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进驻马图纪念亭(胡金辉摄)
一九二九年学生军(红四军)宣传队集会场所(马图乡得震楼)——胡金辉摄
朱德曾经在龙岗镇马图村居住过的“见龙居”(胡金辉摄)
坐落在丰顺八乡滩良村的东江苏维埃纪念馆红色苏区(胡金辉摄)
烟雾缭绕的大山深处,丰顺县龙岗镇深处的马图村里,村民饶叔仔细端详着焕然一新的见龙居。丰顺县下决心修缮革命遗址,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饶叔感慨:“传承红色基因,对后辈是很好的教育。”
巍巍莲花山下,英魂长留。从东北至西南的莲花山脉横亘丰顺县境,几十里山地峰回路转、层峦叠嶂,曾经为中共红军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种,丰顺人民一直以拼搏的姿态,展示着客家儿女不屈的斗志。
早在大革命时期,丰顺县民众就积极参加东征、北伐战争。丰顺苏区一串串名字对广东人民来说并不陌生,如李坚真就是丰顺苏区的创建人之一。更有朱德、朱云卿、罗荣桓、聂荣臻、粟裕等在丰顺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步伐。
1928年成立苏维埃政权
硝烟远逝,山河故国。
茂盛的草木掩盖了几十年前的沙场焦土和沉戈,丰顺县城一带早已盖起楼房,老百姓的生活安逸而富足。那些正在睡午觉的孩子们可知道,脚下的土地曾流淌过先辈英烈的鲜血?
早在大革命时期,青年团、共产党先后在丰顺建立了组织。1926年9月,经汕头地委批准,丰顺县支部升级成立丰顺县部委员会。丰顺县地方党组织领导民众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之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从南昌入粤,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二十军第一、第二师和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南下潮汕时,中共丰顺县部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粤省委即刻以全力在东江接应”的指示,在丰顺的县城策划外攻内应,举行暴动。
起义军进入丰顺攻陷留隍后,即派出地方干部和农民自卫军,配合起义军参加与国民党反动军队激战的“汤坑战役”。同年10月,郑兴、朱公伟、黎凤翔、邹玉成、杨淑庆等组织丰顺县农民武装,在九龙嶂柑子窝村建立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团,开始在农村建立红色割据区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的土地革命运动。
1928年2月4日,丰顺县建立了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潘田乡苏维埃政府。同年5月,中共丰顺县部委在九龙嶂改组为中共丰顺临时县委。10月15日,丰顺县委在丰北的大龙华乡叶华村宝田庐召开丰顺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号召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立以黎果为委员长,李坚真和朱士庵为副委员长的丰顺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彭化民为主席的丰顺县军事委员会,组建邹玉山任团长的红军独立第十四团。
当时,土地革命受到积极响应。劳苦大众纷纷加入农会,全县会员约万人,获中共中央巡视员贺昌(毅宇)评价称“丰顺工作最好”,广东省委也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1930年5月,丰顺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之下,辖5个区苏维埃政府,4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1930年9月13日—1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报道:“丰顺县已经有四十多个乡苏维埃,五个区苏维埃的政权,而且县苏维埃也于本年五月成立了。”
红四军主力曾在马图休整
沿着蜿蜒的山道,踩着烈士们的足迹,走到见龙居下。红砖黄砂,用隶书书写的“见龙居”三字依然苍劲有力。8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斑驳的墙壁上划出伤痕、裂缝,让原本就简单的房子更加沧桑。
当年,马图村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山村,是粤东最早建立地下党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地区。见龙居,正是红四军军部旧址,朱德曾在此住宿三天两夜。当时,政治部则设在得震楼,是陈毅的居所。
1929年6月,红四军政治部主任陈毅从闽西到丰顺革命根据地,商议共同开创闽粤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等事宜。其年10月,朱德和朱云卿率领红四军3个纵队共6000多人,从闽西分3路进军粤东北。
攻占梅城后,红四军主力游击丰顺并在龙岗镇马图村休整。同年10月30日,朱德、陈毅在当地的文祠学校召开各纵队司令员、参谋长及东江特委丰梅等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军事会议,号召东江同志艰苦奋斗,争取扩大红军队伍,巩固苏维埃政权,史称第一次“马图会议”。
莲花山下,碧血丹心。史料记载,在马图区域内发生战斗60余次,革命群众被杀害270余人,有烈士38人。见龙居、燕翼居、得震楼、八士庐和西华寺军事培训学校等革命遗址,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龙岗镇党委委员饶富通,曾在马图村担任11年的村党支部书记。饶富通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革命遗址八士庐,他的爷爷是儿童团的团长,曾迎接朱德等将士进村。饶富通说:“永远不变的是先辈的红色精神”。
饶富通告诉记者,之前村里到处留有“热烈欢迎红军第四军”“组织起来,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
1947年10月,闽粤赣边区地委召开第二次“马图会议”,把斗争扩大到整个粤东地区。闽粤赣边区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两次进驻,集中整训、扩编,史称“马图整编”,在粤东解放上起到重要作用。
为中央苏区输送一批优秀干部
与马图村遥遥相应的八乡山,是红十一军成立的发源地,彭湃等革命家在此创立革命根据地。大革命时期,八乡山人民组织农会,建立农民自卫军,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严重,五华、丰顺、揭阳县的许多农民协会被解散,农会积极分子遭受迫害。在这种情况下,八乡山的党组织决定以贫雇农为核心组织秘密“贫农自救会”。古大存等以打石、烧炭等职业为掩护,分散活动,建立贫农自救会,革命力量大大增强。
1930年1月,23岁的李坚真调到闽西苏区任中共闽粤赣特委妇女部长,同年,调闽西汀东县任县委书记,不久又调到长汀县任县委书记。此后,更是成为32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女战士之一。丰顺为中央苏区输送一批优秀干部。李坚真、李井泉等政治、军事指挥人才正是从丰顺县苏区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
1931年秋,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丰顺苏区积极配合西北游击队,扩大武装力量,牵制进剿中央苏区的广东军阀。在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反“围剿”中,与梅县苏区军民紧密配合,梅县、丰顺两块苏区连成一片。
梅丰苏维埃区域内调整成立了以黎果为书记,叶明章为副书记的县委兼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党政领导机构,黎通任大队长的梅丰苏区红军游击队得到壮大。此时,福建省苏区省委领导除组织部长刘晓是中央派来的以外,书记罗明、宣传部长李明光、秘书长肖向荣、妇委书记李坚真等领导,都是从梅丰县、饶和埔苏区等根据地调任到闽西的。
1934年1月,丰顺苏区从梅丰苏区中分出,成立以胡坚为书记的丰顺苏区县委。同年夏,国民党丰顺县长林彬为配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抢修通往中央苏区的通道“丰汤公路”,并亲临工地监督,丰顺苏区军民在县委领导下配合丰梅游击队,在南蛤龙岗工段伏击,当场击毙林彬及国民党军士兵多名。
朱德、陈毅、朱云卿、罗荣桓、聂荣臻、粟裕、谭政、罗瑞卿、萧克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丰顺留下革命足迹,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