悲痛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俺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
焦裕禄临终前对儿女的遗嘱则是——“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别的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部《毛泽东选集》。”
仅仅是这两句话就足以震撼我的心灵许久。
兰考群众朴实的语言最能说明这位书记生前到底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实事,这位好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又是多么的亲近。而焦裕禄临终前对子女的遗嘱更是令五十多年后的我震惊——原来真的有这样无私的干部,原来真的有这样奉献自己的干部。
只可惜,我出生在90年代,未曾有幸亲眼见到过这样的好干部。而在我生长的二十多年里,干部好像真的变了,像焦裕禄那样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的干部似凤毛麟角,能让人民群众一说起来就赞叹不已的好干部更是少之又少。反之,当官为民做主变成了当官大捞特捞,动辄贪腐上亿的干部越来越多,终年不登老百姓家门、只会填表写材料的干部越来越多,被人民群众在背后偷偷唾骂的干部越来越多……
真是悲哀啊!
02
焦裕禄同志的临终遗言已经揭示了之所以能够出现他这样干部的原因——焦裕禄同志真正学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焦裕禄同志终其一生都在践行毛泽东思想!
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是在1962年12月,1964年5月即因肝癌去世,在兰考工作的时间,总共只有一年半。但这一年半,也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
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焦裕禄赴任兰考的1962年,正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而兰考又处在黄泛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只要黄河涨水,就会引发涝灾,退水之后,黄河水带来的泥沙冲积过的区域,都会成为盐碱地,春夏之交风大的时候,黄沙又漫天飞舞,严重的时候会破坏庄稼。
所以,兰考人把水、沙、碱称为“三害”。
就在1962年,春天的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的涝灾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所以,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有这样的景象:初到兰考的焦裕禄看到,在风雪之中,兰考当地群众一家人一家人地外出逃荒。
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恶劣条件下,焦裕禄身上迸发出的斗争精神带着那个时代特殊的气质:人定胜天,不向一切困难低头。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个说法在今天常常被加以篡改用来证明那个时代和那位伟人的荒诞和反科学,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它就是最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的选择。
焦裕禄到兰考后,并没有向上级和国家要求补贴或特殊政策,而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集体讨论,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改变当地的面貌。而要改变当地的面貌,首要的是改善自然环境,也就是治三害,改良土壤。最后终于想到了用广泛种植泡桐来改变当地自然条件的办法。
03
按照史料记载,焦裕禄到兰考后,首先是在县委会议上讲话,作统一思想的工作,也就是焦裕禄的常说的,“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干部思想统一后,就是发动群众。而在发动群众的时候,焦裕禄始终强调的是阶ji观点。
他一方面强调,干部要有阶ji观点,对贫下中农要有感情,要亲自参加劳动;一方面坚持到最基层的村子里去做调查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来想办法。最终确定方案后,焦裕禄又带头到工地参加劳动,干部们也在他的带领下一起参加劳动。
这种工作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体现,是毛主席在共产党无数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体现了党组织、干部和群众的辩证关系。主要领导在群众中进行大量的调研,再通过党的组织活动,来发动和组织干部,再由干部来动员群众,按照党确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方法不仅对干部自身素质要求高,更体现了当时从上到下为人民服务的路线方针。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产生了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
焦裕禄去世已经五十多年了,今天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的重要日子。可悲的是,如今记得他的人看似很多但真正能理解他学习他的却少之又少。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毛主席,像毛主席这样的伟人在逝世后都被泼了那么多脏水、被那么多国人遗忘甚至误解,更别说这位践行毛泽东思想的焦裕禄了。
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当焦裕禄的遗体被运往兰考安葬时,十余万兰考群众自发戴孝来悼念这位好书记,这是公论。
人民群众永远都会欢迎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尤其是如今,人民群众更是需要焦裕禄这样的好干部。于是我们发现,毛主席走后的四十多年里,尽管受到了许多阻挠,但民间还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毛泽东热。
想要让人们忘记为了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终身的人,不可能!想要人们放弃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不可能!
【文/青年赵文凌,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青年思考”,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