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何新历史札记:中国古代史上两次对印度地区的战争

2017-07-24 11:35:24  来源: 微信“何新时事”   作者:何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古代历史上,中国与印度地区发生过两次颇为有趣的战争。有趣之点在于,这两次战事似乎都只是个人行为而没有动用朝廷的国家力量,但是都以胜利而终。

  

  中国与印度地区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东汉和帝刘肇的永元二年(公元90年)。

  当时的西印度天竺地区,为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国统治(地域在今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汉朝称之为月氏)。

  贵霜人曾帮助汉朝击破匈奴的盟属国车师。战后,贵霜王给汉朝送礼品,希望与汉朝和亲,娶汉公主。但是,此意被镇守西域的西域都护班超(32年—102年)所拒绝。

  于是贵霜王恼羞成怒,派兵七万,越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进攻汉朝在西域的诸附庸属国。班超遂集合西域属国兵马,迎战贵霜。汉兵人数远远少于贵霜人。班超以少胜多,以诱敌深入之策将月氏军击败,迫使贵霜王遣使求和。

  据西方史学考证,当时的贵霜王名索特尔·麦格斯,是贵霜历史上被称为“救世主”的伟大君主,类似中国人所谓的“千古一帝”。这位帝王不仅统治着印度河地区的五河平原,而且曾经横扫大沙漠以东的恒河平原,征服了东印度的广大地区。但是这位雄主却被挫败在汉朝的定远侯、西域都护班超手下。

  【附录】有关史料

  《后汉书·班梁列传》:

  永元七年诏书言:“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先帝深愍边萌婴罗寇害,乃命将帅击右地,破白山,临蒲类,取车师,城郭诸国震慑响应,遂开西域,置都护。”

  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狮子,因求汉公主。超拒还其使,由是怨恨。

  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谢遂前攻超,不下,又抄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庶击,尽杀之,持其使首以示谢。谢大惊,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遣之。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

  《后汉纪》:

  是夏,月氏王谢将七万骑攻班超,超众大恐。超曰:“月氏兵虽多,千里逾葱岭,何足忧哉!但当收谷坚守,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攻超,不能下,抄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尽,必从龟兹求食,乃[遣数千兵]伏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赉金银珠玉往龟兹,伏兵遮击,尽杀之。遣持所斩以示谢,谢大惊,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遣之。月氏震怖,岁岁奉贡。

  

  中国与印度地区的第二次战争,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间。时任东宫右帅(率)府长史(从五品官职)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西藏(吐蕃)及印度地区(天竺)出使访问。以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年―661年)间,王玄策三次出使天竺(一说四赴印度)。王玄策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右率府长史。】

  战争发生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的路程中。所谓天竺,是古代中国人对今日南亚半岛诸国所在的一个广大地区之名,约略包括今日巴基斯坦——印度平原及克什米尔和阿富汗地区。唐代的天竺地区小国林立,政治经济极为混乱。

  王玄策于公元647年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地区,出使对象是印度地区一个较大的城邦摩伽陀国。当唐朝使节到达帝那伏——摩伽陀国(又作玛卡达国)时,此国发生政变。与唐朝通好的天竺国王——即大名鼎鼎的戒日王西拉迪提亚被大臣阿罗那顺杀死并篡夺了王位。

  【附注:有关文献记载的梵语国名、人名之译名有所不同。】

  传说的天竺戒日王朝

  王玄策的唐朝使团被阿罗那顺扣押,多数唐使被杀害,只有王玄策、蒋师仁被关进牢狱。

  后来,幸赖死去的国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下,王玄策、蒋师仁得以逃脱。

  王玄策发誓复仇,因此两人没有回国,而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逃到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

  在尼泊尔,王玄策以唐朝盟友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国王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得7000骑兵。同时以唐使臣名义传檄西域的唐藩属国求援。于是,吐蕃王松赞干布也派来了1200名骑兵,总计汇聚人马总数近一万人。王玄策遂自命行军总管,以蒋师仁为先锋,进军攻击摩伽陀国(玛卡达国)。

  【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是唐朝的驸马,他的王后是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宠妃是尼泊尔王的尺尊公主。】

  据说大战发生在印度平原的甘地斯河畔。阿罗那顺军的人数数倍于唐军,而且包括数百头大象。但是王玄策用“火牛阵”击溃了印度人的大象军阵。

  阿罗那顺兵败后退回国都城不出。王玄策用唐军攻城的各种技术——云梯、抛石车、火攻,猛攻月余,终于将茶博和罗城击破。阿罗那顺逃往恒河地区的东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东印度平原。

  阿罗那顺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反攻唐军。王玄策用计一举击败印度军,活捉了阿罗那顺。唐军还趁势攻破阿罗那顺妻子据守的朝乾托卫城,远近印度城邑皆望风而投降。当时印度地区的几乎所有属国都对唐使臣王玄策称臣归附。

  贞观二十二(648)年,王玄策将阿罗那顺等俘虏数千人押回长安献俘述职,得到唐太宗的封赏。

  王玄策生平曾经多次出使印度,带回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洛阳龙门石窟中有王玄策署名的献造佛像题记。

  【附注】

  1、关于王玄策出使印度的次数,有两说:一为三次,一为四次。

  第一次,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义表、王玄策出使印度、尼泊尔。

  第二次,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蒋师仁出使印度。

  第三次,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出使印度。

  以上三次,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一致。

  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玄照传》记:“后因唐使王玄策归乡表奏,言其(指玄照)实德,遂蒙降敕重诣西天,追玄照入京。”“正月便到洛阳。”“于时鳞德年中,驾幸东洛。”有据此认为王玄策曾第四次出使印度,时间在663—665年之间。但是对此,学界意见有分歧。

  2、公元7世纪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乱的,戒日王时代就是所谓后笈多王朝。其统治权力的中心区域在摩揭陀国(玛卡达国),据佛经的传说卡瑙季(曲女城)的统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过短暂的霸权。摩揭陀国(Magadha)国王曷利失尸罗迭多,即戒日王。戒日王的继承者帝为那伏王阿罗那顺,即被王玄策所俘获者。

  王玄策借吐蕃、尼泊尔兵征服印度后,此后的印度地区再没有出现强力的中央政权,印度地区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进程。

  西方史学也认为,印度的封建制度萌芽于笈多王朝,在戒日王朝时期这种制度得到确立。直到500多年后的11世纪,入侵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才在印度北部建立了统一政权。巴基斯坦——印度地区的政治分裂状况,使得中亚穆斯林的侵入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因此本来崇信佛教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成为了伊斯兰地区。

  【附录】关于王玄策的有关史料

  《旧唐书》卷三 ·本纪第三: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天竺)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

  《新唐书 》:

  (贞观)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西域,为中天竺所钞,弄赞发精兵从玄策讨破之,来献俘。

  二十二年,遣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其国,以蒋师仁为副;未至,尸罗逸多死,国人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发兵拒玄策。时从骑才数十,战不胜,皆没,遂剽诸国贡物。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召邻国兵。

  吐蕃以兵千人来,泥婆罗(即尼泊尔)以七千骑来。玄策部进战茶镈和罗城,三日破之,斩首三千级,溺水死万人。

  阿罗那顺委国走,合散兵复阵,师仁禽之,俘斩千计。馀众奉王妻息阻乾陀卫江,师仁击之,大溃,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降城邑五百八十所。

  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及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上地图,请老子象。

  玄策执阿罗那顺献阙下。有司告宗庙,帝曰:“夫人耳目玩声色,口鼻耽臭味,此败德之原也。婆罗门不劫吾使者,宁至俘虏邪?”擢玄策朝散大夫。

  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环五千里,土沃宜稼穑,有异稻巨粒,号供大人米。王居拘阇揭罗布罗城,或曰俱苏摩补罗,曰波吒厘子城,北濒殑伽河。

  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高宗又遣王玄策至其国摩诃菩提祠立碑焉。后德宗自制钟铭,赐那烂陀祠。

  《旧唐书》:

  二十二年,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往西域,为中天竺所掠。吐蕃发精兵与玄策击天竺,大破之,遣使来献捷。

  贞观中,卫尉丞李义表往使天竺,涂经其国,那陵提婆见之,大喜,与义表同出观阿耆婆沴池。周回二十余步,水恒沸,虽流潦暴集,烁石焦金,未尝增减。以物投之,即生烟焰,悬釜而炊,须臾而熟。其后王玄策为天竺所掠,泥婆罗发骑与吐蕃共破天竺有功。

  永徽二年,其王尸利那连陀罗又遣使朝贡。 贞观十年,沙门玄奘至其国,将梵本经论六百余部而归。

  先是遣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会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乃尽发胡兵以拒玄策。玄策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不敌,矢尽,悉被擒。胡并掠诸国贡献之物。

  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中天竺国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而遁,师仁进擒获之。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

  五天竺所属之国数十,风俗物产略同。有伽没路国,其俗开东门以向日。王玄策至,其王发使贡以奇珍异物及地图,因请老子像及《道德经》。那揭陀国,有醯罗城,中有重阁,藏佛顶骨及锡杖。贞观二十年,遣使贡方物。

  天授二年,东天竺王摩罗枝摩、西天竺王尸罗逸多、南天竺王遮娄其拔罗婆、北天竺王娄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并来朝献。

  景龙四年,南天竺国复遣使来朝。景云元年,复遣使贡方物。

  开元二年,西天竺复遣使贡方物。八年,南天竺国遣使献五色能言鹦鹉。其年,南天竺国王尸利那罗僧伽请以战象及兵马讨大食及吐蕃等,仍求有及名其军。玄宗甚嘉之,名军为怀德军。

  九月,南天竺王尸利那罗僧伽宝多枝摩为国造寺,上表乞寺额,敕以归化为名赐之。十一月,遣使册利那罗伽宝多为南天竺国王,遣使来朝。十七年六月,北天竺国藏沙门僧密多献质汗等药。十九年十月,中天竺国王伊沙伏摩遣其大德僧来朝贡。

  《法苑珠林·卷二九》:

  粤以大唐贞观十七年三月内,爰发明诏,令使人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副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等,送婆罗门客还国。其年十二月至摩伽陀国。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五》:阿罗那顺弃城走,更收馀众,还与师仁战;又破之,擒阿罗那顺。馀众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卫江,师仁进击之,众溃,获其妃及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于是天竺响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馀所,俘阿罗那顺以归。以玄策为朝散大夫。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五》:会尸罗逸多卒,国中大乱,其臣阿罗那顺自立,发胡兵攻玄策;玄策帅从者三十人与战,力不敌,悉为所擒,阿罗那顺尽掠诸国贡物。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五》: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书征邻国兵,吐蕃遣精锐千二百人、泥婆国遣七千馀骑赴之。《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五》:玄策与其副蒋师仁帅二国之兵,进至中天竺所居茶馎和罗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馀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

  《旧唐书·志·卷二十六》 :《中天竺国行记》十卷 王玄策撰。

  (2017-07-2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