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之乡组织祖国各地的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等红色网友于2017年11月24日至27日到湖北十堰,对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考察。
照片1、考察团参观汽车总装线
十堰一个千人小镇,因70年代最大的三线建设项目第二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著名的汽车城——十堰市。考察团首先参观了东风公司商用车总装厂生产线,在那艰苦的年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建设者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国协作建设“二汽”,引进消化吸收当时世界最高技术装备,十万建设者仅用13亿投资,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五年建成配套齐全的27个专业厂的现代化汽车城,看到了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三线建设者的辉煌成就!
图片:魏巍同志讲述二汽建设者的艰苦与辉煌
考察团听取了三线建设亲历者,“102建设总指挥部机运团”的魏巍同志的介绍,再现了二汽建设者的艰苦与辉煌。他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带领包头华建施工队伍和机械,昼夜兼程来到十堰,参加三线二汽建设,累死在岗位上,并遗嘱“子承父业,理所当然”,十四岁的魏巍接过父亲未尽的三线建设事业……。
图片2、考察团在丹江口水电站前合影
25日上午考察团参观了丹江口大坝,巍峨的大坝展示了中国人民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辉煌成就,1968年建成339亿立方米库容的亚洲最大人工湖,兼发电、灌溉、防洪、南水北调为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造福中国人民。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库区35万人移民搬迁,建成如此宏大工程,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是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中国人民的辉煌成就!
图片3、考察团向武当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三鞠躬、致辞
25日下午,考察团瞻仰了“武当山革命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铁道兵一师修建襄渝铁路而牺牲的400名解放军指战员,还有1931年红三军“整军经武”时牺牲的红军烈士。全体同志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挽带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致辞。当我们和平生活的时候,不要忘记他们为此的奉献与牺牲,当我们在革命的道路是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革命先烈,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将革命烈士未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图片:张耀祖老师作“三线建设伟大成就”的主题报告
26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原人民出版社编、原中国工人网主编、《红色参考》主编张耀祖同志做了《三线建设的伟大成就、历史作用和未来意义》的主题报告。毛主席一生做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就是三线建设,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战略大后方,使帝修反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国防安全。三线建设以“单纯的个别企业盈利”是无法衡量的,它的1100个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对所在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长远的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图片5、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为有牺牲多壮志!
考察三线建设,看到在人民领袖毛主席领导下三线建设者创造的辉煌成就,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赢得了新中国的强大,并信心百倍的在1999年底全面现四个现代化,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三线建设的辉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伟大的三线建设者!由于某些人对三线建设的破坏,使四个现代化被迟滞“上百年以至更长”,(2010-3-10《新华网》)更加彰显三线建设的辉煌伟大和正确!
考察期间还参观了十堰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建筑群。
附录:乌有之乡赴十堰考察三线建设成就活动纪要
十堰红色网友通讯组11月
为重温和缅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史诗般的壮美画卷,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乌有之乡发起了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赴湖北省十堰市考察三线建设成就红色旅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50多名红色网友齐聚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三线建设英雄城市十堰,一起追寻先辈们为追求人民解放和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战斗历程,一起体悟先烈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战天斗地、奉献牺牲、至死不渝的初心,一起畅想和描绘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光辉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的高峰,在一个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开始了追求自由、平等与共同富裕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人民为了实实在在的建设社会主义,奉献了自己的汗水和青春。其奋斗和奉献之精神,可歌可泣,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堰就是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不朽丰碑上的明珠。
十堰是三线建设的重要战场。三线建设是毛主席为了人民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和人民万代幸福而打下的千秋基业和不朽史诗。1964年到1980年,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及实现平衡、共富现代化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力量为内容而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建设运动。在16年时间建设了1100多家现代工矿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十堰三线建设最瞩目的项目是第二汽车制造厂,还包括襄渝铁路(十堰段)、东风轮胎厂、总后所属一批军工企业,另外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大跃进时期开工,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劳动大军聚集十堰,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将一大山深处的荒芜乡村转变为一座现代化的英雄城市十堰。
11月24日下午,全体红色网友在十堰城区参观了十堰市博物馆和东风汽车公司总装配厂,一件件实物一件件历史文献把大家思绪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亲临汽车生产现场让大家深刻体悟到有了毛主席正确决策才有今天祖国发达的现代化汽车工业研发生产体系。晚上,三线建设的亲历者和功臣十堰市退休干部魏老为大家深情讲述了亲历的艰苦奋斗的难忘光辉岁月,全体红色网友接受了深刻的现场教育。魏老讲诉的父子两辈人为了三线建设而奉献一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当年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共同经历的缩影。魏老父亲为了三线建设,毅然告别妻儿从前段建设工地包头赶赴深山十堰,因任务繁重、忘我工作,九个月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坚持到奔赴而来妻子和14岁读初一的魏老最后一面后离世,年仅44岁。当少年魏老从父亲生前秘书口中得知父亲遗言 “子承父业、理所当然”后,哭着拉着妹妹闯到正在开会的红卫建设总指挥部,要求参加三线建设。熊心乐指挥长深受感动,亲自特批这个娃娃子承父业。正是这种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视为翻身做了主人的劳动人民自己事业的主人翁建设和互助奉献建设,“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才爆发出冲天的干劲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力量,建立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的社会主义文明范例。
11月25日上午,全体红色网友前往位于丹江口市区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下午前往武当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为建设襄渝铁路而牺牲的建设者烈士。1958年9月1日,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热潮中,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举行开工仪式。1968年10月1日年,三线建设的高潮声中,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为毛主席在1952年提出的南水北调工程做好了铺垫。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江清水北上润泽京津冀人民,展现了毛主席“多水区支援少水区”的共产主义风格。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三线建设中,十堰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建丹江口水库中,淹没两座县城、七个集镇、30万亩良田,迁徙人口30万。在支援二汽建设中,总共投入十万劳力,奋战三年,修路架桥,打石烧砖、支援劳动力及车辆,运送粮食、副食、蔬菜。襄渝铁路使十堰从闭塞状态连通到全国,它改变了十堰地区原有长期停滞不前的面貌,使山区丰富资源的开发、老区脱贫致富成为可能。在建设襄渝铁路过程中,成千上万吨建筑材料和物资,全靠战士和民工们肩挑背扛,甚至一些年轻的战士、工人和民兵为这个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青山护忠魂,正气贯长虹。坐落于武当山山坡上武当山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1969年至1973年修筑襄渝铁路牺牲的400多名铁道兵一师指战员。许多都是刚参军入伍半年之内的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让红色网友观之动容,灵魂深处升华起继承和前进的无私无畏力量。
11月25日晚上和26日全体红色网友分别参加了学习十九大报告交流座谈和张耀祖(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曾任人民出版社编辑,原中国工人网主编,《红色参考》主编)专题讲座:《三线建设的伟大成就、历史作用和未来意义》。
下面是这次三线建设考察活动中大家交流和总结的几点初步意见:
一、三线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线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性、全面性的深厚基础。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世界公布了毛主席提出的“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文化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又重申了这一目标。三线建设巨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研制出"两弹一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改变了我国内地工业、科技、交通薄弱等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需要指出的是,三线建设重点突出了自主创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原则,例如1966年11月制定的《第二汽车厂建厂方针十四条》中强调:进行产品设计革命,生产出世界第一流的中国式汽车产品;进行工厂设计、土建设计和工艺设计革命,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进行设备革命,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
二、三线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规模空前的区域协调发展革命。毛主席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毛主席运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为全国设置了均衡协调发展目标,要求全国经济在综合平衡中发展,实现全国一盘棋。“三线”建设打下了西部工业发展基础, 输送了一批极为宝贵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内地省份第一次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十堰、攀枝花、六盘水、德阳等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荒原山沟里拔地而起,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贵阳、安顺、遵义等一大批古老的城镇,通过工业革命,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城市的差距。例如,二汽的选址最初是在十堰以南500公里的湘西。湘西和十堰具有相似的地形、坡度、海拔,人口和经济基础类似。经过三线建设,十堰的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水平都远远领先于湘西,并且在21世纪这一优势仍然持续。由于其它原因,今天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又拉大了。
三、三线建设与共同富裕。三线建设是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富矿。1953年12月16日,毛主席起草修改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指出:“为着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这是“共同富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党的文件中。毛主席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能从起点(人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面前平等占有生产资料、过程(按劳分配)、结果三个环节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社会主义是一种公平的社会制度,更是一种能带来高经济效率的社会制度。在先进的生产关系下,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的高涨一被三线建设历史性证明。三线建设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可以从在1966年11月制定的《第二汽车厂建厂方针十四条》中管窥一斑:实行工农结合、劳武结合、厂社结合和厂校结合,用毛泽东思想培养一支以革命化领导班子为核心的解放军式的革命化队伍,建设一个大庆式的汽车工业基地,建设一个大寨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二汽和所在的附近山区成为一个逐步消灭三个差别的坚强阵地。三线建设发展了中西部地区的国营企业,带动和支援了地方国营企业、城乡集体企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地方工农兵学商、科教文卫等经济、社会事业特别是公共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文化基础。以南街村、华西村等为代表的长期坚持集体经济道路和塘约村为代表的新型集体经济道路的光辉代表,一切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支持社会主义发展的人们,都要满腔热情的支持、保护和推广这些新生事物和先进典型。对于缺点和不足,也要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同志间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四、三线建设与民主管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毛主席认为,经济上的公平需要政治上的平等和广泛的政治参与来保证,通过人民民主充分调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主人翁地位。毛主席于1960年3月22日 提出了鞍钢宪法: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1966年五七指示中,毛主席进一步发展了鞍钢宪法原则。三线建设在广阔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贯彻、检验和发展了鞍钢宪法精神。1966年11月制定的《第二汽车厂建厂方针十四条》中强调:“以毛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为准则,建立一套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管理制度。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批判工厂管理和技术领域中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影响,由工人、专业人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通过实践,创造总结出一套符合毛泽东思想办企业的新的规章制度。”欧美和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后福特主义”等管理方式就是学习借鉴毛主席鞍钢宪法精神的产物。
工人阶级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主体,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就是在中国中西部地区锻炼成长起宏大的产业工人阶级队伍,这是复兴社会主义伟业的一只强大的生力军。三线建设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感受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感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人翁责任感融入了血脉中。三线建设工人阶级经历过“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实践,参加过组建工人民兵武装、制造武器装备进行备战训练、建设宏大工人马克思理论队伍等学习与实践,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组织性、斗争性。三线建设地区过去和未来依然是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事业精神、物质和队伍建设的高地。
五、关于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如何看待党带领人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
海内外一切反华反党势力一个特点就是片面夸大、甚至不惜歪曲和捏造历史事实来攻击污蔑我们的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属于红色旅游的范畴。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以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探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见证,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勇于牺牲的辉煌历程,从而更加自觉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
六、三线建设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号召,毛主席提出了“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三线建设的震天撼地的巨大成就在“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世界形势下,有效的遏制了国际上帝国主义战争危险,鼓舞和支持了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中国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进步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毛主席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高瞻远瞩的预言,“在十七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在发展资本主义了,经过三百多年,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有了现在这个样子。……在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那又有什么不好呢?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今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革命,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复兴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兴,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