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为何放弃南昌远走广东?

2021-08-02 10:14:42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作者:清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94年前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的序幕,标志着人民军队建军的开始。南昌起义是如何从胜利走向失败的?本文将简要介绍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历程,并对某些决策评析一二。

  从南昌不战而走

  1927年8月1日上午,南昌起义取得完全胜利,成立了实际上由共产党领导的、联合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参加的革命政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选举出宋庆龄、谭平山、周恩来、贺龙等25人为正式委员,其中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张发奎等7人组成主席团,由于列名主席团的成员有些不在南昌,谭平山任革委会的代主席,主持工作。革委会下设秘书厅、参谋团、总政治部及党务、财政、宣传等委员会,立即开始工作。作为军事领率机关的参谋团任务尤重,暴动是胜利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参谋团成员周恩来、刘伯承、贺龙、叶挺等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部队整编和制定行动方针及行军路线中。

微信图片_20210802083012_Jc.jpg

  ◆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周恩来。

  8月2日,南昌市5万多军民举行联欢大会,庆祝起义胜利和革委会成立。起义各部队进行整编,仍使用国民党军番号,打国民党军旗子,贺龙兼代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前敌总指挥叶挺,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下辖3个军:第9军,军长韦杵(未就职),副军长朱德,党代表朱克靖。第11军,代军长叶挺,副军长蔡廷锴,党代表聂荣臻,下辖第10师(师长蔡廷锴)、第24师(师长叶挺,党代表一说颜昌颐,一说阳翰笙)、第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第20军,军长贺龙,党代表廖乾五,下辖第1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方维夏)、第2师(师长秦光远,党代表陈恭)、第3师(师长周逸群,党代表徐特立,该师当时还未成立)。全军共22000余人。

  在这3个军中,9军是新成立的,有番号无部队,韦杵是有声望且思想进步的滇军将领,当时在九江,发表他为军长,是老同学朱德所请,向环伺南昌的滇军示好。11军是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有15000余人,战斗力强,党的领导作用也比较突出。10师是铁军第4军的起家部队,24师、25师均由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第4军叶挺独立团发展起来,老底子是25师的73团。20军是贺龙一手带出来的两湖子弟兵,7000余人,战斗力和纪律较差,党组织在部队中也没有公开。但军长贺龙铁心向党,意志坚定。

微信图片_20210802083007_Jc.jpg

  ◆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9军副军长朱德。

  早在半个多月前,中共中央临时常委在武汉面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到处腥风血雨的危急形势,就决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抵抗的总方针,计划动员北伐军中的叶、贺部队举行起义,并努力争取张发奎共同打回广东重建根据地,再度北伐。从7月20日,临时常委第一次九江会议确定在南昌举行暴动到8月1日暴动成功,回广东这个总的战略方向就没有变过,但并不是没有不同声音。

  提出不同建议的恰恰是起义总指挥贺龙,他的部队中两湖人多,他本人也是湖南人,去湖南创建根据地,无疑很有利,但与中共中央的决策不相符合,他又不是党员,部队也不占多数,这个声音不仅没有引起参谋团的重视,还引发了一个很大的担心,就是缺乏政治教育的湖南籍官兵容易逃跑。相反,叶挺赞同回广东,他的部队广东人多。广东又是革命的策源地,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广东东江农民运动有基础,到了东江,就可以得到农民的支援,还可以推动农民革命运动的大发展,适当的时机可夺取广州。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占领了潮汕出海口,就能得到苏联的外援。所以,多数人认为,在东江建立根据地,既是中央的决策,又比较容易实现。甚至有人提出,如果占领广东,一个月就可以有1000万元的海关税收,这个诱惑力相当大,总之是很好很好的,连周恩来也是一直热情地宣传和倡导回广东。

微信图片_20210802083002_Jc.jpg

  ◆南昌起义总指挥、20军军长贺龙。

  在南下进军广东的路线上,参谋长刘伯承提供了两项选择,一是取道吉安、赣州、韶关、广州,进入东江惠州地区;二是取道临川(即抚州)、会昌、寻乌,进入东江嘉应州地区。第一条路是大路,交通、补给均好,但易遭到朱培德、李济深、钱大钧等部的阻击。第二条路是小路,都是山区,行军缓慢,物资搬运和后勤补给都较困难,但好处是在到达东江前,有可能不发生大的战斗。参谋团的成员从早到晚就没有一刻歇息,此时已到了深夜,都疲惫不堪,对于决定生死存亡的进军路线选择没有很好的精力去想了。叶挺、谭平山、周恩来,甚至20军俄国顾问纪功意见一致,都想避免打仗,早点赶到东江。而主张走大路,力求打回去以壮声威的贺龙孤掌难鸣,只得作罢。

  现在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走了大路,也许会碰到敌人重兵堵截,也许起义部队会被打垮打散,就像后来走了小路一样,但同时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起义部队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加上一路行军便利,减员又少,保持了战斗力,甚至扩大了队伍,从而突破敌人堵截,顺利到达东江。而后来事实证明,走小路不但没有避开一系列的大战恶战,而且困难越来越多,叫一支刚刚脱离旧军队阵营、政治觉悟还不是很觉醒、革命意志还不够很坚定的部队,在最炎热的夏季,只靠两只脚板在崎岖的山路上负重长途远征,吃住、医疗都保障不了,还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一仗一仗地打下去,可想而知后果会是什么样。

  被忽视的临川整顿

  1927年8月3日开始,按照预定方案和路线,朱德率第9军、蔡廷锴率11军10师为先头部队,离开南昌向广东进军。8月4日,叶挺率11军24师、25师也开始南下。8月5日,前委、革委会机关和贺龙率领的20军撤离南昌。

  当时撤离南昌十分匆忙,没有等到十来支原本也要来南昌参加起义的部队,这部分力量超过了2万人,非常可惜。炎热的天气下远征应有的准备和整训也不管了,能带的武器弹药带走,不能带的就扔进赣江。起义时抓获的俘虏统统放掉,不教育,不甄别,只想早点赶到说的像花一样的广东。

微信图片_20210802082957_Jc.jpg

  ◆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11军军长叶挺。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刚刚离开南昌一天,作为先头部队的蔡廷锴第10师竟然叛逃了!叶挺和蔡廷锴都属粤系出身,感情很好,对于南昌起义,蔡廷锴不明形势,也并不情愿,但当时部队已奉命进至南昌近郊,无法脱离,等于被绑在了起义的战车上。现在开拔南下,他觉得时机到了,主动找叶挺请缨,担任前卫,被蒙蔽的叶挺还很高兴。当10师8月4日前出至进贤时,蔡廷锴将共产党员控制的30团予以解决,全体军官和政治工作人员被缴械,他发布脱离共产党的通电,把部队向东拉往河口、上饶一带。第10师5000精兵的叛逃,使起义部队损失了总力量的1/4。3个主力师从此剩下了2个,整个行军序列的左翼失去了屏障,沉重打击了刚刚踏上南下征途的起义部队的士气。消息传到已走到临川李家渡的叶挺、周恩来,均备感难过、沮丧。在蔡廷锴部叛逃的影响下,两天后,第20军参谋长陈浴新也带第2师5团700余人,乘行军中部队间隙较大的机会,脱离起义部队,逃回武汉唐生智那里去了。

  8月6日至8日,起义部队陆续抵达距离南昌190余里的临川,出发才短短几天,暴露的问题太多了,有整师整团的部队叛逃,有开小差逃亡的,有因中暑而倒毙的,病号大批出现,乱丢枪支弹药已成普遍现象,甚至连大炮这样的重武器都丢在路边没人管,部队简直就要散伙了,不能再这么走了!参谋团人人忧心如焚,决定停留一周,进行休整,主要是研究加强宣传教育的问题,整顿党和军队的组织。

微信图片_20210802082952_Jc.jpg

  ◆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刘伯承。

  刘伯承初步统计,三天来,逃跑和病死的人数超过了4000,加上第10师和2师5团大部的叛逃,目前全军仅剩下13000余人。负重行军状态下,子弹丢弃了几乎一半,有的部队已经发生了放枪拉夫、进院捉鸡的事。

  对于临川这次整顿,史料十分匮乏,许多当事人都语焉不详或一句带过,有限的回忆有:1、正式组建了第9军和20军第3师。第9军番号在南昌就已发布,这次以原第3军军官教育团为基础组建,实力相当于一个营400余人,副军长朱德代行军长职务。以20军第6团(新兵团,还剩700余人)和教导团(主要是学生兵,还剩800余人)正式组建成立第20军第3师。2、吸收了肖志戎、李井泉率领的临川农民自卫军和部分青年参加起义军。3、等来了陈毅和其他数百名未及参加南昌起义的同志。4、开始重视宣传教育。自临川继续南下后,各部队普遍加强了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如印发了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向官兵们阐明革命对解放贫苦工农的意义;草拟了《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宣传党对开展土地革命的决心和政策;还在各部队召开了党员大会和革命军人大会,由领导同志亲自作报告;总政治部还组织了宣传小分队,沿途开展宣传鼓动。5、在组织上也做了一些调整,11军撤换了两名认为不可靠的团长。

  这次短暂的整顿,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部队上下精神一振,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组织上有所健全,总实力得到少许补充,部队成规模的叛逃此后也基本杜绝,同时军纪也得到了一定约束。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局限,这次整顿并没有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重点,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还是很薄弱。即使这样,对比以后朱德、陈毅开展的“赣南三整”和毛泽东的“三湾改编”对建立人民军队的伟大贡献,临川整顿可以说是二者的雏形或前奏,不应忽视,要重新审视和评价它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

  起义部队刚在临川喘了口气,但又出现了11军和20军的参谋人员叛逃,南下军事计划有泄露的危险,原定一周的整顿不得不提前结束,继续南进。敌人很快将知道起义军南下的路线,前委决定到瑞金后改变行军路线,转经闽西汀州(即长汀)、上杭再进入东江。

  壬田和会昌两战两捷

  8月13日,起义部队到达宜黄,由于反动派的煽动,老百姓都躲了起来,整个宜黄城内只有48个60岁以上的老人,部队的给养十分困难,更谈不上群众的支持。因此,前委命令,从宜黄开始,起义部队沿途要开展反土豪的斗争,筹集粮款,扩大我军影响。

  在宜黄,一直密切关注着敌军动向的参谋团得到了比较完整的敌情报告。目前的形势是,前有堵截,后无追兵(张发奎为保存剩余力量,未派兵追赶)。前面有钱大钧、黄绍竑、黄琪翔三部2.6万人正向会昌、瑞金一带聚集,更前面还有李济深也正在调集兵力,估计半个月内可达3至5个师。该来的还是来了,避不开,那就打过去。参谋团决定趁敌立足未稳,率先发起攻击。

微信图片_20210802082945_Jc.jpg

  ◆瑞金壬田战斗旧址。

  8月18日,起义部队进抵广昌。根据作战部署,部队分为两路:第11军为右纵队走宁都;第20军第1、2师和教导团为左纵队走石城,两军平行向瑞金进军。革委会本部由刚组建不久的第3师剩余部队掩护跟进,第9军人数太少,获准随20军一起行动。随着离广东越来越近,中共中央指示广东省委,做好接应南昌起义部队的准备工作。

  8月25日,贺龙率领的第20军先头部队,在距离瑞金30里之壬田与国民党军钱大钧部的两个团遭遇,而此时,右纵队的主力11军还未赶到。时不我待,20军和9军主动发起攻击,钱大钧部抵抗极其顽强,起义部队伤亡严重,3团团长牺牲,4团团长负重伤(后在上杭牺牲)。朱德建议将敌人放近了打,使敌无法发挥火力优势。贺龙认为方法不错,下令将反扑之敌放到40米以内再开火。果然奏效,20军打得敌全线后退,趁势占领瑞金县城。战后清点人数,20军伤亡600余人。

  8月26日,起义部队主力亦进入瑞金。参谋团从缴获敌军的文件看,得知钱大钧来得最快,已在瑞金南90里的会昌集结了10多个团的兵力。看来,不破会昌之敌,则不能南进广东。参谋团制定了一个作战方案,由朱德统一指挥20军的第3师及2师5团正面佯攻会昌,主力11军的24、25师由右翼迂回包抄,20军第1、2师作为预备队,在瑞金待命。指挥部设在会昌城西的南山岭主峰。

  8月30日晨,我军佯攻部队向会昌发起了进攻,打着打着,指挥部发现主攻的11军部队跟壬田战斗一样,仍未在规定时间内出现。20军3师单打独斗,虽然攻势猛烈,但钱大钧马上将手上所能调集的部队都集中到了正面。形势立马逆转,朱德觉得不能再进攻了,守住现有占领的阵地要紧。3师的官兵们在敌人猛烈的反扑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毫无惧色地与敌拼搏。人越打越少,6团团长负重伤,朱德指定该团营长陈赓代理团长,自己也拿起步枪上了一线。不多时,3师教导团团长侯镜如、6团代理团长陈赓均负重伤。12点过后,3师弹药消耗殆尽,无法继续支持,奉命收缩阵地。

微信图片_20210802082937_Jc.jpg

  ◆会昌战斗油画。

  13时,11军24师和25师终于分头赶到了,原来他们一个是因为地图标注不准,多走了路;一个是夜间走错了路,拐到了洛口,赶忙折了回来。这两个主力师一投入战斗,敌军的攻势马上被遏制住了。再接着,两个师分头攻向会昌,气势夺人。下午,担任预备队的20军第1、2师也到了,一并投入战斗。16时,我军攻占会昌,歼敌约4个团,俘敌900余人,缴枪1000余支。壬田、会昌两仗下来,钱大钧的部队基本被打垮,1万余人只收拢了2000余人,我在会昌亦损失800余人。

  会昌之战结束后,起义部队返回瑞金休整。在瑞金县的一所小学内,由张国焘主持,谭平山和周逸群,周恩来和李一氓分别作为入党介绍人,宣布贺龙、郭沫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20军部队中也开始公开发展党团员,后来周逸群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说:“20军中以第3师党务最为发展,且1个月,全师党员就达500余人”。

  再次错失良机

  解决了当面之敌的压力,但下一步怎么走?革委会和参谋团展开了积极讨论。主要意见有3种:第一种,主张按最早的计划,从瑞金向南经寻乌,先与钱大钧残部在筠门岭作战,尔后进入梅县。理由是此路线最为直接,敌情也不严重。第二种,主张就以瑞金和闽边一带为根据地,以少部兵力进入潮汕一带活动。理由是这样最为安全保险。第三种,主张按临川修改过的计划,从瑞金向东经闽西长汀、上杭、粤东北之大埔,进入潮汕。理由是可以以水路运输伤员和辎重,福建境内没有什么敌情,进入广东较为轻松。

  现在看来,第二种方案最好,真要实行了,瑞金在1931年成为红色之都的时间恐怕就要提前了。但它实际上是抛弃了以回师广东、重铸北伐为中心的一贯战略,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普遍的认为还是全力回广东,这个思想不能动摇,到了潮汕,占领了出海口,国际必然马上接应我们,那时一切都好办了。而第一种方案,刘伯承顾虑的是,虽然钱大钧部不足为患,但黄绍竑部会紧跟不放,我们的上千伤员走不快,还有分兵掩护,而走福建就没有这个担心。意见几乎是一边倒了。此时长时间患病的周恩来已经认识到,当时南昌决定走小路是错的了,不仅没有避开战斗,还损失不小。走福建的山路,势必会延长路上的时间,肯定会给敌人从容布置,以逸待劳。但伤员和辎重是万万丢失不得的。几经讨论之后决定,全军走福建进入潮汕。就这样,起义部队再次错失良机,他们谁也想不到,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惨重失败。

微信图片_20210802082931_Jc.jpg

  ◆南昌起义部队南进广东和上井冈山示意图。

  9月2日,贺龙率20军先行,从瑞金向福建汀州进军。7日,11军也开往汀州。随后是谭平山带的各机关,最后出发的是李立三带的伤员和周士第带1个营后卫。9月5日至11日,起义部队先后到达汀州,受到了汀州人民的热烈欢迎,300名伤员进入福音医院治疗。这家医院的院长就是著名的“红色医生”傅连暲,医术高超,治好了陈赓的腿伤。

  在汀期间,起义部队召开了军事会议,讨论了夺取东江地区的计划,决定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于三河坝;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不久,起义部队进驻上杭,又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抽调干部加强基层政治思想工作。

  潮汕失败

  应该说穿行闽西这一段行程,起义部队真的没遇到敌人的正规军,虽然山路崎岖,走得有些慢,但总算是来到了广东的东北角,潮汕、东江都已不远。9月18日,起义部队由闽入粤。19日至22日,各部队先后到达了大埔县境内的三河坝。此时,起义部队的非战斗人员已达2000余人,作战部队还有8000余人。按照汀州军事会议的决定,实行了第一次分兵:朱德率第9军和第11军25师约2500余人驻守三河坝,警戒梅县方面敌钱大钧部;主力部队向潮州、汕头进军。

  三河坝分兵,后来陈毅回忆称之为“悲惨的决定”,这使起义军本已十分薄弱的兵力又减少了一个主力师。后来,李济深就以钱大钧部在三河坝牵制25师,集中兵力对付南下潮汕的起义部队,使之陷入重围。

微信图片_20210802082925_Jc.jpg

  ◆起义部队进入广东发布的布告。

  9月23日,叶挺率前锋24师未经战斗,进驻潮州。次日,进占汕头。汕头正是海口,是一直企望着与共产国际接上头的地方,诸多领导人的心终于放下了。此后一周内,成立市政府、宣传、肃反、筹集军饷、恢复秩序、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工农政权等等,临时政府那一摊子,全都铺开了,史称“潮汕七日红”。似乎一切都很顺利,可危险往往在你得意的时候突然来临。在汕头,起义部队实行了第二次分兵。前委命令周逸群率20军第3师约1000余人警卫潮汕地区,革委会各机关驻汕头,参谋团随叶挺、贺龙两军主力向揭阳、丰顺进军。

  汕头是到了,但国际在哪?苦等了好多天,国际没来,倒是来了中央代表张太雷。实际上,从南昌暴动一开始,共产国际就没有援助计划或行动,相反对南昌暴动兴趣不大,随着起义部队势头越来越弱,就更没有援助的必要和可能了。张太雷到汕头另有使命,从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后,就与中央失去了联系。他来是传达“八七会议”之后中央新的精神;替换周恩来和谭平山,担任起义部队总负责;担任广东区委书记等。国际没等来,尤其是张太雷讲中央的决定是实行土地革命,坚决丢掉国民党的招牌,放弃潮汕,开往海陆丰,和那里的农民会合。这一下让大家既吃惊愤懑又无所适从,之前的都搞错了?

微信图片_20210802082920_Jc.jpg

  ◆血战三河坝油画。

  9月26日、27日,贺龙、叶挺率主力11军24师和20军1、2师(已不足6000人)先后进占揭阳。此时,敌钱大钧部残部3000余人在梅县方向牵制驻三河坝的我25师;黄绍竑部2个师9000余人由丰顺窥伺潮州;陈济棠部3个师1.5万余人,经汤坑直趋揭阳。我军主力陷进了李济深布设的口袋阵。28日,我主力部队向汤坑进军。在距汤坑30里之白石、汾水一带与三倍于我之敌遭遇。起义部队浴血奋战两昼夜,损失2000余人,24师下级干部伤亡殆尽,20军战死两名团长。我无力再战,30日不得已退至揭阳。敌黄绍竑部也乘机向潮州进犯,我腹背受敌,又被迫撤出。10月1日,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前委、革委会主动退出汕头,向海陆丰转移。

  驻三河坝的9军和25师在10月2日也遭到敌钱大钧部袭击,与敌激战两昼夜后,伤亡过半,于3日晚向潮汕方向转移,他们还不知道我军已无法在潮汕立足。也就是在这一日,起义部队主力陆续到达普宁县的流沙。周恩来召集前委、革委会、各军及地方党负责干部联席会议。决定起义部队立即撤向海陆丰;非武装人员由海口分赴香港或上海。午后,起义部队在乌石圩遭敌陈济棠11师和徐景唐13师截击,遭受严重损失。10月7日,从乌石圩突围的11军24师900余人,在70团团长董朗的率领下,经甲子港进入陆丰县,在碣石溪与当地农军会合。这部分力量以后发展成为东江根据地红2师,一年后也遭到失败,不复存在。10月10日,与指挥机关失去联系的第20军1、2师约2000余人,在陆丰县被敌陈济棠部缴械。

微信图片_20210802082908_Jc.jpg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从三河坝撤出的9军和25师残部,在饶平县茂芝与自潮、汕撤退的起义部队约200人汇合。随即,这支队伍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向闽粤赣边山区转移,后来这支南昌起义部队的唯一余脉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合,以后发展成为中央红军的主力之一,历经90年风雨征程,现在演变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的两支陆军合成旅。

  周恩来带病处理善后事宜,安排起义部队的领导成员由海路安全转移后,和叶挺、聂荣臻也一起去了香港。后来,周恩来赴上海到党中央工作,叶、聂二人则到广州,又参加了广州起义的组织和领导。

  对于南昌起义先胜利后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决定南下广东,不少领导人都有过反思。朱德认为:“失败的主要教训,就是起义军没有和江西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去了广东。”如果就地坚持,“那是完全可以站住脚的”。这一点是共识,而且那时党还不成熟,周恩来就说:“那时我们很幼稚。”主导思想还是认为要取得大城市和国际的援助,才能继续革命。聂荣臻也说:“为什么一定要南下?当时还强调占领海口,以争取外援,今天看,这种想法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是不对头的。”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