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是川甘边界的重要隘口,地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俄界会议后,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当时红军四面受敌:前有甘肃军阀,后有从四川追来的刘文辉部,周边还有卓尼杨土司的队伍,以及胡宗南部的主力,形势严峻,危如累卵。
若不能尽快拿下天险腊子口,不但无法实现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张,红军还将会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甚至连调头南下、重回草地的机会都没有。因此,毛泽东果断下达了三天拿下腊子口的命令。
手握两万藏兵的卓尼土司不仅没有阻击红军北上,还修好栈道和木桥、开仓放粮接济红军。这位卓尼土司虽身居僻壤,未迈出卓尼一步,但每天都看全国各地大小报纸,身为藏区统治者,但对国民党官员惯于愚弄欺压藏人的做法亦深为不满。事实上,红军在长征路上遇到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中,就其政治眼光、个人素质与思想倾向而言,杨土司这样的优秀人物确实罕见。
“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腊子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咽喉要冲,其间两山对峙如刀劈斧剁一般,沟底只有30余米宽,被水深流急的腊子河占去一大半。湍急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成为两山间唯一的通道。
为阻止红军北上,国民党军沿腊子口、康多一线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重点。红军以杨成武的2营实施正面进攻;由团长王开湘带领两个连从腊子口右侧攀登崖壁,迂回到敌人的背后进行突袭。但是,两侧皆为陡峭山峰,从山脚到山顶有几十米高,如何爬上山成为一个难题。这时,一个名为“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赤着脚,腰上缠着一条用战士们绑腿接成的长绳,带着一个系着铁钩的长竿子,他用竿头的铁钩搭住石缝里长出的歪脖子树根或者岩缝,一节一节地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放下绳索让其他突击队员攀上崖顶,迂回到敌人的后方。最终,红军居高临下,向敌人所疏漏的没有顶盖的碉堡投掷手榴弹,攻下了腊子口,赢得长征路上最后一道险关之战。
攻下腊子口后,红军长驱直入,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们北上的道路。在翻越岷山后,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长征》。
岷山,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呎),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 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公尺。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
过了岷山,就到了哈达铺。
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 ,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杨成武将军称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坐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
就是在哈达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第一次在《大公报》上得知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从此,长征有了明确的落脚点!攻下腊子口后,红军长驱直入,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们北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