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弘扬红色文化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先后实施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全国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发挥了红色旅游重要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发展红色旅游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工作,是巩固执政基础、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红色旅游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感知革命先烈艰苦创业、勇于牺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质量,从而强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的理解,更加自觉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同时,红色旅游还可以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是党的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手段。
发展红色旅游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红色旅游,人们会深受先烈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感染,从而激发爱国热忱,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献身民族伟业的责任感。自《纲要》印发以来,在党中央的倡导下,从1997年起至今,中宣部先后公布了四批共35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浓缩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记录了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展现了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随着我国红色旅游的勃兴,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得到增强,尤其是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据全国红办2011年红色旅游景区调研数据显示,去延安的旅游者中企事业单位职员和学生均占24.7%,青少年学生有的是结伴出行,有的是在父母带领下,还有的是三代同行。他们怀着对先辈的崇敬和敬仰,来到红色旅游景区,接受洗礼和陶冶。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富民功能。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富民功能。它既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大多数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业对老区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因而,红色旅游可以成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惠民工程。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促进了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优化了老区产业结构,有效带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据江西、黑龙江、吉林、甘肃省和重庆市统计显示,自2007年来,五省市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达到2.3亿多人次,综合经济收入达到970多亿元。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规划上给予指导、在开发上给予定位,使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国各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老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就业率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老区的区位形象和知名度都有很大提升。
红色旅游还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红色旅游的出现顺应了这种要求,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游客,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旅游者。如中共“一大”会址自1952年建成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了1000多万参观者,其中包括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国际友人和海外游客。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结合当地特色,确定各自的具体主题,组织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它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努力开发对游客更具吸引力的红色、绿色加古色的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作为中国特色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文化功能。红色旅游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红色旅游是一本很好的文化教材,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能够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红色旅游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果。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承载着特殊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其富含的精神价值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已形成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因此,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工程。发展红色旅游、彰显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红色旅游也使革命老区人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革命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中,特别重视深挖其独特的革命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出老区特有的文化品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民心功能。红色旅游还具有重要的民心功能。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已经成为人们的需要和追求,合乎民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而且具有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凝聚民心的作用。
李长春同志强调,红色旅游是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工程,是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富民工程,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民心工程。要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的载体和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牢牢凝固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心田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发展红色旅游关乎民生、合乎民望、顺应民意。红色旅游作为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着区别于其它旅游方式的特殊功能、特殊价值。例如韶山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2007年李长春同志视察韶山“一号工程”时的指示,进一步强化红色旅游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提供了方便周到、全程、专业化服务,不断增强“一号工程”的吸引力,努力吸引社会各界为毛主席家乡做实事,带动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随着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全国各地把推动红色旅游作为惠及民生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把红色旅游文化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来抓,努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积极实践,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开发力度,联合学校、小区、军营、企业,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展览和活动,为公众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有力保障了红色旅游的良性发展。
摘自2012年第3期《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