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篇毛泽东同志亲笔撰写的新华社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将人们带回七十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中。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它是由江河进攻战、陆地追歼战、城市攻坚战三种作战类型融为一体的战略性战役,其战场范围之广,参战兵力之多,阶段转换之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本书抓取这一作战中的关键环节、引人入胜的事例,带我们重温了这场激动人心的战役。
枪林弹雨的长江上,百万雄师气吞万里如虎。他们身后,上万名船工赴死不惜,划桨掌舵运送战士横渡长江;上千万名群众踊跃支前,喊出“豁出性命支援解放军”。人民军队以木帆船突破敌军军舰江防天险。
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毛主席直接指挥下于1948年秋开始全面的战略反攻,截至1949年1月,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正积极准备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
这时,美蒋反动派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进行垂死挣扎,大搞阴谋活动:一方面,积极拼凑残余军事力量,妄图凭借长江天险,继续顽抗;另一方面,“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散布“和谈”烟幕,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以便获得喘息时间,然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势力。
为了彻底揭露美蒋反动派的反革命阴谋,党派出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代表团于1949年4月1日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进行了半个月的谈判,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可是,到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绝签字,完全暴露了他们假谈真打的反动嘴脸。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
人民解放军遵照这一命令,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刘、邓等同志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和陈、粟、谭等同志领导的第三野战军,于4月21日凌晨,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在长江上,2万多名船工参加渡江战斗,仅安徽无为、宿松、怀宁三个县就分别有2000多名船工参战,有的父子、兄弟齐上船,运送大军过江。
渡江前,船工们明白,那将是向死的战斗。
渡江时,船工们坚信,那是不怕死的冲锋。
“老衣”,是按当地风俗为去世的人穿上的衣服。渡船出发前,不少船工穿上“老衣”,抱着誓死运送解放军“打过长江去”的决心。
20时许,渡江战役在中线安庆至芜湖间率先打响。夜幕掩护下,突击船像离弦之箭,直驶南岸。船过江心,南岸国民党军队的轻重机枪猛射过来。
“照明弹和火光将黑夜里的长江照得透亮。”当年年龄最小的船工、今年86岁的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回忆说:“不知道害怕,一心想着送解放军过江。”
就在这一晚,14岁的马毛姐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小棉袄,不顾劝阻,跳上木船。她掌舵,哥哥划桨,从无为长江边出发渡江。
敌人的子弹雨点般袭来,打烂了船帆,也从马毛姐右臂穿过。她忍着伤痛,拼尽全力往江对岸划去,整晚横渡长江6趟,把3批解放军送上南岸。
就在这一晚,芜湖船工车胜科永远失去了父亲和二弟。
在运送第一批渡江突击队时,先是车胜科的父亲被击中胸部,接着二弟中弹。车胜科左手受伤,用右手独臂划船。把第一船战士送过大江返回北岸后,父亲微弱喘息着叮嘱车胜科:“不要管我,快送解放军过江!”
车胜科将父亲和二弟交给救护队,叫上三弟和堂叔,再次撑船起帆。待他战斗结束回到家,父亲和二弟已经牺牲。
就在第二日,安庆市长江边的怀宁和望江两县127名回族青年,组成回民渡江突击队,先头船勇往直前,30分钟横渡长江。
突击队队员马吉荣胸口中弹,“莫管我!快!快!快!快顶上去!”说完他倒了下去,再也没起来。
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不怕死冲锋的大无畏精神,“照亮”了夜晚的江面。
渡江战役中,仅无为县就涌现出一等功臣296人、二等功臣937人。牺牲的支前民工,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渡江战役中,每一名解放军战士的身后,至少站着十位支前群众。百万雄师,千万人民,造就了人民军队的无往而不胜。
滚滚长江东逝水,人间正道是沧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是毛主席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这也是人民军队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背后最磅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