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2周年之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的重要讲话,不禁回忆起当年最早宣传焦裕禄的老县长张钦礼。
【焦裕禄】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与世长辞。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一年五个月,张钦礼对焦裕禄既相见恨晚,又深感离别太快。焦裕禄是他的领导和主心骨,又是他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亲密战友。张钦礼化悲痛为力量,暗自下定决心,要学习焦书记的革命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兰考人民顽强奋斗,克服困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从此,学习宣传焦裕禄的事迹,继承焦裕禄的遗志,完成焦裕禄的遗愿,成了张钦礼毕生的任务和至死不变的奋斗目标。
【张钦礼】
焦裕禄去世三天后,张钦礼接到通知,到商丘民权县参加河南省沙区造林工作会议,并作大会典型发言。张钦礼急忙料理好焦裕禄的后事,就匆匆赶到民权参加会议。这次会议由河南省副省长王维群主持。作典型发言时,张钦礼认真汇报了兰考县的造林情况,同时还流着泪介绍了县委书记焦裕禄在兰考除“三害”斗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介绍了焦裕禄全身心地实践党的宗旨和他与兰考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张钦礼的发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参加会议的同志被焦裕禄的彻底革命精神深深感动,台上台下一片哭声,整个会场产生了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强烈共鸣。主持会议的副省长王维群听了张钦礼的典型发言,高度评价了焦裕禄同志,提出应该很好地学习宣传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参加会议的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鲁保国,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觉得焦裕禄是一个值得宣传报道的重大典型。会上,他飞快地作着记录;会下,又进一步采访了张钦礼,并立即向新华社河南分社领导作了电话汇报。
2009年5月14日,《开封日报》刊登《焦裕禄典型发现始末》一文,其中写道:
焦裕禄逝世几天后,一九六四年五月下旬,河南省在豫东民权县召开全省沙区造林会议。按照会议议程,四位沙区造林先进的县长作了发言。第二位发言的是时任兰考县委副书记、县长的张钦礼,他代表兰考县作了典型发言。张钦礼介绍了兰考县的造林情况、成绩和经验,还介绍了已故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兰考县除“三害”(风沙、盐碱、内涝)做出的重大贡献和许多感人事迹。当介绍到焦裕禄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时,张钦礼已是泣不成声。会场上,不少同志都流下了眼泪。会议原本规定,典型发言每县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当时主持会议的河南省副省长王维群也被感染,他站起来对张钦礼说:“讲,不受时间限制。”就这样,张钦礼讲了两个半小时,全场泣不成声。会议结束时,副省长王维群宣布:“转变会议主题,下午全体讨论焦裕禄事迹。”当时参加会议的新华社河南分社的记者及时地向分社领导作了汇报。全省沙区造林会议不久,河南省委做出决定,向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学习。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40多年过去,当年亲历豫东沙区造林会的年轻记者鲁保国,如今已成了白发如雪的老人。2010年11月,他专程从驻马店来到郑州,将他撰写的《人退休笔不闲》一书赠送给张钦礼的夫人刘秀枝。谈起当年张钦礼在豫东沙区造林会上介绍焦裕禄事迹和他与张钦礼在晚年赶赴兰考、山东采访焦裕禄精神的往事,他仍然激动不已。
那是1996年,鲁保国、张钦礼与一位名叫华生的记者一起,由兰考到山东楼庄,采访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王明杰。沿途,他们查看了当年的“三治”工程、修建的桥闸等,走访了当年治沙、碱、水的劳模,还看望了战争年代的八路军老战士。张钦礼一行到达楼庄乡,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山东省委和菏泽地委的领导闻讯赶来与他们座谈并合影留念。所写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上。
临别,山东亲人将六件土特产让司机装入车内,当时张钦礼不知道。半路上,记者华生对他提起,张钦礼十分感动,说:“这是山东人民对咱们的心意呀!”又语重心长地对华生说:“华生,咱啥没吃过呀!咱们把这些东西送到山东大寨集敬老院吧,他们就会像过年一样高兴。敬老院里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八路军老战士和孤寡老人,咱们到那儿看望他们,老人们会感到很温暖。这个敬老院我以前去过,我来带路。”
华生看着年过七十的张钦礼,听着他对几件礼品的安排,想着他那坎坷不平的人生,眼睛湿润了。张钦礼几十年如一日地宣传焦裕禄精神,学习焦裕禄从自身做起深深感动了他。华生动情地问:“张老,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让大女儿派车,领着鲁老和我跑到山东来采访,为啥?”张钦礼说:“学习宣传焦裕禄精神是一个共产党员一生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鲁保国笑着说:“我和钦礼都希望你们年轻人为宣传焦裕禄多做贡献。”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