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延生是李银桥和韩桂馨的外甥,从小就对毛主席积累了深厚的感情,经过了数十年的积累,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历史材料之后,他开始动笔写书。那个时候邸延生还不会用电脑,几十万字全部都是用纸和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为了能让书中的内容更翔实也更生动,其间更是三易其稿。
在民间,邸延生被誉为中国当代“撰写毛泽东第一人”。他写的东西,史料扎实,充满感情,在允许的范围内,把能讲的话讲到了极限!从立志要写好伟人毛主席的奋斗开始,邸延生始终笔耕不辍,甚至在去世前仍旧不止一次对他妻子说:“我不甘心啊,我还有好多书没写……”
而邸延生《毛泽东生活记事》写的就是毛主席的真性情、真人格故事!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国时期,在他的身上都集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诸多优良传统和朴实无华的人生风范。
在大的政治问题上,他高瞻远瞩,并在缕析分毫中提纲挈领、高屋建瓴;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却一味地克勤克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严格要求他身边的每位工作人员及他的每一个子女——这无一不表明在他的身上充满了朴实无华的品质和甘愿与广大劳动人民为伍的人文性格。
当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学生时,他即以民族大业为已任,身无分文而“游学”于湖南的广大农村,这既充分体现了他以国家兴亡为已任的远大抱负,也从另一方面突出体现了他不畏艰险敢于向恶势力挑战的顽强个性;
青年时代的他奋发向上,战争年代的他纵观时局的发展变化而尽可能地采取适合于民族发展的各种积极措施,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从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从不改变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认准了的事决不半途而废,从而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他在前进途中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从不向困难低头、不在挫折面前屈服的战斗意志。可以说,他一生是强者!
毛主席酷爱学习,他一生博览群书,不耻下问,善于思考,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于一身,这既是他性格的一种反映,也是他感觉到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之所在,使他终日陷于读书和批阅各类文稿之中,并在这些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不读书即不能入睡的习惯——他读书认真一丝不苟,并在阅读过程中认真思考各种问题;
通过思考,他多次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他一贯倡导密切联系群众和密切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而在他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他本身即十分注重联系实际和走群众路线凡事提倡人们集思广益,注重发扬民主,这也是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一种脚踏实地的人生作风。
毛主席过惯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他从不浪费,对子女要求严格,对他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既关怀备至又从不袒护任何人的缺点和错误。在子女面前,他既是一位严肃的长辈,又是一位和蔼的父亲在工作人员面前,他既是人民的伟大领袖,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从这许许多多的方面,都不能不说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许多值得称颂的优良品质和使人们从心底里由衷发出赞叹的传统美德。
毛主席疾恶如仇,痛恨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和一切不齿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遵循的生活习惯,他一方面号召人们艰苦奋斗,一方面提倡人们勤俭节约,提倡勤俭办一切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大业,他带领全党、全军勇猛战斗,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可以说他为全中国人民操碎了心,人民爱戴他,拥护他,是因为他和人民心连心;他关心老百姓的冷暖和疾苦,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而把他自己放在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位置上,一起服从于人民利益的需要,因此可以说他既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又是全中国人民最忠诚、最优秀的儿子。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他没有留下任何私人物质上的“遗产”,他留给人们的只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和他的许许多多令全国人民永远都不能忘怀的教导,其中即包括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所流露、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和蔼可亲的、平易近人的性格和他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以及他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人们常说毛主席是人,不是神,但在毛主席身上所集中体现出来的这些精神、情操、神采和风范,决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永远矗立于一个高大的位置的原因吧!
这部书中所写的,主要记述了毛主席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由毛主席的小时候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毛主席逝世,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但仍然是毛主席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关于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书中记述了很多,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我觉得人们至今依然以一种十分崇敬的心情怀念毛主席,颂扬毛主席,是和毛主席的性格以及他的精神分不开的,我坚信这一点。
本书材料真实严谨,文字生动活泼,许多故事感人至深,对党史研究和人格情操的陶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广大普通读者朋友来说,阅读本书,更将是缅怀伟人,重温精彩历史故事的一次心灵之旅!
这本《毛泽东生活记事》推荐给大家!本书自成书之后,三年才得以过审,而且仅仅在2013年出版过一次,数量还是比较稀少的,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重读老旧书∣好书都在这!
扫码加微信
客服:1779152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