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日本是怎么成为列强的?

2021-10-31 10:55:21  来源: 南山的布尔什维克   作者:汉江墨客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前言

  进入新时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资产阶级的冲突越加频繁。研究历史的经验,从中吸取教训并运用于现实实践中,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日本,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我国未来的局势,将与日本这个邻国产生深厚的关系。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研究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以史明智,以史明鉴,看清日本当代的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本质,对我国人民认识世界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明治维新中的国家干预

  自“关原合战”后,日本进入最后一个幕府,即德川幕府的统治时期。由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中心由京都转移到江户(今日本东京),这段历史也被称为江户时代。

  日本的江户时代实行了长达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时代,但日本的经济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被分为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农业经济,另一方面是市民经济。据日本学者研究,在江户时代的两百多年里,日本的人口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仅江户一城的人口,便从江户时代初期的1800万,增长到江户末期的3000多万。日本学者速水融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江户初期其实只有1000万人口,他由此发现,日本实际的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比之前学界研究的要更快。人口的大量增长也意味着农业的快速发展。速水融对潍坊地区的调查发现,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呈现了长期下降的趋势。

  江户时期日本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带动了日本市民社会的发展。T.C史密斯学者研究发现,1600年到1850年间,由于金肥的普及、品种的改良以及千尺耙等农具的发明;导致了日本农业的技术变革并且形成了初步的工业,这些工坊用于生产纺织、食品等消费品,以及金属、机械、木制等生产资料,但在技术层面,这些工坊的生产和组织都是非常传统的。

  发生在农村的变革引起了日本城市的发展,幕府末期,江户一跃成3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市民社会的发展给日本未来的变革提供了基础。

  当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轰开了日本的国门之后,日本国内的现代化运动开始了。尽管明治维新被形容成资产阶级革命,但是这是一个在没有资产阶级的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前的戊辰战争,以萨摩、长洲两派的革新派,取代了落后专制的德川幕府。而革新派元老又被职业化的官僚所取代。

  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明治政府,首先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国家政体和资产阶级的市场经济制度,利用国家的力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引导资产阶级的形成。

  在政治上,明治政府引进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思想,形成了“国民国家”的理念,即国民是国家组成的主体,国家具有保护国民的重要责任的现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此,明治政府开始轰轰烈烈地推行破除封建制度的政治社会改革。明治政府推行法令,解除土地买卖禁令,允许农民自由耕种土地,允许国民自由流动,国民自由选择职业,允许贵族与平民通婚,禁止人身买卖,引入西方资产阶级国民和市民权概念。

  在经济上,明治政府实行地税改革、建立金融货币制度,引入公司制度、发展现代工业和实现国家干预经济等措施。所谓地税改革,就是将过去征收粮食做为税金的规定,改为按地价征收货币,不仅提高了明治政府的税收收入(1873年以后,明治政府地税收入稳定在4200万到4300万日元左右),也为后面的金融货币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明治政府统一了全国货币,并在1872年引入了国立银行制度。到1876年的大谓重信改革,日本已经建立了200余家国立银行,形成了以国立银行为中心的全国银行网。他们发行公债,放宽银行券条件,逐渐将过去分散封闭的日本经济联系在了一起。1882年日本建立了唯一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随着银行券大规模地发放和银兑制度的实施,日本基本形成了现代货币金融制度。

  公司制度的引进是明治政府的重要措施,以有限责任的公司制度集中了大量的社会资本用于现代工业的发展,1884年日本股份制企业为1492家,总资本达1.06亿日元;1987年的企业增加为2389家,资本总额为1.95亿日元,早期的企业集中投资在铁路、海路交通,金融行业等基础行业和纺织业等制造业。

  由于日本是在没有资产阶级的参与下开始了明治维新,因此明治政府非常注重发展民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本学者中村隆英将这个阶段分为前期和后期,在前期没有私人资产阶级参与的情况下,由明治政府直接干预国家经济:成立国立银行和发放贷款,政府直接投资铁路、邮政和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造。在后期,明治政府成立国立工厂和矿山,将其私有化转卖给个人,指导和帮助私人企业的发展,给私人企业发放贷款和出租设备(这些设备最终都被低价卖给了个人),帮助引进外国的先进设备和制度。中村英隆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承认,相对于西方自然发展的自由资本主义,日本是走了一个国家干预的道路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的。

  日本的危机与中日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将日本带入了资本主义之中,相对于隔海相望的我国而言,他们成功通过戊辰战争淘汰了腐朽的封建幕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推行扫除了障碍。而我国的封建地主阶级从地主自救出发,本质上是维护他们的封建剥削制度,也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像日本一样推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打破封建人身束缚,引入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发展货币,建立金融银行系统。

  我们先来看日本:我们知道,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历史和地理的制约,日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当她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道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日本的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求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否则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将无法继续运行下去,这导致了日本必须要一个强大的近代军队来维护日本资产阶级的利益。执行对内镇压、对外扩张的侵略任务。

  正如列宁所说,资本家瓜分世界,并不是因为他们心肠狠毒,而是集中到了这种程度的必然。

  日本的军费常年维持在8000万两左右,与隔壁的清王朝大体相当,军费开支占政府财政的15%——20%,更是远高于清王朝的军费比例,这种以“赌国运”的方式发展近代军队。便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制约的必然,早在1875年,日本就派兵入侵台湾。台湾,对于日本来说有着重要的贸易价值和战略价值。拥有了台湾,日本从东南亚获得原料的贸易航道将会畅通无阻,只可惜这次入侵被爱国将领刘铭传领导官兵所击退。

  1890年,日本爆发了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危机,如果不能尽快发动侵华战争,攫取战争利益和争夺原材料和市场,日本很快就会陷入内战之中。日本明治政府福泽裕吉向天皇进言:“进行东洋侵略,使国内人心向外”。于是,在这个背景下,震惊世界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了。

  对于日本的狼子野心,大洋彼岸的清王朝却对自己身旁的逐渐酝酿的危机却充耳不闻。虽然清王朝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时代,但是他们内部的封建统治关系依旧在摇摇欲坠地运作中。

  一直以来,北洋海军与淮军作为李鸿章的私人军队,是李鸿章在清廷攫取权力的重要后盾。很多现代人看到李鸿章都会大骂汉奸,其实我们更应该看清封建制度背后腐朽的本质。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主手下的军队一直都是他们政治斗争的重要砝码,西方的贵族要依靠手下的军队抗衡国王,维护贵族集团的利益,李鸿章也要依靠北洋军队来维护以他为首的封建地主的利益来抗衡代表满族勋贵利益的清廷,这注定了李鸿章没有魄力拼上北洋的全力与日本侵略军决一死战。

  在国际外交方面,此时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既定国策发生了变化。经过一鸦和二鸦战争过后,英国与清王朝的利益趋于一致,英国便改变对华战略,开始大力扶持清王朝抗衡北方的俄国。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权帝国,与传统的陆权帝国不一样的是,英国没有能力进行深入的,长时间的持久战消耗。因此,英国的殖民扩张,是控制殖民地的关键港口,把控一个国家或殖民地的所有进出口贸易,同时扶持傀儡政权间接统治整个地区。一鸦二鸦后,英国已经完全控制了清王朝所有的进出口口岸,海关成为了他们的大本营,中国的廉价农产品被源源不断地流入世界各地,英国的工业品也通过这些口岸输入中国内地。

  在这个时候,与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内外勾结,共同维持对中国人民反动的剥削统治便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目标。这就有了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大力支持湘军和淮军,甚至出动军舰封锁长江口,帮助他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王朝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因为战乱而大幅度地减少,反而迅速增加,变得比战争之前更加有钱。这原因就在于英帝国主义者利用海关向清王朝“输血”。太平天国之前,清王朝财政收入仅4000万两白银,而到1887年,清王朝收入暴涨到8000万两白银,直接翻了一倍多,这多出来的财政,便是海关与厘金的收入。《清朝续文献通稿》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清王朝无疑是幸运的,我国自古以来,任何一个王朝在经历人民起义后,就算成功镇压了起义也会迅速陷入财政破产,最终眼睁睁地看着地方军阀的崛起中覆灭。清王朝之所以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便是英帝国主义源源不断地给清王朝注入的“血液”来维持腐朽的统治,甚至亲自下场,与清廷合办“洋枪队”、“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清廷维持了267年的封建统治,成为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第三的封建王朝。

  但是,清王朝的腐朽远远超过了英帝国主义者的预料。洋务运动时期,英帝国主义者一直希望能够通过教官来控制北洋军队以及推进现代化的军事制度,但是李鸿章北洋军队内部的“关系”和“人情事故”超过了英帝国主义的想象。一直以来,“人情世故”都是国人诟病的对象,但是在当时的北洋军内部的“人情世故”,却让北洋军保持了相对地独立而不至于被外国军官所控制。但事情也有正反两面,“人情世故”保持了北洋军能够被李鸿章牢牢控制,也导致北洋军内部停滞僵化的管理和腐败。“人情事故”不仅排除了“洋教官”,也排挤了具有真材实料的人才,邓世昌做为留洋的海军人才,一生报国的他却被李鸿章冷遇,却让陆军出身的丁汝昌担任海军提督(即海军司令)原因就是因为丁汝昌是李鸿章的嫡系(有关系)。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在战前向英国政府提交的意见中说:“自琅威理离去后,中国舰队一直无有能力的首领,委托丁提督管理。这位军官与其说是位水兵,不如说是名陆军,未受过任何海军技术训练,他的习性和能力,远不足担任一名总指挥……无远见和缺乏军事知识的中国当局,将面临海军舰队被彻底摧毁的危险。”

  “琅威理事件”再加上清王朝一直“联俄抗英”“联英抗俄”以及“中日同盟”之间跳舞的外交策略,导致了英国最终放弃了扶植清王朝的战略。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原意是想利用列强的矛盾,学习秦国的“远交近攻”的战略制衡列强,但这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像秦国一样拥有强大的国力,没有秦国强大的国力,李鸿章只能成为列强待宰的羔羊。

  对于中日冲突,英国从最早的支持清国转而保持了中立,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稳定的外交环境。于是,没有后顾之忧的日本趁朝鲜国内的“东学党人起义”为借口,悍然入侵朝鲜,并在黄海袭击清军运兵船,对清王朝不宣而战......

  清王朝的腐朽和李鸿章的“避而不战”的策略导致了清王朝的惨败,一举打破了列强心中“中国不可入侵”的神话,开启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甲午战争前,与法国和俄国的中法战争和左宗棠的新疆之战积累起来的威望荡然无存。1896年4月10日,上海洋商的《北华捷报》说:“中日战争打破了‘中国是一个大国,领土不可轻犯’的神话。”正如我国历史学者李晓鹏说:“这个神话是左宗棠、冯子材、李铭传等人通过新疆之战,中法之战打来的,也是被李鸿章通过甲午战争打没的。”

  甲午战争后,之前还有所忌惮的俄、法、德等列强开始光天化日地瓜分中国的领土,1897年11月,德国明目张胆地派出舰队强占了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山东的权益交给德国;一个月后,沙俄入侵东北,强占旅顺口和大连,强行把辽东变成沙俄的势力范围,英国不甘落后,将香港殖民地扩大到九龙,强迫清政府不许将长江流域的利益划给其他人,1898年法国入侵云南广西,强租广州湾。日本也有样学样,将福建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自此,除天津以外,清政府所有的通商口岸全被列强所侵占。

  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一跃为资本主义列强,并且在甲午战争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弥合的伤痛,笔者分析这一段历史,并不是想重提与日本的伤痛,而是如开头所说,以史明鉴,以史明智,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能像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将中国带入现代化的大道上。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封建地主自救运动的失败。大地主的代表李鸿章,他们永远想着的只有自己的权力和财富,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的失败,揭开了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日本在甲午战争的侵略,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这也最终导致了他后来进入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甚至空袭珍珠港,入侵东南亚。这也注定了日本在战后,在右翼财阀的统治下,难以完成对二战的反思,尤其是对侵华罪行的反思的原因,而这一切,笔者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分析。

  参考资料: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

  《日本经济:成长的构造》中村隆英

  《晚清六十年的改良和革命》李晓鹏

  《日本的经济赶超》崔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