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旅游

重走川甘陕长征路(组图)

2014-07-15 17:02:49  来源: 红色旅游网   作者:李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离开美丽如画的若尔盖草原(花湖),我们穿过一个长长的高原隧道,翻越一座高山,就到达了去迭部的红星路口。这里,沿213国道直行,前方就是川甘两省交界处的郎木寺镇;向右倒拐,走两三公里就进入若尔盖高山峡谷地带。

 

  这一带,沟谷幽深,植被茂密,道路狭窄,好在这些年公路全部得到了改造,一路上基本是平坦的沥青混泥土路。红星至迭部(川甘界)红色旅游精品线公路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境内,起于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红星交叉路口,途经降扎、白衣沟口、崇尔、冻列,止于若尔盖县与迭部县交界处益哇沟口桥头,全长约60公里。这一带,是若尔盖县的农牧区、林区,沿途我们经过几个乡镇,看到了不少藏族的村庄,看到了藏区深处的新变化,大家纷纷为若尔盖的地大物博、奇山异水而感叹。

 

  正当我们还在留恋若尔盖的美景时,拥有“红色热土”、“绿色家园”、“熊猫故乡”等美誉的迭部已呈现在大家眼前。进入迭部县境,好像公路更宽敞了一些,原来,若尔盖、迭部交界处的那座界桥离迭部县城只有10多公里了;而且迭部境内属省道,若尔盖境内这段路则是县道。

 

  夕阳西下,我们安全抵达迭部县城。迭部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是山神 “摁”开的地方,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光旖旎,森林广布,牧场茂盛,是甘肃不可多得的一座绿色资源宝库。

 

  迭部县城所在地海拔2400米,县城境内有几座高山主峰均在海拔4900米上下。县城位于西部白龙江北岸,是1962年建县后垦荒拓建的山区新城。至今已建成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设施基本齐备,商贾云集,店铺密布的林区重镇,成为迭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工商、交通中心。

 

  在从若尔盖到迭部途中,迭部“7天连锁酒店”服务员告诉我,因为把“15个标间”误听成了“四五个标间”,所以,没办法把我们30个考察队员分散到两个商务酒店住宿。为了方便更多的队员,我、王克明及张炳基夫妇主动提出同两位司机都到一里多路以外的“7天连锁酒店”入住,大部分队员入住迭部汽车站对面的商务宾馆。

 

  在去“7天连锁酒店”的路上,我们才偶然发现,酒店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毛主席在迭部”大型雕塑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原来,这个广场是2012年党的生日前夕落成的。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迭部县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一年一度的红色旅游文化节的主会场。

 

  “毛主席在迭部”大型雕塑高15米、宽11米,占地面积1024平方米。雕塑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经过迭部时,毛主席和迭部人民在一起的感人场景,表现了长征精神薪火不息、代代相传的主题。

 

  在酒店内墙壁上的迭部旅游交通图上,我注意到迭部有两种独特的标志——红旗和绿树。红旗所标注的是红军当年留下的一个个红色足印:俄界会议会址、茨日那毛泽东故居、崔谷仓放粮遗址、腊子口战役遗址;绿树所标注的是森林和景点:扎尕那草原风景区、虎头山雪峰、南山森林公园……

 

  晚上九时许,迭部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王建国受部长委托,特地来到宾馆找到了我,还给我送来了《迭部文史》、《红军长征在迭部》以及宣传迭部自然风光的画册、光碟。他详细了解了我们此次组团来迭部重走红军长征路、重温革命历程的行程计划,并提前为我们做好了去下面几个参观考察点的接待安排。

 

  王建国说,迭部是红色的,迭部也是绿色的。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途经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攻打了天险腊子口。迭部人民为红军开仓放粮、修复栈道、医治伤员,迭部成为长征路上的“加油站”。迭部境内青山绵延,林海茫茫,是甘肃省的主要天然林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向国家提供价值100多亿元的木材,全县财政收入的95%和农牧民收入的80%以上一度都来自林业。

 

  交谈中,我了解到,1998年10月,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迭部单一的林业经济解体。面对困境和阵痛,在重新审视县情后,迭部立足光辉的红色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提出“希望在水,特色在农,潜力在游”,逐步确立“举特色旗,打绿色牌,建生态县”的发展思路。

 

  从此,迭部经济发展来了一个急转弯,水电、旅游、山野珍品和藏中药材等产业成为新选择。“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千好万好比不上生态良好”成为共识。

 

  随后,迭部县全面推介宣传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同时,出台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今天,漫步在在迭部县城的红军街上,我们可以看见到处悬挂着“践行群众路线,弘扬长征精神,促进科学发展”的横幅。

 

  “红军长征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长征是一种精神,长征是一种延续”,王建国谈到。

 

  

 

  

 

  

 

  

 

  红土地,绿家园。红色和绿色,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的迭部县交响协奏,汇成发展的魅力乐章。

 

  从红星路口到迭部县城,再从白龙江畔到达拉河谷、腊子沟口,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28明考察队员和2名随行的大巴车司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迭部的红绿相间独具的魅力。

 

  7月2日早晨,我们在迭部县城简单地吃了顿早餐,然后,沿着白龙江畔顺流而下。今天,我们的第一站是俄界。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途经这里,那时达拉沟内的道路十分险奇,人畜只能沿着达拉河边的羊肠小道和架设在达拉河上的栈道行进。如今,这里已经有了林区公路,不到几个小时就能穿越。

 

  俄界地处川甘交界地带,属甘肃省达拉乡管辖。本来,我们应该从若尔盖县巴西、求吉进入甘肃俄界,这样,路线要近200多公里。但是,出征前几天,我就从阿坝州交通局和若尔盖县委了解到,若尔盖求吉乡与迭部达拉乡交界的一段连接县道正在修路,只能通行小车。于是,我不得不决定率队经若儿盖县城、大草原花湖、铁布保护区、迭部县城绕道前往俄界。

 

  从迭部县城区俄界,只有一条必经之路,那就是沿达拉沟而上的一条四五米宽的乡村公路。到底带不带大家去俄界?昨晚,我彻夜难眠。俄界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八个山头”,现名高吉。79年前,那里召开的俄界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甘肃境内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我一个人重走长征路时,曾经两次涉足俄界。大家既然到了迭部县,如果不去俄界参观,不说万分遗憾,至少可以说,你不完全了解长征在甘肃那段历史真相。

 

  早晨起来,一缕阳光照射进客房的窗户。我推开窗户,再次拨通了达拉乡党委书记郭永林的电话。“昨晚达拉乡境内下过雨吗?”“今天你们当地也天晴吧?”“路上能否通行旅游大巴车?”接过电话,郭书记一一做了回答,还说:“你们走到离乡政府20里路的地方就给我打电话,我安排了几个人在沟口迎接你们的队伍!”

 

  电话咨询中,我从郭书记口中还得知,那条乡村公路曾经通行过一辆40座的大巴车。综合上述所有道路、天气信息,我最终决定带队走进达拉沟,向俄界进发。

 

  达拉位于迭部县城东南40公里处的岷山腹地,东西横卧的千里岷山,俨然如一条巨大的天然屏障,层层封锁甘川古道。达拉沟因发源于四川松潘北部的达拉河(上游为包座河)而得名,沟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数十公里,切穿岷山,沟通甘川,成为岷山山脉中唯一的一条通川古道。

 

  达拉沟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森林茂密,河窄浪急。沿途,司机谨慎地驾驶着,根本不敢开小差。这条崎岖险绝的山道,是历史上内地通往云、贵、川、康的重要通道,也是洮岷商旅贸易和运送鸦片的通道。松柏古树之下,古栈道遗迹依稀可见。

 

  据史载,唐代名将李道彦进袭吐谷浑时曾取此道。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就经由达拉沟兵分三路直驱云南。1926年9月,甘肃省署令卓尼土司杨积庆修筑卓尼经达拉沟至松潘的道路。1935年,红军长征时,一、二、四方面军都是沿这条古道走出雪山草地,直到白龙江边的。达拉沟一带有红军修筑的木桥,有“俄界会议”会址、古烽燧、古城堡等遗迹,还有苯教寺院卡让寺、苟吉寺。

 

  沿途,最危险的路段除了沟口15公里山路外,就是正在建设的苟吉寺水电站施工区和淹没区。特别是在经过电站大坝工区时,大巴车几乎在七弯九倒拐的崎岖土路上爬行。刚上坡,车子就钻进了一个土法开凿的隧洞。可怕的是,这个隧洞不但没有灯光,而且洞子里还是弯道。出了隧洞,司机也不得不连声感叹:“你们真的会选地方,我重来没有开过这种道路,也没有钻过这么原始的山洞!”

 

  在经过淹没区路段时,目睹清澈碧绿的湖水,看到湖里直立的树木,大家都禁不住惊叹:“简直有点像九寨风光”。谈笑间,我们已到达拉乡两河口。这里,乡干部们开车早已在沟口等候我们了。相互握手问候后,我们的大巴车在达拉乡干部的小车带领下,很快就到了三公里外的俄界会议会址所在地——高吉村。

 

  到了,我们终于来到了俄界,来到了中国革命又一转折点的地方。俄界会议会址,位于达拉乡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的高吉村。这里的村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典型的藏族山寨榻板房依山就势,不规则分布成三、四层。近年来,该乡按照迭部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了俄界会议会址纪念广场。新建的俄界会议会址尽管还没有布展,但是,一到这里,石阶上“坚定信念”、“统一思想”的八个大字首先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在广场上,台阶前,我们整理好队伍。我首先向达拉乡党委政府赠送了随车带来的《红报》会刊、“红书”《追梦》及《十大元帅纪念册》,然后请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女干部讲解。当年红军司令部和毛泽东的居室,以及召开会议的小木楼保存完整,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俄界会议旧址从东面的山坡上遥望俄界,依山傍水的俄界山寨掩映在古树虬枝间,错落有致。寨子周围新盖了一些白色马赛克材料装饰的藏汉结合的民居,与古朴的板房、麦苗青青的农田、高耸的白塔及蜿蜒的达拉河一起,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在修葺寺院时,在屋顶木架上发现了几卷文件,经专家鉴定,它是长征红军留在这里的。上面记载着当年红军在此召开了越过雪山草地以后的第一次粮草会议。

 

  1935年6月,两河口会议之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沿若尔盖巴西、班佑继续北上。蒋介石急调军队进行围追堵截,妄图把红军消灭于此。而正在此时,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却坚持南下川康。9月10日,毛泽东率8000余红军壮士孤军北上,并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不打下天险腊子口,我军在政治、军事上将十分被动”,因此俄界会议的另一议题,就是组织开展攻打天险腊子口的战役。

 

  俄界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甘肃境内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1935年9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一军团根据中共中央北上的方针,首先抵达高吉村。11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直属纵队(军委纵队)和三军团,甩开机会主义分子的阻挠,从四川若尔盖县巴西一带出发,沿包座河来到俄界,与一军团会合。毛泽东和司令部住在村东头的三座木楼房内,并向左路军发出《中央为贯彻战略方针再致张国焘令其即行北上电》。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成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凯丰、刘少奇、邓发;列席会议的有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杨尚昆、李维汉、李德,及一军团的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和三军团的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青等领导人。

 

  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等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讨论了北上的任务与到达甘南后的方针,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五人团,作为红军最高领导核心;由李德、叶剑英等人组成编制委员会,进行部队的整编工作。

 

  这次会议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后,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抗日告同志书》。俄界会议对于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与破坏,胜利完成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俄界会议会址前,考察队员纷纷登上木楼,参观毛主席旧居。处于好奇,更多的队员则争相在木楼梯上、木楼前留影纪念。

 

  “那两棵白杨树下就是当年红军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的地方。”美女干部指着达拉河对面的田野说。

 

  两棵上百年的白杨树枝杈直指蓝天,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对接。群山环抱的高吉村林木繁茂,经幡飘舞,古老的水磨,藏式踏板房,新建的蓝顶彩钢砖木房,构成一幅风情浓郁的藏乡画卷。

 

  今天,这个秀丽的藏族山寨正演绎着“红”与“绿”的故事。沿达拉河边的山坡上,昔日种植青稞的700多亩农田已退耕还林,一株株小松树长势正好,为高吉村添上新景。

 

  我还发现,就在离俄界会议会址——一个藏式小木楼不远处,一座新建的高大美观的藏式木楼矗立。新楼是由高吉村党支部书记才旺道吉投资170多万元兴建的。三十而立的才旺道吉跑过车,搞过工程,他说要用新楼建立“俄界农家接待站”,利用高吉村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做起旅游业,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我打听到,懂经营的才旺道吉正在注册成立“俄界旅游开发公司”。

 

  在高吉村口,至今耸立着一棵参天的古柳树。这棵古树胸围要14个人才能牵手合围,树龄不下200年。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三支大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这棵达树下,于是,它见证了红军长征过甘肃的壮举,也见证了俄界会议的召开。

 

  考察队员们下车来到树下,抚摸树干,合影留念。随后,我向陪同我们的五位乡干部建议,将这棵古树命名为“红军树”,不断挖掘更多的红色资源,促进达拉乡的红色旅游开发和高吉村“红军村”建设。

 

  “再见了俄界!再见了达拉乡!”在参天古树下,我们全体考察队员与达拉乡五位乡干部依依不舍地告别。

 

  当天,大家用各自的坚定信念和执着精神,继续跟随着我走在甘肃境内的长征路上……

 

  

 

  

 

  

 

  

 

  初夏的达拉河谷、白龙江畔,到处经幡猎猎,万木青翠。

 

  在结束了当年红军进入甘肃境内第一村——高吉村(俄界)的参观考察后,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重走川甘陕长征路的28名队员顺南北方向的达拉河谷而下,沿着当年红军在迭部的足迹继续向前。

 

  出高吉村(俄界)沿达拉河下行15公里许,在左侧一块较为平坦的谷地上,我们望见到一座金碧辉煌的藏传佛教寺院——勾吉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群众对寺院进行翻修时,从落满尘埃的房梁上发现了一包纸。后来,经专家鉴定,说明红军在该寺院曾召开过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研究了红军进入甘肃后的粮食筹集问题。至今,在迭部县文管所,还保留着一枚长征时期的财政印章,算是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我们没有在勾吉寺停留。半个小时后,我们顺利经过了当年红军走过的尼傲藏寨、号称“迭部小三峡”的尼傲峡。峡谷中江水由高向低奔腾、翻滚、咆哮。红军线头不对到此时,峡谷中仅有的一座小木桥已拆除,管辖此地的卓尼土司杨积庆密令修复木桥。随即,20多名当地藏族群众帮助红军修复桥梁,使得红军将士顺利过峡。为感谢藏民,红军当年赠送了这个藏寨一批枪支弹药。

 

  经过哈岗湾,我们很快抵达了旺藏乡。大巴车刚在乡政府门口路边停稳,等候已久的乡党委书记年周一行就赶紧上前来为我们每一位考察队员送上了洁白的哈达和矿泉水。全体队员和两名司机格外惊喜,藏族干部群众的热情好客,让大家在重走川甘陕长征路上享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和接待。

 

  旺藏乡的得名源于这里的一座喇嘛寺院——旺藏寺,这是迭部县境内最大的佛教中心。早年,林伯渠的日记中提到,1935年9月14日,红军达到这里。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迭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同意毛泽东提出的行动方针,改变原川陕甘计划,“打通国际联系,首先到苏联边界,创造一个根据地,再向东发展。”会议还采纳了彭德怀的建议,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编为中央红军陕甘支队。 9月13日,陕甘支队八千人离开俄界,沿白龙江右岸向岷山要隘腊子口前进, 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解放前,旺藏寺属于卓尼杨积庆土司管辖。当年,这个寺院有阿姑(即和尚)400多人,寺院内花木繁盛,清静幽雅。那时,许多红军就住在寺院内的经堂、厢房里,并在这一带休整待命。期间,红军在附近的岩石上、门板上和墙壁上留下了不少标语,其中,大部分是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主张民族自治的。

 

  前来迎接我们的还有老朋友桑吉以及茨日那村村长。茨日那村距离迭部县城40公里,有50余户人家。这是一个典型的藏族山寨,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修建了红色文化广场,建起了红军文化艺术墙,成为远近有名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村。

 

  在茨日那村白龙江上,飞架着三座桥梁,都叫“红军桥”。其中,最早的“红军桥”是伸臂式木桥,当地藏民叫“神仙桥”。此桥连接白龙江南北两岸,毛主席与中央直属纵队警卫人员就是通过这座惊险的木桥,翻阅海拔4000多米的几座高山,踏破中年积雪,抵达腊子口,与红军大部队会合的。

 

  考察了“红军桥”后,桑吉将我们带到了他的红色之家。桑吉不是一个简单的藏民,而是毛主席长征居室的主人。20多年来,他继承了爷爷、父亲的红色房屋,并精心守护和管理着毛主席长征居室。我第三次来到桑吉家,感受最深的就是毛主席和红军队伍离开茨日那村快80年了,至今这处红色居室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接待着来自军内外、国内外的参观者。

 

  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考察队员们缓缓步入当年毛主席在茨日那村的居室。桑吉夫妇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大院,端来青稞酒让大家品尝。

 

  院门朝东开着,大门是我们汉族地区常见的两门墩、人字背,不同的是门墩架全是木质的。中间的楼房前,空出一米长的走廊,走廊为木栅栏,木楼四周全用土墙围着。正是在这里,毛主席向红四团下达了三天之内攻克腊子口的命令。

 

  这些年来,桑吉在毛主席居室内陈列了不少红色书籍、报纸、实物。队员都惊奇发现,这里还陈列有我的《一个人的长征》、《寻找中国红》、《追梦》及都江堰长征研究会的会看《红报》杂志、《红报》会员版报纸。

 

  在桑吉家餐馆时,已是中午12点半。考虑到远道而来的参观者早已饿了,他们夫妇俩赶紧端出提前准备好的肉块、大饼,请大家填填肚子。73岁的老队员、新疆退休工人卢祖云特别感动,率先掏出100元捐赠给主人,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恩、感谢主人一家的心愿。随即,其他一些队员也表达各自的心意。其实,考察队员们是在表达对桑吉一家的无比敬意,感谢他们对毛主席长征居室的长期保护。

 

  参观完毛主席长征居室,我们正准备离开,村长又热情邀请我们这支队伍到他家做客。村长的家就在寨子旁边不远处,屋子很漂亮,全木质结构的新房,屋里挂满了又大又厚的各种肉,有猪肉、小香猪肉,还有一些小动物肉。为了体现自己对客人的礼遇,村长突然从墙壁上方取下一块重达二三十斤的小香猪肉(半边小香猪),交到我手里,硬要我带回四川。

 

  我一再拒绝,村长也不放手。最后,我说:“红军说过,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们今天重走长征路来到你家,也是红军,也要遵守红军纪律啊!”这样,村长才答应将半边香猪肉又挂上到了墙壁上。

 

  村长告诉我,自己对红军充满感情,没有长征就没有今天。他还是说:“今年正好长征出征八十周年,我要像你们一样开始重走红军长征路!”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