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重新调整,国际局势波云诡谲,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诞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作为新生政权的领袖,毛主席敏锐地感觉到,如果不能把握住“乱云飞渡”的时局,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游刃有余,居于有利地位,新政权的巩固、战后的复兴都无从谈起。
毛主席感到,他需要一个懂英语的国际问题秘书。
几经物色,正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的林克被选中。1954年10月,林克住进了中南海。
一番寒暄,尔后,毛主席话锋一转,眉宇间透着诚恳,说:“你做我的老师,教教我英语,好吗?”毛主席接着说:“过去,我做过教书先生,现在,要做学生,拜师喽。”言罢,抱了抱拳,大笑起来。
从那天起,林克开始给毛主席当英语老师。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毛泽东学英语的兴致颇高,无论在京或是在外地,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甚至在出巡的火车、轮船、飞机上,这种学习也没有间断。
林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十二年,自然对毛主席是非常了解的。
在林克晚年的时候,深感关于毛主席的研究论文集,论述生平事业、思想体系、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比较多,层次也比较深,但是关于毛泽东的理想、性格、气质、风采、情趣、爱好等,虽然也出了一些集子,总的感觉比较零散、重复,缺乏系统性和缺乏总体把握,有的格调比较低。
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著述几乎是个空白。他们的口述,虽然有的事实生动感人,但失之零碎、肤浅。特别是有的人文化素质较低,请人代为捉刀,有些事实很不准确。
在有些书中,毛泽东的形象,被简单化、庸俗化定型,甚至受到扭曲。特别是有些文章、集子没有把毛泽东的性格、气度、风采、情趣、爱好和毛泽东的崇高精神世界、多姿多彩而又复杂矛盾的性格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有机地融合起来。
令人不胜惋惜的是,对毛泽东有长期接触,有深刻了解,文采出众的大手笔,胡乔木和田家英都先后辞世了,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林克同志迫切感到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毛泽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伟人如实地告诉读者,使人们对毛泽东特有的性格、气度、风采、智慧、感情世界和情趣爱好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本《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林克谈话录》便是林克同志给我们介绍毛主席的一本力作。
林克同志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做了毛泽东十年的秘书并教他学英语,因此,接触的机会多,交谈多,情感交流多,直接的观察多,有较多的感性认识。
比如,他在谈到毛主席的性格时这样说到:
他的性格中,既有政治家的求实精神,又有诗人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
他有农民的平易质朴,又有学者的高度机敏和智慧;
他有惊人的耐心,又具有当机立断的魄力;
他谦虚谨慎,却又非常自信、自尊;
他诙谐幽默,却又严肃庄重;
他外表洒脱不羁,工作却一丝不苟;
他讲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却有时令人莫测高深,含有深刻哲理;
他重视情谊,却又不掩饰自己的好恶;
他不讲排场,不摆架子,却又令人肃然起敬;
他举止安详文雅,有时又嬉笑怒骂,令人难以招架;
他有深邃的感情,有时又含而不露。
对于毛主席的工作、生活状况,不乏不少的谣传,林克同志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也一一进行了辟谣。比如:
有些回忆文章说他“内衣是五颜六色的补丁,甚至有时用药用纱布做补丁。他经常穿着有窟窿的裤子会见外宾,他用的毛巾被补了几十个补丁。”
林克同志纠正到:毛主席确实不讲究衣着,他的衣服只要整洁、合体、穿着舒服宽松就可以了。他也比较简朴,冬夏各有两三套衣服换着穿。他只着中山装,从不穿西装,更不追求时尚。有些衣服或毛巾被旧了或者有些破损经过织补,他也依旧用。但如果毛巾被破了几十个洞还能盖吗?
他有一双圆头肥大的棕色皮鞋,只有外出、开大会、或者会见外宾时才穿。但是,他也庄重,注重礼仪,尤其是对外宾。我没有见他经常穿着有窟窿的裤子会见外宾或者开会,因为这有失礼仪。
也许作者心中认为把伟人的生活说得越艰苦,他的形象就越高大。但他们不懂得,夸张失真的描绘只会显得荒唐可笑。如果真的经常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穿着有洞的裤子,他的内衣是五颜六色的补丁,并且就这样去见外宾,岂不是说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多么得不负责任。
我认为毛主席的真正伟大的品德在于他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时时关怀着群众的疾苦,同他们共命运、同呼吸,并且及时提出解决办法。
除此以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我们描述了毛主席的人际交往原则、婚姻与家庭、求实精神和浪漫情怀等。
本书带着我们了解毛主席的理想、性格、气质、风采、情趣、爱好等,如有兴趣,可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重读老旧书∣好书都在这!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好书,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