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旅游

沿着父辈足迹重走长征路,自驾行46天全纪录第23天

2021-07-09 09:50:4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茶杯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15年10月4日第23天 宝兴-硗碛-夹金山-小金(懋功)

  早上起来就近解决了早饭,就马上赶往“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参观。纪念馆就在我们住的盛朋酒店的山脚下的红军广场内,走路下去到纪念馆也只需要五、六分钟。

  今天是国庆假日第四天,来馆里参观的人还挺多,不少人都是带着孩子来参观,当然大多数人是来川西旅游路过宝兴,但顺路能来参观,也还是说明许多家长对红色历史和红色教育还是很上心的,令人欣喜。

  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在飞夺泸定桥之后,从情报得知,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小金川流域一带活动,因此急盼能尽快与四方面军兄弟部队会师,形成合力。从泸定前往川西小金川流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泸定出发由西北方向绕道丹巴去懋功(即今日的小金县),这是一条大路;另一条是从泸定经天全、芦山、宝兴到达懋功,这是一条小路,途经地区贫瘠,部队补给困难,道路艰险路难行,这些且不说,最糟糕的是,从宝兴到懋功,途中要翻越人迹罕至、海拔四千多米的夹金山。

  中央政治局在泸定县城召开了会议,认为红军长途征战,减员已很多,如从丹巴绕行,虽是大路,但川军早已在丹巴一线布下了重兵挡住了红军的去路,如红军强行通过,必将造成重大伤亡。会议决定,避开敌人,出敌不意,走敌人认为我们不敢走的小路,翻越夹金山前往懋功。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其主峰海拔4930米,雪山垭口4124米,终年积雪,气候寒冷,氧气稀薄,无道路,无人烟,天气变幻无常,时而雨雪,时而冰雹。当地流传民谣称“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力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于都县集中出发时,正是南方的初秋,红军指战员们大都穿着单衣,一路连续征战,无法更换,身上的旧军装早已是破衣烂衫,衣不遮体,给翻越夹金山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红军在翻越夹金山之前,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政治动员和后勤物资准备工作。后勤物资准备工作包括找向导,购买当地藏民的一些粗布料、旧羊皮、辣椒、烈酒等御寒用品;在政治动员方面,我们在纪念馆里看到了一幅红军翻越夹金山的歌谣照片:

  从这幅红军歌谣照片中,既反映了红军政治动员准备的细致,也反映了红军当年翻越雪山时物资条件的匮乏,同时,更反映了红军克服困难,团结互助,去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1935年6月12日上午,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作为全军的先遣队,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出发,开始翻越夹金山。

  当地老人告诉红军说,翻越夹金山要在上午九点之后登山,下午三点之前下山。不要过夜。眼睛要用布条遮挡,防止白雪反光伤害眼睛,翻山时千万别坐下,要一口气翻过去。

  据当年红四团战士唐进新(建国后曾任江西省安远县县长、县委副书记)生前接爱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接近山顶时,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大雪夹着鸡蛋般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有的伤病员经不住冰雹、风雪、寒冷和饥饿的袭击而牺牲了;有的同志被风雪和冰雹打下山崖,再也没能爬上来…,夹金山爬得好苦啊,当时是夏天,战士们身上都穿着单衣。雪山上零下几十摄氏度,好多战友都被冻死了,连名字也没留下。”

  1959年上映的由严寄洲执导的电影《万水千山》中,塑造了红军老炊事班长父子俩的形象。在翻越夹金山时,突遇暴风雪,老炊事班长在悬崖边被吹得趔趔趄趄,但仍不肯丢下背着的行军锅。老班长儿子劝他先把锅扔掉,但老班长说,扔掉锅那拿啥给大家做饭哪,坚持不肯扔,最终因风势太猛,大铁锅兜风,导致老班长背着大铁锅被大风吹落山崖牺牲。这个情节虽是文艺作品塑造,但却是红军翻越雪山艰难的真实写照。这个情节在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35年6月12日下午,先遣红四团的指战员们经过近八个小时艰苦的行军,终于翻过了夹金山,在懋功(小金县)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三十军的先头部队成功会师。

  在先头部队红四团于6月12日翻越夹金山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央红军主力也于6月17日翻越夹金山。董必武后来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菜介绍爬雪山时的艰难情景说:“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简直没有路,……我们就对准峰顶附近那个缺口,笔直地向上爬。浓雾环绕,大风凛冽,刚到半山,就下起雨来了。我们越爬越高,又撞上了让人担惊害怕的冰電。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越发因难。讲话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冷得人连呼气都冻了冰,手和嘴唇冻得发紫。有些人和牲口一步没走稳,就掉在冰河中,从此诀别。那些坐下来休息喘喘气的,就在原地冻僵。”聂荣臻在回忆中说:“就整个来说,我们全靠万众一心,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发扬了阶级友爱,胜利地越过了夹金山。我也和大家一起,因为想到我们盼望已久的四方面军的战友就在山脚下,自己也说不清当时是哪里来的那一股体力,硬坚持着越过了雪山。”

  小金县当地百姓张绍全在回忆中央红军到达达维的情景时至今仍记得很清楚,“他们从山上下来时,穿的衣服五颜六色,什么样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

  随后,父亲所在的红一军团一师在师长李聚奎、政委黄甦、政治部主任谭政的率领下,也沿着宝岭西河经五龙、陇东、中岗、土巴沟等地,于18日翻越了夹金山。

  至此,中央红军主力全部成功翻越夹金山到达懋功,实现了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

  夹金山(海拔4900米)只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其后,中央红军还分别翻越了梦笔山(垭口海拔4047米),雅克夏山(海拔4443米),昌德山(海拔4283米),打鼓山(海拔4752米)等。红四方面军南下作战期间也曾两次翻越夹金山。此外,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还翻越了折多山、党岭山、长板山、虹桥山等众多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其困难程度也不亚于翻越夹金山。

  因此,“爬雪山、过草地”已成为红军长征克服千难万险集中体现的代名词,家喻户晓。

  我们参观“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大约用了2个多小时,这还只是重点浏览性质的参观。

  出了展览馆,我们再次来到纪念馆前的红军广场,细细地瞻仰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上的群体雕塑。

  这个纪念碑雕塑制作比较逼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和深刻的印象。我们出行前,曾在网上看到过其他人重走长征路的文章,其中叙述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情节:一位老红军后代在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雕塑前驻足久久不肯离去。他说,他父亲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个炊事员,南下作战时曾二度随队翻越夹金山。他指着雕塑上背着行军锅的红军战士说,那就像我父亲当年的形象,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炊事员,但我仍然觉得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个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而完成长征壮举的英雄!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

  我们在纪念碑雕塑前遇到了许多来此参观的四川本地骑行团的骑友和来宝兴旅游的游客,大多是充满朝气的年青人,男帅女靓,他们赶上了国盛民富的好日子,令人好生羡慕。当他们看到我们一家人拿着自驾长征路的队旗在纪念碑前照相时,都一下子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争着要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他们都说,能够与重走长征路的红二代一起在夹金山脚下相会与合影,机会难得,既幸运又高兴,回去也要好好宣传宣传。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从宝兴出发,沿着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翻越夹金山,抵达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地小金县(即懋功)。在如何去小金的路线上,虽说大家曾达成过翻越夹金山一致意见。但事到跟前,面临动真格的,家人中还是有人产生了恐惧心理。一是由于夹金山海拔4900多米,垭口也有4200多米,这是我们家人中都从未有人到达过的海拔高度,毫无经验可谈。只听网上有人宣传,高原反映有多么多么可怕,不免让我们人未行,气倒先短了三分!家人中有的人倒是曾去过四川的九寨沟和黄龙,但那也只有海拔3000多米,而且是正儿八经的旅游区,出了状况也有条件及时处理,而翻越夹金山这一路上荒郊野岭的则没有这些条件,万一出了状况,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映,老年人心脏受不了,一旦驾驶员连车也开不动了,那还真是有点骑虎难下,进退两难,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二是未随我们出行重走长征路的家人也再三劝阻,力劝我们不要冒险贸然翻山,免出意外,还是回到泸定绕道走丹巴稳妥。因为,目前从网上登载的其他人自驾长征路的路线看,大多数人在这一段行程上,还是回避了翻越夹金山而绕道走了丹巴。

  大家为此又好生争执了一回,期间甚至提出了两路分兵的意见,一路走回头路到泸定,从丹巴绕过夹金山去小金;一路则直接翻越夹金山去小金。两路相约好时间在小金县会合,然后再继续下面的行程。但一想到返回的路程还要再走天全那段可怕的烂路,无论谁都会恐惧不已。因此,最后大家决定,事已至此,不再犹豫了,横下一条心,没什么了不起,坚决翻越夹金山。

  为了确保顺利翻越夹金山,我们又对车辆进行了检查,发现一辆车的右前轮还是有点慢渗气,于是又赶到郊外一家名叫“彭家快修”的汽车修理店去,索性更换了右前胎,同时又向该店师傅打听了翻越夹金山的注意事项及我们担心的有关问题。师傅笑了起来,说:“你们别那么紧张好不好,根本没事的。我给你们一张名片,如真不行了,打电话来,我开车上山去把你们接回来。”师傅仍然嘱咐我们最好争取在下午4点以前翻过山去。师傅这一番热心话倒真像是安慰剂,给我们增加了不少信心,大家的紧缩的心情都开始释然了。

  换好轮胎,看看时间已近中午,我们也不敢再拖延了,连午饭也来不及吃,抓紧上路直奔夹金山而去。一路上,按照在天全小吃店老板一家的交待,把事先买好的什么红景天胶囊啊,葡萄糖口服液呀,你一粒我一瓶的大干了一通,谁知道管不管用,但这种自我心理安慰也还是必要的!

  从宝兴到夹金山脚下的硗碛乡约59公里,路况不是很好,多处修路坑坑窪窪的,59公里走了一个半小时。但因是多云天,无非颠簸一些,又是白天行车,比天全的那段318线不知好走多少倍,大家都觉得可以接受了。

  夹金山脚下的硗碛乡海拔2060米,1935年6月,中央红军到此时,这里只是一个藏族小村落,红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翻越夹金山的壮举。如今的硗碛藏族乡修建了藏民新居和硗碛水库,形成了美丽的硗碛湖。为纪念红军的翻越夹金山的壮举,还在这建成了夹金山公园,一座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矗立山间,与远处的夹金山遥遥相望,昔日荆棘丛生的小道已被宽敞的公路所取代。硗碛已经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和领略大自然雄奇壮美的旅游胜地。

  我们原计划是要进到硗碛乡里去寻访一下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和体验一下当年红军从这里出发翻山的小路,但我们到达硗碛乡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半多了,如果进到硗碛乡转一下,至少也得一两个小时,那样在下午4点以前我们就不可能翻过夹金山垭口了。据事先了解,从硗碛开车至夹金山顶有近50公里,约需近两个小时,我们目前不知道翻山途中路况如何,也不知道到达山顶会是什么样的天气,会不会与当年红军一样,遇到暴风雪和冰雹呢?我们心里没底。因此大家一致决定,不进硗碛乡了,直接从210省道上山,争取按当地人的告诫在4点以前翻过夹金山顶。

  穿越夹金山的210省道,原来是一条十分难行的沙土路,道路凹凸不平。2010

  年,210省道全线贯通柏油路后,驾车翻越夹金山比以前就好走得多。从硗碛上山,山底的道路由于降雨和积雪融化的冲刷,并不是很好,走得不是很顺,但好在上下山的车辆很少。刚开始上山时的天气还很好,蓝天白云的,但越往上走,天色越加雾蒙蒙的,倒是道路状况开始逐渐变好,但为了安全,我们还是走得小心翼翼,不敢开得太快。

  即便是我们开车小心再小心,可是,当我们距到达夹金山顶还有10多公里时,还是出了意外。我们在避让对面的一辆来车时,右前轮不慎刮碰上了断裂的铁护栏破损的尖头处,尖头像钢锥一样一下子把右前轮扎了个好大的裂洞,只听“卟哧”一声,几秒钟内轮胎气压全部跑光,轮胎顿时瘪了下来。这个右轮胎是在上山之前刚在宝兴“彭家快修”店才换的新胎,没想到还没到夹金山顶就“壮志未酬身先亡”,“英勇牺牲”,令人惋惜,但这倒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海拔上换轮胎。出行前,我们也做了准备,对备胎进行了检查,打足了气压,还对换胎程序进行了预习,现在真的要用上了?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十分懊恼紧张,但必须得马上开始准备换胎工作,因为时间已经很紧了。虽说可以自己换胎,但在这么高的海拔上,卸轮胎螺丝再拆卸轮胎,取备胎,再把破胎和备胎搬上搬下,这在我们家里当地去做,都要累得气喘呼呼一身汗,在这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我们能喘得上气来吗?汽车出事可以,人可别出什么意外呀!

  就在此时,我们后面跟上来一辆大货车,开车的是位藏族司机,看到我们停车,他也停了下来。我们家人马上跟他商量,说我们是从福建远道而来,轮胎爆了,我们不太熟悉做这事,想请他帮助我们来换。这位司机一看就是个很纯朴敦厚的藏族汉子,马上很痛快地答应了。他常年跑这条线,又是藏族同胞,碰到这种海拔高度实在不算什么。他一出手真麻利,三下五除二,没几分钟就把轮胎换好了,我们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了表示感谢,我们要给藏族司机几百元钱工钱,可他就是死活不要,开车就准备走,但我们还是硬把钱给他塞到车上。想当年,红军长征过夹金山,藏族同胞为红军当向导,为红军筹粮和准备御寒物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表达我们红军后人对藏族同胞当年帮助红军的感激之情。

  换了胎,我们又可以继续上路了,家人们一再叮嘱开车人,这回可得千万小心,再出事,那可连备胎都没有了,真得请人来救我们回去了。原先大家还多少觉得4000米的高海拔有点气闷,一会儿就喝点葡萄糖水什么的,换胎这件事这么一闹,大家的注意力和耽心都集中到这事上去了,反而对高原反映不那么敏感了,感觉似乎开了不大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夹金山210省道的最高点~海拔4114米的垭口,这里也是当年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时的最高处。

  从红军翻越夹金山的1935年至我们自驾重走长征路的2015年,事隔80年,我们就是猜想也可以得知,今日对夹金山的感受已绝非当年的红军经过时的场景。出行之前,我们就从网上得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历经80年的时代和地理环境的变迁,当年红军6月过夹金山满山积雪,雪花飘飘,冰天雪地的场景已不复存在。虽说我们到此已是金秋十月,但我们一路上山时,除了看到远处山峦顶上的有一层薄薄的积雪外,途中210省道没有看到一丝雪的痕迹,倒是夹金山变幻莫测的气象,仍一如当年。我们在夹金山脚硗碛村刚上山时,天气还是多云并时有阳光普照,一派挺温暖的光景,可越近山顶越是乌云低垂,雾气茫茫,气温也聚然下降,幸好我们没有遇上冰雹。待行至山顶垭口处,这里已是漫天迷雾,能见度只有十多米,寒风直往脖子里钻,冻得我们把带来的所有的厚一点的衣服能穿的都穿上了。想想当年红军战士们,穿着从江西出发时穿着的单衣,披着麻袋、树皮、床单,穿着草鞋翻越夹金山的场景,真是为父辈们当年不畏艰险的英勇气概所感染和自豪!

  夹金山垭口,海拔4114米,是210省道的最高点,建有刻着“夹金山”红色字标的石碑,游人过客到此,均要与夹金山石碑合影留念,以表达自己翻越了红军当年翻过的夹金山的喜悦和自豪之情,也是对当年红军克服艰难困苦的一份崇敬之心!我们也不例外!

  夹金山是英雄的山,胜利的山,受人民群众敬仰的山,自然它的归属管理地也会引起山两边宝兴、小金两县的争执,就有如湖南、广西边界的“老山界”一样。为了防止这样的矛盾纠纷,国务院就在夹金山垭口上树了一个碑标“宝兴”,注明垭口的位置隶属宝兴县硗碛乡,但管理上由“宝兴、小金民政局”共管,这样夹金山南北两县也就都没有异议啦,皆大欢喜,挺好!

  夹金山垭口是属于他们的,但国务院立碑,明确位置属宝兴,管理上两县共管,这样矛盾就此了结。

  夹金山垭口是一块小平地,占地位置不大,也就约两个半篮球场大小。当地藏民每天都会上山到这来向过往游客兜售他们自己制作的牦牛肉干,牦牛奶,还有一些本地的山货和水果什么的,多少有点经济利益上的收益。我们猜想,这也是夹金山两边对垭口管理会发生争执的原因之一吧。

  上夹金山的,除了货车司机和类似我们这样开车自驾的,也还有当地许多骑山地车的骑行者来翻越夹金山,甚至还有徒步的,我们真是对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们这些从南方海边来此的人,一听说要开车上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心里都紧张和担心甚至恐惧得不得了,而这些徒步者、骑行者根本就没把这4000多米当一回事。高海拔,缺氧,骑行或徒步登山,想想都要命,要是我们,还不早就瘫倒在这儿了。

  80年前红军翻越夹金山时所遇到的气候条件,因年代和环境的变迁,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再复制或重现,但夹金山的气象捉摸不定,变化万千,却依然如故,既有我们今天登上夹金山时看到的大雾弥漫,同时应该也会有白雪皑皑和晴空万里一揽无余的景象。事后我们在网上搜寻到了有关图片,在此附上:

  毕竟是在海拔4114米的高山上,呼吸略感困难,我们不敢在夹金山垭口停留太久,还是赶快下到海拔低的地方去才会感到安全。因为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我们得抓紧下山去,下山还有40多公里山路,谁知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翻过了夹金山一路往下走,家人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了,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不管怎么说,这对于我们这次重走长征路自驾行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家人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就要给朋友圈发照片和材料,告知亲朋好友我们已顺利地突破高海拔的挑战,成功翻越了父辈曾经走过的夹金山。

  有的家人在朋友圈里说:“我们今天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沿着父辈走过的路,登上了海拔4114米大雾弥漫的夹金山最高峰(210省道)。”

  有的写道:“雪山低头迎远客我们翻越了夹金山。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的英雄壮举,早已脍炙人口。红军当年徒步翻越夹金山的艰难自不必说,时至今日,自驾长征路翻越夹金山的人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自驾长征路的人都避开或绕开了这一段路,放弃了。因为要顺着长征路线翻过夹金山,有几段路实在是让人忘而生畏,吓退了一大批人。出行前和途中,劝说我们不要冒险,放弃翻越夹金山的善言良语不绝于耳,但我们牢记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咬紧牙关,坚持最后一分钟就是胜利’,今天,我们胜利了!”

  有的长篇大论:“夹金山遇险记;期望已久走父亲当年过雪山的路,我们备了‘红景天,葡萄糖’,预防高山反应,准备翻夹金山。上午看完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后,即刻从宝兴县出发经“硗碛”前往夹金山。夹金山主峰海拔4500米,山颠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在当年流传着‘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民谣。当地人告诉我们下午4点以前要过夹金山,否则不安全。我们驶上210省道,路面坑坑洼洼,上行到距山顶还有20多公里处,轮胎意外扎爆,瘫在山口处,心里焦急,巧遇一位藏族司机热心帮忙,得以顺利登上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神秘莫测的夹金山终于被我们踩在脚下。下山途中遇见骑行者,勇敢挑战夹金山,牦牛穿走公路毫不惧人。”

  下山的路况显然比上山的路好得多,也许下山处于北坡,平时光照比南坡少一些。山北坡的植被也比南坡茂密许多,可以见到针叶林了。由于已是初秋季节,树叶有绿有黄有红,有些层次感。快到山脚时,但见前面一长串的车都停下来排队,以为又遇到了山体塌方或是堵车,让我们小小紧张了一下子。赶紧下车打听,原来是夹金山210省道例行的按时段放车防拥堵的措施,因为此时段为夹金山下山车流的高峰,但今天的车流量似乎并不算太大。翻过了山顶,天气也开始变好起来,阳光时有露脸,加上川北天黑得迟,天色还大亮,而且我们已翻过了夹金山,家人们的心情也没有那么着急了。大家下车休息忙着四处拍照,有的开始吃水果,个个喜笑颜开,一副很轻松的样子。

  大约等待了一个小时左右,车辆开始放行了,出了山口就到了达维镇。路边有藏民摆摊卖水果,激发了家人们的兴致,本次出行女士较多,本性所致有较强的购物欲,这一路走来,凡遇水果小摊必不放过已成惯例。当地出产的苹果又小又酸,但可能是由于刚翻越了夹金山带来的喜悦,也或许是出于对藏民们当年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女士们还是买了许多这种苹果,让藏民们大为高兴。

  途经达维镇时,路左侧有一座红一、红四方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作为开路先锋翻过夹金山后就是在这里的达维桥与红四方面军一部意外相会,实现了盼望已久的两支红军主力部队的大会师。碑下面原来应该还有一座达维小木桥,但可能因为年代久远失修目标不显著,也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下山搜寻,我们在瞻仰纪念碑时,向下面四处张望了好一通,很遗憾没有看到这座桥。

  从达维到小金县(原懋功)有30多公里,约一小时车程,我们到达小金县时已经是傍晚上灯时分了。小金县不大,当年红军到达这里时,人口不足2万人,而现在约有8万人,在川西这个偏僻地方,也算是个繁华热闹的县城了,如今小金是川西重要的旅游驿站,从成都方向或昆明方向来四姑娘山、夹金山、海螺沟、卧龙熊猫保护区、巴朗山以及经过丹巴前往稻城亚丁等景点的游客,一般都在这歇个脚。一到节假日,这里的住宿特别紧张。

  我们到这是10月4日,正值国庆旅游中期的人流高峰,开车在小金县城内转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宿地,稍好的宾馆标间价格在600~700元,看来今天就是再找也不可能顺心了,于是就近找了一个叫不上什么名的私人宾馆,是个半地下室,蹲式卫浴,条件很差,没有烧开水壶,自己要到服务台去拿热水瓶,人来人往,声音嘈杂,房间还不隔音,就这么个地儿,双人房一晚上还要300元。我们正犹豫,店主在一边马上叫唤说:“已有人还急着要住进来呢,你们再不定下来,就这几间也没有了。”

  咳,也只好将就了,今天大家也都挺劳累,赶紧找个能伸直腿的地方休息就好了。这次我们出行时带了一个简易坐便器,一直还没用上呢,今天到小金这可算是派上用场了。拉倒吧,就这么地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