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国民党十万大军都难以突破,73年前的这个小村庄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1-08-07 11:44:03  来源: 西北野战军   作者:西野团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48年9月5日,西柏坡。

  经过长达数月的讨论,党中央、毛主席终于下定了决心。随即,一封在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电报伴随着电波,飞向了东北: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沉援锦之敌。”

  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全力围攻锦州,打一个前所未有的歼灭战,不放一个东北国军入关!

  而事实上,这是一步险棋。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经过数年艰苦的奋斗,终于在东北地区取得了优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城市中,彼此不能呼应,且兵力远远处于下风。但放眼全国,我军几乎在每个战场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可以说,东北是我党自南昌起义以来,第一次看到战略决战胜利的曙光。

  打是一定要打的,可是,先打哪里呢?

  鉴于我军目前所有的主力基本都在长春以北以及吉林省东部,其他地区没有太多部队驻防,林彪思考再三,选择了长春。先攻长春,再南下沈阳和锦州,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根据东北当时的道路情况,我主力部队想要攻打锦州,就必须越过长春,然后南下至彰武,经过阜新,再到达锦州的义县才能开始进攻。

  而长春、沈阳的国民党军距离我军补给线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此时我军兵强马壮,决战时所需的后勤补给更是天文数字。人马失去粮草,就没有战斗力;枪炮没有弹药,就如同废铁。而这就需要后方的补给线保持畅通,能够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作战。

  若是攻打锦州时战事拖长,哪怕只是一个月,补给线都可能会被来自沈阳、长春的国民党军切断。一旦补给断绝,数十万将士的生活作战物资失去供应,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打锦州,就要以迅雷之势,在短短几天之内一举拿下。这一仗一旦失败,我军在东北将再无优势可言。

  在接到主席电报后,东野司令部权衡再三。最终,林总一声令下,大军开赴锦州。

  1948年10月4日,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专列到达阜新。5日,林罗刘一行到达了锦州西北20公里的牤牛屯,随即成立了东野前进指挥部,实施全局作战指挥。

  东野前进指挥部旧址

  进攻锦州已是迫在眉睫,而保障攻锦战役胜利,关键就看能否挡住来自沈阳、锦西(今葫芦岛市)方向的增援之敌。国民党为了增援锦州,从海路将能调动的部队悉数运往锦西,到塔山战役前,援兵总数已经超过10万人。

  从锦西向锦州增援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向西绕行高家屯、虹螺岘到锦州,全程50余公里,但路况不佳。

  一条是沿通向锦州的公路和北宁铁路北上,经塔山、高桥至锦州,全程约30余公里,摩托化行军半天即可到达。

  国军东进兵团增援路线

  因此,塔山至高桥方向这条最便捷的通道,注定会成为两军殊死争夺之地。

  若这十万多人击穿我军塔山防线和锦州守敌汇合,我军不仅无法打下锦州,还会面临被敌人包围的风险。更为糟糕的是,如果此时来自沈阳的国民党军出击,切断我军补给线,我军只能全面撤退。

  而这便意味着锦州、甚至整个辽沉战役都会彻底失败,我党的全国战略也会遭受重大打击,历史从此朝着未知的方向走去……

  因此,塔山的胜负,就是全东北的胜负。

  更是全国的胜负。

  因此,林彪电令指挥阻击锦西之敌的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由4纵做正面防御,急行军向塔山方向集结,与侧翼的11纵形成协同防御。

  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将锦西来援之敌阻挡在塔山!

  (二)

  塔山并不是山,而是一座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称为塔山村。塔山村地势平坦,且正面狭窄,纵深不大,可依托的天然屏障极少,又因东临渤海,易遭到海上火力攻击,无险可守。

  塔山地区地形图

  大战之前,林彪特别致电给4纵的指战员,以十分严厉的语气下达了指示:

  “锦西以北,大、小东山,锦西以南松山,皆为敌阵地,两锦仅距30里。我军绝对不能采取运动防御的方法,必须采取在塔山、高桥及其西北部署,进行英勇顽强的防御战。必须以死打硬拼,死守不退,反抗敌之飞机大炮和步兵的猛烈冲击,利用工事沉着地准确地大量杀伤敌人,使敌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

  “这完全是一个正规战,绝对反对游击习气,必须死打硬拼,不应以本身伤亡与缴获多少计算胜利,而应以完成整个战役任务来看待胜利。”

  面对如此强敌和如此关系全局的重任,第4纵队政委莫文骅在动员会上对干部们放了狠话:

  “我们这回是死守!要不惜一切代价,以鲜血和生命,死守到底,一步不退!”

  “后边就是锦州,往后没有我们的地方。就是天塌下来,一步也不能退。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打到最后一口气,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四纵的每一个指战员都在阵地上画出了自己的最后作战位置:“如果敌人打过这个位置,我就与阵地共存亡!”

  四纵做好了全部拼光的准备。

  10月10日拂晓,国军暂62师派出3个营越过浅滩,趁我军尚未搞清楚潮汐规律,阵地上仅有一个班在修筑工事时,一举攻占了4纵防线最东侧的打鱼山阵地。

  塔山阻击战,打响了。

  天亮后,54军第8师、暂62师和第62军的151师共3个师兵力,在几十门重炮支援下向我军发动进攻。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了整个塔山。我军阵地一片火海,野战工事几乎全被国民党军炮火摧毁。

  炮火过后,这三个师便铺天盖地的压了上来。

  我四纵坚守部队等待敌人靠近,突然拿起武器开火,强大的交叉火力网对敌人造成了巨大的杀伤,硬生生挡住了国民党军数倍于我的冲锋。而后,国民党军又多次组织密集队形对我军阵地连续冲击,但均被打退。

  下午退潮之后,我军组织预备队发起反击,并趁势收复了打鱼山。经过一天战斗,四纵未失寸土,共歼敌1100余人,我军伤亡319人。

  国军初战失利,决定第二天压上重兵再度发起进攻。这一次,国军集中了40余门大炮和2艘军舰轰击塔山阵地30余分钟,投射炮弹2000多发。经过猛烈地炮火打击后,我军阵地上的工事又一次被摧毁。炮击之后,国民党军出动了4个师的兵力进攻塔山,战斗自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我前沿阵地守军几乎全部牺牲,阵地一度失守。

  我二线阵地守军与敌人进行了殊死争夺,战至中午,国民党军的斗志已呈衰竭之势。下午,国军后方炮火支援突然停止,我军趁机集中炮火向敌覆盖,全军发动猛烈反扑,将敌人彻底击退。

  浴血奋战的四纵指战员

  12日,塔山无战事。

  13日清晨,国军的炮火再度响起,整整持续了2个小时。

  炮火之后,依旧是不知死为何物的步兵冲锋。但和以前不同的是,今天的对手换成了老牌劲旅独立第95师。

  大名鼎鼎的“赵子龙”师。

  赵子龙师的作风果然不同凡响。团营级军官组成军官敢死队,身背大刀,端起自动武器带头冲锋陷阵。他们赖以成名的“冲击波式”进攻,如同滚滚洪水,一浪接着一浪,前赴后继,“气势如虹”。

  面对如此凶狠的对手,4纵的战士们毫无惧色,与敌人进行起了白刃战。前边的国民党军利用死尸作为掩护,向解放军爬过来,开火封锁解放军地堡射击孔,解放军便勇猛的冲出地堡使用手榴弹展开近战。我军后备部队也不断发起反冲锋,一个连队打光了,又上来另一支连队补充。

  这一天,塔山主阵地9次失守。

  独95师猛攻铁路桥地区不克,攻击渐显颓势。国民党军再次集结部队发起突击,解放军四纵全部110门大炮一起开火,并且投入预备队,全线展开反击再一次将国民党军击退。

  4纵的战士又第10次把阵地夺了回来。

  黄昏到了,地平线上的红日仅剩下一半,好似战士们在与敌搏杀时斩断了夕阳。

  13日之战,是国民党军发起进攻以来兵力、火力最为猛烈密集的一天。在这天的战斗中,4纵共歼敌1245人,自身伤亡达1048人。其中,仅第10师28团伤亡就有800多人,很多连队减员都在百人以上。在《大决战——辽沉战役》中,刘亚楼向林彪念了4纵发来的电报,其中有一句是:“塔山守备团……损失过半”,指的就是坚守铁路桥正面的第10师28团。

  也是在这一天,林彪说出了那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影视作品中的林总名场面

  (三)

  蒋介石于13日晚接到塔山战报后,给东进兵团下了严令:“14日拂晓拿下塔山,中午进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

  14日拂晓,国军出动5个师的兵力,利用夜色掩护向前集结。独95师的2个营首先突袭了塔山村,与4纵守备部队展开拉锯战;62军151师偷袭了铁路桥头堡,因为白天战斗,晚上还要修整工事,前线的战士太过疲惫,猝不及防之下被国军偷袭成功,桥头堡阵地失守。

  天亮后,国民党军的炮火开始猛轰塔山阵地。炮击过后,国民党军四个师的兵力开始对我军阵地展开了轮番的集团冲击。4纵守备部队依托抢修的工事进行顽强阻击,多次与突入阵地之敌展开肉搏,一次次地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战至上午10时,锦州方向传来了密集的炮声。

  东野对锦州的总攻开始了。

  塔山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四纵各部听闻主力发起总攻,越战越勇;国民党军也发觉锦州大势不妙,催动部队继续发起轮番冲击,双方一直血战到黄昏。经过殊死搏斗,桥头堡阵地又回到了我军手中。

  14日结束了,塔山依然在我军手里,所有的阵地依旧屹立不倒。

  塔山,真正成为了国军无法跨越的铜墙铁壁。

  这天晚上,国军期待已久的战车部队终于通过海运抵达锦西;15日,从烟台来的第39军也已抵达,经过补充和加强的国军在此时已拥有了一举攻下塔山的能力。

  然而,为时已晚。

  早在14日11时,我军便突破了锦州城垣,冲入市区与敌展开巷战,经过一天的激战,我军几乎是在敌39军抵达锦西的同一时刻,摧毁了守军司令部,活捉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第93军军长盛家兴等高级将领。

  随着无数的红旗飘扬在锦州的大街小巷,一切都尘埃落定。

  进入锦州城的东北野战军

  天黑前,锦州守军的一名副团长通过化装,侥幸逃出重围跑到塔山。他证实了锦州已经失陷、守军全军覆没,范汉杰下落不明。锦西的国军已经不需要去考虑如何进攻塔山,而是要考虑攻打锦州的林彪主力是否会挟大胜之威,南下攻打锦西了。

  历时六天的塔山阻击战,以四纵的彻底胜利告终。英雄的4纵在11纵等友邻部队协同下,坚守住了塔山阵地,始终未让敌人前进一步,有力的保障了我东野主力攻占锦州的行动。

  在这次阻击战中,4纵等部队共歼灭国民党军6549人,其中毙伤敌5929人,俘敌副团长以下620人;4纵伤亡3571人,其中牺牲719人。

  战士们的鲜血不会白流,锦州在极短的时间里被攻陷,不仅意味着我军关门打狗之势已经形成,同时也使敌我双方实力对比再度失衡,从锦州陷落这一刻起,国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在东北取胜的可能。

  战后,4纵对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团体进行了表彰:

  授予第12师34团“塔山英雄团”光荣称号;

  授予第12师36团“白台山英雄团”光荣称号;

  授予第10师28团“守备英雄团”光荣称号;

  授予4纵炮兵团“威震敌胆”锦旗。

  “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这几支英雄部队,至今仍保留在我军的序列中。

  “塔山英雄团”战旗

  塔山无山亦无塔,四纵是塔也是山。

  (四)

  在东北国民党军的危急存亡之际,蒋介石也拼了老命。10月15日,他从南京第三次飞到沈阳。16日,蒋介石又飞到葫芦岛,召见了侯镜如、罗奇等将领。而此时的锦州已经失守,蒋介石又伤心又悲愤, 大骂第54军军长阙汉骞:

  “塔山如此之近,共军怎么能够这样快就修了这么多工事?阙军长你在葫芦岛,早就应该发现这些情况,为什么不进行破坏!你不是黄埔生,是蝗虫!蝗虫!要枪毙!”

  中午,蒋介石就匆匆飞回了北平。离开葫芦岛之前,他收到一封电报,边看边双手颤抖,眼含泪水,恶狠狠地自言自语道:

  “我和他们拼了!”

  颇为讽刺的是,海运来的第39军先是在烟台集结时迟迟不能起程,到了葫芦岛外海后又遇到了秋季极其罕见的8级大风,船只无法靠岸,在海上颠簸了一整夜,官兵呕吐得七荤八素。

  好不容易登了岸,却什么都晚了。

  塔山阻击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四野正确的作战部署。事实证明,正是实行了全面防御和重点防御的相结合,第一线和第二线合理配备的相结合的部署以及我军强大的火力支援,才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

  东野司令部深知战场主帅的重要性,于是林彪将东北野战军四纵、11纵以及热河独立第4师、6师和炮兵旅共约7万人全部交给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因此在解放军中,并不存在军事指挥互相干预,相互掣肘的局面,步兵和炮兵配合极为默契。在塔山阻击战首日,解放军炮兵就大显神威,将国民党军一个山炮营连人带炮直接从阵地上抹掉。且在面对国民党援军的疯狂进攻时,解放军的大炮铺天盖地,用密集的弹幕,直接将“赵子龙师”打的哭爹喊娘,极大地鼓舞了塔山守军的士气,也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信心。

  其次是我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纵队党委层层动员,提出"死守阵地"、"与阵地共存亡"、"保卫锦州胜利"等口号,开展"立功运动",号召共产党员带头英勇杀敌,战后,仅12师通令嘉奖的160人中,党员就占了70%。

  再次是广大人民群众强有力的支持。我党于1947年底发布了著名的《土地改革大纲》,并开始着手在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土地,为了让蒋匪军彻底滚到历史的垃圾堆里,翻身农民更加坚定了他们要支持解放军的信心。

  塔山附近一个不足二百人的村庄,全村除了幼童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之外,所有村民全部出动,倾力支援解放军。他们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食物全部送上战场,把家里的门板、床板、箱子、柜子甚至老人的寿木全部送到了一线,支援解放军修筑工事。战役结束后,这个村子为支援前线而牺牲的村民多达一百余人。正是在人民群众无私地、热情地支持下,我军才能无后顾之忧,一鼓作气取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

  哦,对了,参与炮击我军阵地的国民党海军“丹阳号”驱逐舰的前身正是之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的旧日本帝国海军“雪风号”,这也被后世认为是此次国军的失败原因之一(雾)。

  雪风:你礼貌吗

  而与我军指挥员充满信心、精心部署、正确指挥和我军指战员英勇善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军堪称愚蠢的策略和战术。

  照理说,国民党军在葫芦岛汇集了诸多高级指挥官,出动了海、陆、空三军的精锐部队进攻塔山,攻克塔山从理论上说是有可能的。

  但是,现实情况永远比书本理论要复杂多变:蒋介石置卫立煌派往葫芦岛的指挥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陈铁等人于不顾,越级安排阙汉骞指挥,这一方面打乱了卫立煌的指挥部署,另一方面阙汉骞也无法统一指挥,他作为五十四军军长指挥不了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而罗奇又妄加干预,陈铁等人也发挥不了半点作用。

  当时的海军司令桂永清、空军司令王叔铭等人所领导的海、空军更不是阙汉骞所能指挥的,就是兵团司令侯镜如也只能干瞪眼。如此一来,所谓的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因此,陆军进攻时,海、空军的协同只是造造声势,尽管海军的炮击、空军的轰炸一度严重地威胁着我军塔山阵地;但实际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林立彼此倾轧,军事指挥难以令行禁止思想统一,看似声势浩大的海陆空作战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效果。

  记得看过一个国民党起义军官的回忆录:在最后的决战时刻,国军组织敢死队准备殊死一搏,结果长官给敢死队员发的钱居然是金圆券。一名敢死队排长把手里的金圆券撕个粉碎,大骂道:

  “给老子金条银元美钞,老子就把这条命卖给你!金圆券?想都别想!”

  指挥层各怀私心,上下离德;面对自己的将士又极尽敷衍了事。

  这样的军队,焉能不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